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111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产品控制器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包括外壳本体、感光组件和转动组件,外壳本体包括前盖和后盖,前盖和后盖通过螺丝固定;感光组件包括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和扩散罩,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的外侧包裹有硅胶圈;转动组件包括连接杆和旋转调节件,旋转调节件包括旋转杆和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感光组件的设置,通过扩散罩内的漫反射颗粒,使感应效果提升;通过转动组件的设置,可让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位置,增加灵活性,支撑架也使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提升;同时,整个装置的缝隙处,设有防水密封圈垫和硅胶圈,使防水效果大大提高。

An adjustable infrared induction controller for floodligh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产品控制器结构
,尤其涉及了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智能化发展迅速,红外设备应用广泛,尤其红外感应设备应用更是十分普及,包括红外线摄像头、红外线感应门、红外线节能灯等都被应用于各个行业;但过多的设备给安装、操作控制也带来不便,人们对于自动设备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过去灯光、摄像,无法同时满足更多的需求困扰着行业的进一步再发展。专利号:CN201320434022.X,名称为:一种红外自动距离感应控制器,具有结构简单,易安装的优点。但是,传统的红外感应器的参数调节按钮设置在灯体或某固定位置上,如需调节某些参数,则必须走到指定位置进行调节,并不能方便使用,并且在室外、潮湿等场地,很容易出现防水性能无法保证,于是严重的影响产品质量和运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调节不方便、防水效果差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包括外壳本体、感光组件和转动组件,外壳本体包括前盖和后盖,前盖和后盖通过螺丝固定,前盖内设有2个定位柱,定位柱上均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嵌位凹槽,支撑架通过嵌位凹槽固定于定位柱上;感光组件包括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和扩散罩,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的外侧包裹有硅胶圈,后盖上设有收光口,收光口上设置扩散罩,扩散罩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漫反射颗粒;转动组件包括连接杆和旋转调节件,前盖上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定位通孔,连接杆的下端设有旋转孔,定位通孔与旋转孔位置相对应,旋转调节件包括旋转杆和把手,旋转杆通过螺纹连接贯穿于定位通孔并与旋转孔固定连接,把手设于旋转杆的外侧。作为优选,支撑架上固定有无线驱动电路板,无线驱动电路板与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插件。作为优选,旋转杆与把手的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密封圈垫,提高整体的防水效果。作为优选,前盖上设有2个按钮通孔,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连接有通电时间调节旋钮和感应距离调节旋钮,通电时间调节旋钮和感应距离调节旋钮分别贯穿设置按钮通孔上。作为优选,通电时间调节旋钮和感应距离调节旋钮与按钮通孔之间均设有第二防水密封圈垫。作为优选,硅胶圈的四个角设有螺孔,螺孔匹配有定位螺丝,定位螺丝穿过螺孔固定于后盖上。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感光组件的设置,通过扩散罩内的漫反射颗粒,使感应效果提升;通过转动组件的设置,可让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位置,增加灵活性,支撑架也使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提升;同时,整个装置的缝隙处,设有防水密封圈垫和硅胶圈,使防水效果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的外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中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1—前盖、111—固定块、112—定位通孔、113—按钮通孔、12—后盖、121—收光口、13—定位柱、14—支撑架、141—嵌位凹槽、21—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211—通电时间调节旋钮、212—感应距离调节旋钮、22—扩散罩、221—漫反射颗粒、23—硅胶圈、24—定位螺丝、25—无线驱动电路板、26—连接插件、31—连接杆、311—旋转孔、32—旋转杆、33—把手、34—第一防水密封圈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包括外壳本体、感光组件和转动组件,外壳本体包括前盖11和后盖12,前盖11和后盖12通过螺丝固定,前盖11内设有2个定位柱13,定位柱13上均设有支撑架14,支撑架14上设有嵌位凹槽141,支撑架14通过嵌位凹槽141固定于定位柱13上;感光组件包括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21和扩散罩22,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21的外侧包裹有硅胶圈23,后盖12上设有收光口121,收光口121上设置扩散罩22,扩散罩22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漫反射颗粒221;转动组件包括连接杆31和旋转调节件,前盖11上设有固定块111,固定块111上设有定位通孔112,连接杆31的下端设有旋转孔311,定位通孔112与旋转孔311位置相对应,旋转调节件包括旋转杆32和把手33,旋转杆32通过螺纹连接贯穿于定位通孔112并与旋转孔311固定连接,把手33设于旋转杆32的外侧。