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园林
,具体为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可以将雨水循环利用对园林进行灌溉,但是现有的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上的过滤结构多采用螺栓之类进行连接,需要辅助工具才能实现拆卸和安装,且拆卸更换费时费力的问题,现有的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由于对过滤板上过滤的杂物不及时清理,使过滤板堵塞,从而影响过滤效果,使得循环系统瘫痪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上的过滤结构多采用螺栓之类进行连接,需要辅助工具才能实现拆卸和安装,且拆卸更换费时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水池,所述水池的上方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水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的上方安装有过滤机构(4);/n所述过滤机构(4)包括过滤板(401)、支撑板(402)、插杆(403)、箱体(404)、弹簧(405)和顶块(406);/n所述过滤板(401)的左右两侧底端均与支撑板(402)的顶端相贴合,所述支撑板(402)的外端均固接在水池(2)的上方内表面,所述过滤板(401)的右侧中间内壁与插杆(403)的左侧外壁相卡接,所述插杆(403)的右侧外壁依次贯穿水池(2)的右侧上方内壁、箱体(404)和弹簧(405)的左侧中间内壁,所述插杆(403)的右侧外壁均与水池(2)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水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的上方安装有过滤机构(4);
所述过滤机构(4)包括过滤板(401)、支撑板(402)、插杆(403)、箱体(404)、弹簧(405)和顶块(406);
所述过滤板(401)的左右两侧底端均与支撑板(402)的顶端相贴合,所述支撑板(402)的外端均固接在水池(2)的上方内表面,所述过滤板(401)的右侧中间内壁与插杆(403)的左侧外壁相卡接,所述插杆(403)的右侧外壁依次贯穿水池(2)的右侧上方内壁、箱体(404)和弹簧(405)的左侧中间内壁,所述插杆(403)的右侧外壁均与水池(2)的右侧上内壁、箱体(404)和弹簧(405)的左侧中间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插杆(403)的右侧外壁套接有顶块(406),所述顶块(406)的右端与弹簧(405)的左端相贴合,所述弹簧(405)的右端与箱体(404)的右端内壁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401)的厚度为15-2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开设在地表(1)的左侧上方内壁,所述地表(1)的左侧上方壁开设有废料箱(3),所述地表(1)的右侧上方内壁固接有箱体(4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1)的左侧顶端安装有清理机构(5);
所述清理机构(5)包括支架(501)、第一电机(502)、往复丝杠(503)、竖板(504)、滑杆(505)和刮板(506);
所述支架(501)的底端固接在地表(1)的左侧顶端,所述支架(501)的左侧顶端固接有第一电机(502),所述第一电机(502)的输出轴与往复丝杠(503)转动相连,所述往复丝杠(503)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竖板(504)转动相连,所述竖板(504)的底端均固接在支架(501)的底端左右两侧,所述往复丝杠(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