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草坪地下害虫的地质结构及养护方法,地质结构包括素土、级配碎石层、隔离层、基质层和草皮,养护方法包括低盐诱导增强草皮抗逆性和干旱‑灌水处理两大步骤。本申请方案首先对绿化区域进行深耕翻土,平整地形,为后续草坪种植结构铺设提供基础;布置地质结构时,巧妙利用了透水管,使得土壤含水量易于控制,为后续实施养护方法提供操作空间;其中隔离层防止地下害虫由深土层往上迁移;后续养护方法中,通过低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诱导,增强草坪草抗逆性,通过干旱‑灌水循环操作,营造干旱、厌氧土壤环境,灭杀地下害虫,驱赶成虫,达到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目的。此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害虫防治领域。
A kind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maintenan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awn underground pe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草坪地下害虫的地质结构及养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害虫防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治草坪地下害虫的地质结构及养护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草坪面积不断扩大,草坪病虫害防治问题突出。以华南地区为例,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在300天以上,多数地方降水量为1400~2000毫米,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地下害虫繁殖,虫害频发。在草坪地下害虫中,主要种类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线虫等,具分布广、危害严重生活隐蔽和适应性强等危害特点。目前防治草坪地下害虫的措施主要有如下方法:化学防治。利用含辛硫磷、毒死蜱、阿维菌素、呋喃丹、甲基异硫磷等主要成分的农药防治虫害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效果显著,方法简便。但长期使用,会增强害虫的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并且会污染大气、土壤、地下水环境,杀害天敌,危及人、畜安全。生物防治。利用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病原微生物进行草坪地下害虫防治,能有效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但在推广上受自然环境限制较多,短期使用效果不显著,杀虫效果较慢,在高虫口密度下使用不能达到迅速来杀的目的。物理防治。利用糖醋液等喜食诱饵诱杀;利用黑光灯诱杀;利用机械或人工捕杀。现有物理防治无污染,但杀虫缓慢,捕杀不彻底。地下害虫的发生与土壤质地、温度、含水量等因素有关,同时在土壤中有上下迁移规律。如,深耕晾晒能改变土壤质地,微波照射能引起土壤温度升高,或地下灌水导致增加土壤含水量的方式,都能提高地下幼虫的自然死亡率,达到对环境无污染,纯物理防治地下害虫幼虫的目的。此外,针对草坪地下害虫防治,除考虑灭杀害虫后,还要兼顾草坪的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草坪地下害虫的地质结构及养护方法,采用了物理防治灭杀蛴螬,不污染土壤、水源,不影响草坪生长。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草坪地下害虫的地质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素土、级配碎石层、隔离层、基质层和草皮,所述级配碎石层中埋设透水管,草皮排下的水可经透水管进入排水管流走,避免积水。透水管的设计是为了能够高效地控制土壤含水量,为后续养护方法提供操作空间。所述级配碎石层选用的碎石粒径为5~30mm,应该大于透水管的孔径,支撑维持透水管,所述级配碎石层的厚度为200mm。所述隔离层为无纺布或尼龙滤网,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透水透气材料替代,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为25mm;隔离层一方面有效阻隔表土300mm以下的地下害虫往上迁移活动,另一方面减少上方土壤流失,也起到一定的保湿保肥作用。所述基质层包括混合均匀的细砂和营养土壤,所述细砂和所述营养土壤的比例为1:3~5,所述基质层的厚度为100mm。在整地时,以草皮种植面为基准向下翻土30~60cm,同时在晴朗天气下晾晒5~7天,如此改变原有土壤地质、温湿度,同时有利于害虫天敌捕食。晾晒结束后,按种植要求整平地形。透水管采用牙山网型透水管。草皮宜种植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如狗牙根、黑麦草、结缕草、百喜草、假俭草等。一种防治草坪地下害虫的养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低盐诱导增强草皮抗逆性;草皮种植后正常养护15~25天,之后连续7~14天浇水,此时浇水量为1000L/亩,所浇水中混合氯化钠溶液50~200mmol/亩,浇水频率为1次/天;随后逐步增加浇水量至1500~2000L/亩,同时保持土壤水分含量为15~20%,在该正常状态下保养20~40天。