一种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254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包括储料管;储料管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储料管上套定有三通壳体,第一开口置于三通壳体腔体内;三通壳体包括与储料管固定连接的连接管、出料口,以及连接出料口与连接管的导料腔;储料管上套设有可转动的转动管,转动管位于三通壳体腔体内,且转动管上开设有第二开口;通过在储料管内放置饲料以及在储料管管壁上设置第一开口,当转动管上的第二开口对准第一开口时,饲料经导料腔由出料口排出至食槽上,当不需要下料时,旋转转动管将第二开口不对准第一开口,此时储料管和三通壳体管壁形成封闭腔体,饲料储存在储料管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饲料的自动下料。

A blan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养殖业饲料领域,具体是一种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常规的给家畜喂养饲料的方式时通过人工向食料槽里放置饲料,这样往往会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且人工无法控制向食料槽里放置饲料的分量,如何能够实现饲料的自动下料成为本公司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能够实现饲料的自动下料;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是一种下料装置,包括储料管;储料管内放置有饲料;储料管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储料管上套设有可沿储料管转动的三通壳体,第一开口置于三通壳体腔体内;饲料从第一开口落入至三通壳体腔体内。三通壳体包括与储料管固定连接的连接管、出料口,以及连接出料口与连接管的导料腔;由于三通壳体和出料管固定设置,也就是说,出料口与第一开口的位置呈固定设置,此外,优先将出料口位于第一开口的正下方,便于饲料利用其重力经第一开口至出料口下料。储料管上套设有可转动的转动管,转动管位于三通壳体腔体内,且转动管上开设有第二开口;转动转动管,将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重合,饲料从第一开口,经导料腔,至出料口下料;也就是说,当需要下料时,转动转动管,将第二开口对准第一开口重合,进行下料;当不需要下料,转动转动管,将第二开口不对准第一开口重合。如何驱动转动管的转动,本技术采用导料腔外壁上对称设置有拉绳,拉绳拉动一端穿过三通壳体并与转动管管壁固定;也就是说,在导料腔上对称设置有两根拉绳,当需要下料时,拉动其中一根拉绳,驱动转动管转动,将第二开口对准第一开口;当不需要下料时,拉动另外一根拉绳,驱动转动管进行反转回位;此外,拉绳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当拉动其中一拉绳,将拉绳指向转动管截面圆形,此时到达转动的极限位置。转动管上开设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且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呈现偏置设置;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成偏置设置为了将饲料顺利落入至三通壳体内。为了能够匀速出料以及防止饲料溅射至食槽外,本技术采用出料口呈圆状。如何将三通壳体固定在储料管上,本技术采用连接管的两端均通过喉箍与储料管固定连接;喉箍的作用是限制三通壳体沿储料管的轴向移动以及径向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是一种下料装置,通过在储料管内放置饲料以及在储料管管壁上设置第一开口,当转动管上的第二开口对准第一开口时,饲料经导料腔由出料口排出至食槽上,当不需要下料时,旋转转动管将第二开口不对准第一开口,此时储料管和三通壳体管壁形成封闭腔体,饲料存储在储料管中;本技术能够实现饲料的自动下料。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储料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三通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三通件与储料管配合结构示意图;图中:1-储料管、11-第一开口、2-三通壳体、21-连接管、22-喉箍、23-出料口、24-导料腔、3-拉绳、4-转动管、41-第二开口。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下料装置,包括储料管1;储料管内放置有饲料;储料管1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1,储料管1上套设有可沿储料管1转动的三通壳体2,第一开口1置于三通壳体2腔体内;饲料从第一开口落入至三通壳体腔体内。如图3-4所示,三通壳体2包括与储料管1固定连接的连接管21、出料口23,以及连接出料口23与连接管2的导料腔24;由于三通壳体和出料管固定设置,也就是说,出料口与第一开口的位置呈固定设置,此外,优先将出料口位于第一开口的正下方,便于饲料利用其重力经第一开口至出料口下料。如图4所示,储料管1上套设有可转动的转动管4,转动管4位于三通壳体1腔体内,且转动管4上开设有第二开口41;转动转动管4,将第二开口41与第一开口11重合,饲料从第一开口11,经导料腔24,至出料口23下料;也就是说,当需要下料时,转动转动管,将第二开口对准第一开口重合,进行下料;当不需要下料,转动转动管,将第二开口不对准第一开口重合。如图1所示,如何驱动转动管的转动,本技术采用导料腔24外壁上对称设置有拉绳3,拉绳3一端穿过三通壳体2并与转动管4管壁固定;也就是说,在导料腔上对称设置有两根拉绳,当需要下料时,拉动其中一根拉绳,驱动转动管转动,将第二开口对准第一开口;当不需要下料时,拉动另外一根拉绳,驱动转动管进行反转回位;此外,拉绳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当拉动其中一拉绳,将拉绳指向转动管截面圆形,此时到达转动的极限位置。如图4所示,转动管4上开设的第二开口41,第二开口41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一开口11的开口面积,且第二开口41与第一开口11呈现偏置设置;第二开口的作用让第一开口的饲料顺利落入至三通壳体内。如图3所示,为了能够匀速出料以及防止饲料溅射至食槽外,本技术采用出料口23呈圆状。如图1所示,如何将三通壳体固定在储料管上,本技术采用连接管21的两端均通过喉箍22与储料管1固定连接;喉箍的作用是限制三通壳体沿储料管的轴向移动和径向转动。本技术是一种下料装置,通过在储料管内放置饲料以及在储料管管壁上设置第一开口,当转动管上的第二开口对准第一开口时,饲料经导料腔由出料口排出至食槽上,当不需要下料时,旋转转动管将第二开口不对准第一开口,此时储料管和三通壳体管壁形成封闭腔体,饲料储存在储料管中;本技术能够实现饲料的自动下料。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料管;/n所述储料管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储料管上套定有三通壳体,所述第一开口置于所述三通壳体腔体内;/n所述三通壳体包括与所述储料管固定连接的连接管、出料口,以及连接所述出料口与所述连接管的导料腔;/n所述储料管上套设有可转动的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位于所述三通壳体腔体内,且所述转动管上开设有第二开口;转动所述转动管,将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重合,饲料从所述第一开口,经所述导料腔,至所述出料口下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料管;
所述储料管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储料管上套定有三通壳体,所述第一开口置于所述三通壳体腔体内;
所述三通壳体包括与所述储料管固定连接的连接管、出料口,以及连接所述出料口与所述连接管的导料腔;
所述储料管上套设有可转动的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位于所述三通壳体腔体内,且所述转动管上开设有第二开口;转动所述转动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青郑芳芳史佩佩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牧羊人养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