支撑架14上固定有无线驱动电路板25,无线驱动电路板25与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21之间连接有连接插件26。旋转杆32与把手33的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密封圈垫34,提高整体的防水效果。前盖11上设有2个按钮通孔113,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21连接有通电时间调节旋钮211和感应距离调节旋钮212,通电时间调节旋钮211和感应距离调节旋钮212分别贯穿设置按钮通孔113上。通电时间调节旋钮211和感应距离调节旋钮212与按钮通孔113之间均设有第二防水密封圈垫。硅胶圈23的四个角设有螺孔,螺孔匹配有定位螺丝24,定位螺丝24穿过螺孔固定于后盖12上。本技术通过感光组件的设置,通过扩散罩22内的漫反射颗粒221,使感应效果提升;通过转动组件的设置,可让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位置,增加灵活性,支撑架14也使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提升;同时,整个装置的缝隙处,设有防水密封圈垫和硅胶圈23,使防水效果大大提高。实施例2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包括外壳本体、感光组件和转动组件,外壳本体包括前盖11和后盖12,前盖11和后盖12通过螺丝固定,前盖11内设有2个定位柱13,定位柱13上均设有支撑架14,支撑架14上设有嵌位凹槽141,支撑架14通过嵌位凹槽141固定于定位柱13上;感光组件包括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21和扩散罩22,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21的外侧包裹有硅胶圈23,后盖12上设有收光口121,收光口121上设置扩散罩22,扩散罩22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漫反射颗粒221;转动组件包括连接杆31和旋转调节件,前盖11上设有固定块111,固定块111上设有定位通孔112,连接杆31的下端设有旋转孔311,定位通孔112与旋转孔311位置相对应,旋转调节件包括旋转杆32和把手33,旋转杆32通过螺纹连接贯穿于定位通孔112并与旋转孔311固定连接,把手33设于旋转杆32的外侧。支撑架14上固定有无线驱动电路板25,无线驱动电路板25与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21之间连接有连接插件26。旋转杆32与把手33的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密封圈垫34,提高整体的防水效果。实施例3一种可调节的泛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本体、感光组件和转动组件,外壳本体包括前盖(11)和后盖(12),前盖(11)和后盖(12)通过螺丝固定,前盖(11)内设有2个定位柱(13),定位柱(13)上均设有支撑架(14),支撑架(14)上设有嵌位凹槽(141),支撑架(14)通过嵌位凹槽(141)固定于定位柱(13)上;感光组件包括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21)和扩散罩(22),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21)的外侧包裹有硅胶圈(23),后盖(12)上设有收光口(121),收光口(121)上设置扩散罩(22),扩散罩(22)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漫反射颗粒(221);转动组件包括连接杆(31)和旋转调节件,前盖(11)上设有固定块(111),固定块(111)上设有定位通孔(112),连接杆(31)的下端设有旋转孔(311),定位通孔(112)与旋转孔(311)位置相对应,旋转调节件包括旋转杆(32)和把手(33),旋转杆(32)通过螺纹连接贯穿于定位通孔(112)并与旋转孔(311)固定连接,把手(33)设于旋转杆(32)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本体、感光组件和转动组件,外壳本体包括前盖(11)和后盖(12),前盖(11)和后盖(12)通过螺丝固定,前盖(11)内设有2个定位柱(13),定位柱(13)上均设有支撑架(14),支撑架(14)上设有嵌位凹槽(141),支撑架(14)通过嵌位凹槽(141)固定于定位柱(13)上;感光组件包括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21)和扩散罩(22),红外感应驱动电路板(21)的外侧包裹有硅胶圈(23),后盖(12)上设有收光口(121),收光口(121)上设置扩散罩(22),扩散罩(22)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漫反射颗粒(221);转动组件包括连接杆(31)和旋转调节件,前盖(11)上设有固定块(111),固定块(111)上设有定位通孔(112),连接杆(31)的下端设有旋转孔(311),定位通孔(112)与旋转孔(311)位置相对应,旋转调节件包括旋转杆(32)和把手(33),旋转杆(32)通过螺纹连接贯穿于定位通孔(112)并与旋转孔(311)固定连接,把手(33)设于旋转杆(32)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泛光灯红外感应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九龙
申请(专利权)人:亮兮柯电气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