S2干旱-灌水处理;完成步骤S1后,自然干旱地质结构2~4天,此时保持土壤含水量为10~15%;随后复水,灌水至土壤含量达到25~35%,持续1~6天。通过对土壤湿度的大幅度调节,能有效灭杀地下害虫的卵和幼虫,并驱赶成虫。此外,驱赶出土表的成虫应及时诱杀。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2之后增加步骤S3,挖土采样调查成虫数量,若成虫数量大于2头/平方米,重复步骤S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相邻两次步骤S3之间的间隔大于7天;实施步骤S2为春季时,气温应大于10℃。基于上述天气状况,防治效果更好。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2中,如果出现叶黄、枯死等症状,恢复土壤状态至步骤S1中的正常状态,即浇水量为1500~2000L/亩,土壤水分含量为15~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方案首先对绿化区域进行深耕翻土,平整地形,为后续草坪种植结构铺设提供基础;布置地质结构时,巧妙利用了透水管,使得土壤含水量易于控制,为后续实施养护方法提供操作空间;其中隔离层防止地下害虫由深土层往上迁移;后续养护方法中,通过低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诱导,增强草坪草抗逆性,通过干旱-灌水循环操作,营造干旱、厌氧土壤环境,灭杀地下害虫,驱赶成虫,达到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地质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防治草坪地下害虫的地质结构及养护方法,参照图1,以一个例子说明。试验时间为3~7月,试验地选种狗牙根,这些月份的气温为12~32℃。搭设用于试验的地质结构。试验地的面积约为500m2,地质结构由下至上为:素土1、级配碎石层3、隔离层4、基质层5和草皮6。级配碎石层3的碎石粒径为5~30mm,厚度为200mm,内部设置牙山网型透水管。隔离层4采用无纺布,厚度为25mm。基质层5包括细砂和营养土壤,其配比为1:5,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混合后使用,基质层5的厚度为100mm。接下来开始试验。S1:3月初,待气温稳定至15℃,连续7天采用低浓度的氯化钠溶液100mmol/亩进行浇水处理,浇水量为800L,浇水时间为每天中午。随后,逐步恢复浇水量每亩1200~1500L,此时继续在水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按需浇水,测定土壤水分含量范围在15~20%,正常保养20天。S2:4~6月,待气温回升至20℃以上,每月选择进行1次干旱-灌水处理,干旱处理的持续时间为2天,灌水处理的时间为2~4天,期间土壤湿度保持在25-35%。4~7月,肉眼观察狗牙根在试验地的生长性状,与一般草坪地相比,在盐胁迫、干旱-灌水期间狗牙根的叶色有发黄现象,正常养护后回复正常,狗牙根的根茎较粗,高度略矮;4~7月,对地下害虫进行挖土调查地下害虫虫口密度,数据如下表:地下害虫虫口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草坪地下害虫的地质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为素土、级配碎石层、隔离层、基质层和草皮,所述级配碎石层中埋设透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草坪地下害虫的地质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为素土、级配碎石层、隔离层、基质层和草皮,所述级配碎石层中埋设透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草坪地下害虫的地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层选用的碎石粒径为5~30mm,所述级配碎石层的厚度为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草坪地下害虫的地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为无纺布或尼龙滤网,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草坪地下害虫的地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层包括混合均匀的细砂和营养土壤,所述细砂和所述营养土壤的比例为1:3~5,所述基质层的厚度为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草坪地下害虫的地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采用牙山网型透水管。
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地质结构的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低盐诱导增强草皮抗逆性;草皮种植后正常养护15~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腾芳,李子华,邢景景,曾凤,李银,周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