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牧区的多能互补灌溉供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2527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牧区的多能互补灌溉供水系统,包括风能系统、太阳能系统、转换器、灌溉系统和蓄水池;所述风能系统和所述太阳能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转换器连接;所述转换器与为所述蓄水池供水的源水泵和蓄水池内部设置的输水泵供电,所述输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灌溉系统连接;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两者的变化趋势,发挥出可再生资源的最大效应。

A multi energy complementary irrigation and water supply system for pastoral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牧区的多能互补灌溉供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灌溉
,具体涉及用于牧区的多能互补灌溉供水系统。
技术介绍
牧区人居分散,电网建设因线损高、效益低,目前绝大多数地区处于无电网现状。这些地区非常适合建设风能、太阳能为动力的供水泵站。根据不同典型牧区的特点,将风能太阳能系统与供水系统相集成,并将现代控制技术与供水系统相集成,实现持续、高保证率、自动供水技术。在我国牧区、欠发达农村、山区及边防哨所等地区,由于多数地处高寒、人居分散,由于这些地区环境特殊和水资源匮乏,至今饮水和灌溉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其原因是缺乏适用的、经济的成套技术解决方案。本文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能互补供水模式,解决偏远地区的用水困难问题。牧区用水工程是我国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牧区供水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为牧区水利现代化建设及我国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地自然特性,扬长避短,相互配合,发挥出可再生资源的最大效应的用于牧区的多能互补灌溉供水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牧区的多能互补灌溉供水系统,包括风能系统、太阳能系统、转换器、灌溉系统和蓄水池;所述风能系统和所述太阳能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转换器连接;所述转换器与为所述蓄水池供水的源水泵和蓄水池内部设置的输水泵供电,所述输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灌溉系统连接。所述灌溉系统包括地表灌溉管、喷灌外管、喷灌内管和喷头,所述地表灌溉管上设有喷水孔,所述地表灌溉管上连接有所述喷灌外管;所述喷灌内管的外壁在喷灌外管的内壁上轴向移动;所述喷头与所述喷灌内管连接。所述喷灌外管上设有密封紧固环,所述喷灌外管通过密封紧固环与喷灌内管进行锁紧连接。所述密封紧固环内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喷灌外管内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长度小于所述喷灌外管的长度。所述喷灌外管内设有密封套。所述喷灌外管上焊接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方焊接固定有三组支撑架。所述喷灌内管为T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互补灌溉供水系统由于北方牧区,太阳能资源夏季丰富,冬季较少;而风能夏季小,冬季大,所以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地自然特性,扬长避短,相互配合,发挥出可再生资源的最大效应;同时单一电源因资源在时、空、量、序上的随机性,引起出力不均,其互补发电不但比单一发电更高效、可靠、经济,更重要的是互补后出力稳定。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灌溉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喷灌外管和喷灌内管的剖视图。附图中:1、风能系统;2、太阳能系统;3、转换器;4、灌溉系统;5、蓄水池;6、源水泵;7、输水泵;41、地表灌溉管;42、喷灌外管;43、喷灌内管;44、喷头;45、喷水孔;46、密封紧固环;47、支撑板;48、密封圈;49、导流槽;50、密封套;51、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牧区的多能互补灌溉供水系统,包括风能系统1、太阳能系统2、转换器3、灌溉系统4和蓄水池5;所述风能系统1和所述太阳能系统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转换器3连接;所述转换器3与为所述蓄水池5供水的源水泵6和蓄水池内部设置的输水泵7供电,所述输水泵7的输出端与所述灌溉系统4连接,本互补灌溉供水系统由于北方牧区,太阳能资源夏季丰富,冬季较少;而风能夏季小,冬季大,所以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地自然特性,扬长避短,相互配合,发挥出可再生资源的最大效应;同时单一电源因资源在时、空、量、序上的随机性,引起出力不均,其互补发电不但比单一发电更高效、可靠、经济,更重要的是互补后出力稳定。如图2所示,所述灌溉系统4包括地表灌溉管41、喷灌外管42、喷灌内管43和喷头44,所述地表灌溉管41上设有喷水孔45,所述地表灌溉管41上连接有所述喷灌外管42;所述喷灌内管43的外壁在喷灌外管42的内壁上轴向移动;所述喷头44与所述喷灌内管43连接。所述喷灌外管42上设有密封紧固环46,所述喷灌外管42通过密封紧固环46与喷灌内管43进行锁紧连接;通过调整密封紧固环46以便于所述喷灌外管42与所述喷灌内管43上下移动。所述密封紧固环46内安装有密封圈48;所述密封圈48用于密封所述喷灌外管42与所述喷灌内管43,防止所述喷灌外管42与所述喷灌内管43连接处泄露的问题。所述喷灌外管42内设置有导流槽49,所述导流槽49的长度小于所述喷灌外管42的长度,所述喷灌外管42上设置的导流槽49通过改变流通的面积可实现流量的改变。所述喷灌外管42内设有密封套50,所述密封套50设置于所述密封紧固环32的下端,用于密封喷灌外管42与所述导流槽49。所述喷灌外管42上焊接固定有支撑板47,所述支撑板47的下方焊接固定有三组支撑架51;通过所述支撑板47和支撑架51将所述喷灌外管42固定在待灌溉地。为方便所述喷灌内管43的外壁在喷灌外管42的内壁上轴向移动,所述喷灌内管43为T形结构。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牧区的多能互补灌溉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能系统(1)、太阳能系统(2)、转换器(3)、灌溉系统(4)和蓄水池(5);所述风能系统(1)和所述太阳能系统(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转换器(3)连接;所述转换器(3)与为所述蓄水池(5)供水的源水泵(6)和蓄水池内部设置的输水泵(7)供电,所述输水泵(7)的输出端与所述灌溉系统(4)连接,所述灌溉系统(4)包括地表灌溉管(41)、喷灌外管(42)、喷灌内管(43)和喷头(44),所述地表灌溉管(41)上设有喷水孔(45),所述地表灌溉管(41)上连接有所述喷灌外管(42);所述喷灌内管(43)的外壁在喷灌外管(42)的内壁上轴向移动;所述喷头(44)与所述喷灌内管(4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牧区的多能互补灌溉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能系统(1)、太阳能系统(2)、转换器(3)、灌溉系统(4)和蓄水池(5);所述风能系统(1)和所述太阳能系统(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转换器(3)连接;所述转换器(3)与为所述蓄水池(5)供水的源水泵(6)和蓄水池内部设置的输水泵(7)供电,所述输水泵(7)的输出端与所述灌溉系统(4)连接,所述灌溉系统(4)包括地表灌溉管(41)、喷灌外管(42)、喷灌内管(43)和喷头(44),所述地表灌溉管(41)上设有喷水孔(45),所述地表灌溉管(41)上连接有所述喷灌外管(42);所述喷灌内管(43)的外壁在喷灌外管(42)的内壁上轴向移动;所述喷头(44)与所述喷灌内管(4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牧区的多能互补灌溉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灌外管(42)上设有密封紧固环(46),所述喷灌外管(42)通过密封紧固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冲聂月霞张学双马仙灵
申请(专利权)人: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