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锌缓释片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218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补锌缓释片及其制作方法,由硅藻矿物、纳米二氧化锌、长钾石、二氧化铝、高岭土原料组成,其中A为硅藻矿物、B为纳米二氧化锌、C为长钾石、D为二氧化铝、E为高岭土,它们之间的配比组分为:A﹕B﹕C﹕D﹕E=100,其中A=40‑50,B=30‑35,C=8‑10,D=8‑10,E=6‑8。通过将原料混料、加温、冷却,加入模具穴内送炉窑进行烧结、冷却,制出成型补锌缓释片。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纳米二氧化锌深入到硅藻矿物微米级的多孔中去,利用长钾石、二氧化铝和高岭土的材料结构牢牢地镶嵌在硅藻矿物和二氧化锌的表面,形成具有满布微孔结构的补锌缓释片,能易于携带,泡服或浸服方便,促进人体能快速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锌缓释片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人体健康服用的浸泡式片剂生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补锌缓释片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免疫等重要的生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锌可以通过食物摄取,食物中的锌以多种形式存在,但是易与草酸、植酸结合形成不溶性盐,进而干扰了人体吸收。正常人每天需要10-15mg锌元素,孕妇则需25mg锌元素,正常人血清锌值为13.94微摩尔/升,若低于11.48微摩尔/升,则为缺锌,缺锌容易引起味觉、嗅觉差以及生长缓慢,影响智力发育。若是儿童缺锌,其临床表现很多,例如出现厌食、异食癖,生长发育迟缓及营养不良,易患感冒,性发育和骨骼成熟减慢等现象。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有效补锌的保健品,它将促使该领域科研人员研发出新的科研成果。目前市场上补锌的产品很多,大多以有机的乳酸锌、硫酸锌、酪蛋白磷酸肽酸锌为主,这些产品中锌的含量普遍较高,但补锌效果都很一般,关键是人体能吸收的锌含量很低,所以如何研发出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体对锌的吸收的补锌产品,成为科研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研发一种服用方便、易于携带、促进人体能快速吸收的补锌产品成为该领域科研人员寻求的新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补锌缓释片及其制作方法,将硅藻矿物、纳米二氧化锌、长钾石、二氧化铝和高岭土原料结合成组成体,使纳米二氧化锌深入到硅藻矿物微米级的多孔中去,利用长钾石、二氧化铝和高岭土的材料结构牢牢地镶嵌在硅藻矿物和二氧化锌的表面,形成具有满布微孔结构的补锌缓释片,充分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具备易于携带,泡服或浸服方便,促进人体能快速吸收的功能,解决了按传统技术生产的补锌产品补锌效果较为一般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补锌缓释片,所述补锌缓释片由硅藻矿物、纳米二氧化锌、长钾石、二氧化铝、高岭土原料组成,其中A为硅藻矿物、B为纳米二氧化锌、C为长钾石、D为二氧化铝、E为高岭土,它们之间的配比组分为:A﹕B﹕C﹕D﹕E=100,其中A=40-50,B=30-35,C=8-10,D=8-10,E=6-8;材料颗粒度的选配分别为:硅藻矿物100目、纳米二氧化锌600目、长钾石200目、二氧化铝200目、高岭土400目。所述补锌缓释片的制作方法,先将预热料部分即长钾石、二氧化铝、高岭土加入高速混料筒混料,待料温升至180℃时停止升温,冷却后装入料筒备用;然后将硅藻矿物、纳米二氧化锌置入高速混料筒混料,待料温升至120℃时停止升温,冷却至80℃时开启混料筒盖子,将备用的预热料部分倒入混料筒内进行混料升温,料温升至150℃时停止升温,冷却后倒出配料待用;将全部材料混匀后,加入由紫砂制成的模具穴内,压紧所加的材料,合拢模具,备送炉窑进行烧结;烧结过程为:开启燃气炉,先使炉内温度升至180℃恒温30分钟,第二段升温至520℃恒温20分钟,第三段升温至850℃恒温80分钟,第四段升温至1050℃恒温120分钟;冷却过程为:温度下降至950℃时恒温25分钟,降温至850℃恒温30分钟,降温至750℃恒温20分钟,降温至550℃恒温10分钟、降温至250℃恒温10分钟、降温至100℃可出模、开模,出成型缓释片。按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补锌缓释片及其制作方法,将硅藻矿物、纳米二氧化锌、长钾石、二氧化铝和高岭土原料结合成组成体,使纳米二氧化锌深入到硅藻矿物微米级的多孔中去,利用长钾石、二氧化铝和高岭土的材料结构牢牢地镶嵌在硅藻矿物和二氧化锌的表面,形成具有满布微孔结构的补锌缓释片,充分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具备易于携带,泡服或浸服方便,促进人体能快速吸收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补锌缓释片为日常补锌保健产品的选用提供了新的选项,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补锌缓释片的主视图。图2是按图1所示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补锌缓释片的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为补锌缓释片的主体材料,微米级多孔硅藻矿物材料,白色大颗粒。2为补锌缓释片的营养材料,纳米二氧化锌粉末,灰色颗粒。3为补锌缓释片的包覆结构材料,长钾石、二氧化铝和高岭土粉末,黑色包覆结构层。4为纳米级营养缓释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参看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补锌缓释片,补锌缓释片由硅藻矿物、纳米二氧化锌、长钾石、二氧化铝、高岭土原料组成,其中A为硅藻矿物、B为纳米二氧化锌、C为长钾石、D为二氧化铝、E为高岭土,它们之间的配比组分为:A﹕B﹕C﹕D﹕E=100,其中A=40-50,B=30-35,C=8-10,D=8-10,E=6-8。材料颗粒度的选配分别为:硅藻矿物100目、纳米二氧化锌600目、长钾石200目、二氧化铝200目、高岭土400目。缓释结构材料为100目的硅藻矿物是补锌缓释片的主体材料,如图3中所示,微米级多孔硅藻矿物1是一种孔道大小为微米级的多孔材料,为白色大颗粒,其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规则、整齐地排列成圆形和针形,单位面积上的微细孔数量比木炭还要多出数千倍。这种分子筛结构,使其具有极强的物理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性能,经过精加工后被广泛应用于缓慢持续地释放负氧离子,能分解甲醛、苯、氡气等有害致癌物质。600目的纳米二氧化锌作为补锌缓释片的营养材料,如图3中所示,纳米二氧化锌2为灰色颗粒,是一种公认的安全性材料,可用于食品添加剂中,其在食品中主要用作锌营养的补充剂。作为一种锌源,纳米氧化锌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它锌源相比具有许多优势,如较高的吸收率、良好的生物活性和抗氧化性等。如图3中所示,补锌缓释片的包覆结构材料3有长钾石、二氧化铝和高岭土粉末,具有黑色包覆结构层。长钾石、二氧化铝和高岭土主要起到增强缓释片的成型结构。图3中还显示了补锌缓释片的内部结构中间设置有纳米级营养缓释通道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补锌缓释片的制作方法,按上述材料的配比与选配原则,先将预热料部分即:长钾石、二氧化铝、高岭土加入高速混料筒混料,待料温升至180℃时停止升温,冷却后装入料筒备用。然后将硅藻矿物、纳米二氧化锌置入高速混料筒混料,待料温升至120℃时停止升温,冷却至80℃时开启混料筒盖子,将备用的预热料部分倒入混料筒内进行混料升温,料温升至150℃时停止升温,冷却后倒出配料待用。将全部材料混匀后,加入由紫砂制成的模具穴内,压紧所加的材料,合拢模具,备送炉窑进行烧结。烧结过程为:开启燃气炉,先使炉内温度升至180℃恒温30分钟,第二段升温至520℃恒温20分钟,第三段升温至850℃恒温80分钟,第四段升温至1050℃恒温120分钟。冷却过程为:温度下降至950℃时恒温25分钟,降温至850℃恒温30分钟,降温至750℃恒温20分钟,降温至550℃恒温10分钟、降温至250℃恒温10分钟、降温至100℃可出模、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锌缓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锌缓释片由硅藻矿物、纳米二氧化锌、长钾石、二氧化铝、高岭土原料组成,其中A为硅藻矿物、B为纳米二氧化锌、C为长钾石、D为二氧化铝、E为高岭土,它们之间的配比组分为:A﹕B﹕C﹕D﹕E=100,其中A=40-50,B=30-35,C=8-10,D=8-10,E=6-8;/n材料颗粒度的选配分别为:硅藻矿物100目、纳米二氧化锌600目、长钾石200目、二氧化铝200目、高岭土400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锌缓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锌缓释片由硅藻矿物、纳米二氧化锌、长钾石、二氧化铝、高岭土原料组成,其中A为硅藻矿物、B为纳米二氧化锌、C为长钾石、D为二氧化铝、E为高岭土,它们之间的配比组分为:A﹕B﹕C﹕D﹕E=100,其中A=40-50,B=30-35,C=8-10,D=8-10,E=6-8;
材料颗粒度的选配分别为:硅藻矿物100目、纳米二氧化锌600目、长钾石200目、二氧化铝200目、高岭土400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锌缓释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预热料部分即长钾石、二氧化铝、高岭土加入高速混料筒混料,待料温升至180℃时停止升温,冷却后装入料筒备用;
然后将硅藻矿物、纳米二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张志龙李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超高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