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比较电路,其中,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外部电源的一端及负载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一端及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外部电源的另一端及负载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外接电平信号,输出端与负载的控制端连接。从而实现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发送移锅、抬锅时,及时切断IGBT器件的控制端的驱动信号的输入,防止工作谐振电流过大损坏上下桥IGBT,从而达到对IGBT器件过流保护的作用,并且无需设置电流互感器,使得电路结构更加精简。
An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and heating device applied to induction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及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及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电磁炉作为一种常用的厨房加热设备,具有无明火、无明烟、无废气、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加热均匀、清洁卫生、节能环保、安全性好等一系列优点,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目前电磁炉的加热主要以单管,半桥,全桥等方式作为电路的拓扑结构,而半桥加热介于单管和全桥之间,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电路,由于半桥电磁炉加热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其上放置的锅具会有移锅和抬锅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会使得半桥电路的负载发生变化,半桥电路中的工作电流将会变大,从而容易损坏半桥电路中的IGBT器件。为了防止IGBT器件因为过流而损坏,常用的方法为在线圈盘支路串联电流互感器,通过电流互感器检测电路中的实时电流,如果检测到的电流过大,则进入过流保护停止加热。但是,由于电流互感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插座打火、大功率感性负载等外部干扰,并且其在电流转换时存在一定的线性误差,影响IGBT器件过流保护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及加热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炉的半桥电路中的IGBT器件过流保护需要电流互感器实现,影响过流保护效果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比较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外部电源的一端及负载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及所述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源的另一端及所述负载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外接电平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的控制端连接。可选地,所述负载包括: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及线圈盘,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线圈盘的一端及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线圈盘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可选地,所述比较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外接所述电平信号,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及所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可选地,所述电平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比较电路包括: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外接所述第一信号,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第三比较器,所述第三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外接所述第二信号,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可选地,所述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的控制端连接。可选地,所述负载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为IGBT器件。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外部电源、负载及上述实施例及其任意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其中,所述外部电源与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连接。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整流桥、电感和第五电容,其中,所述整流桥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并联。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输入电压采集电路,输出输入电压采集信号,所述输入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向端与所述整流桥的输入端连接;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正向端连接;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向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反向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反向端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比较电路,其中,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外部电源的一端及负载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一端及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外部电源的另一端及负载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外接电平信号,输出端与负载的控制端连接。上述的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为半桥电磁炉电路中的两个谐振电容,从而通过在这两个电容的中点采集谐振电压作为第一电平信号,输入比较电路与外部输入的第二电平信号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负载电路即电磁炉中的IGBT器件的通断进行控制,实现对IGBT器件的过流保护,可替代传统的过流保护需要依赖电流互感器采集线圈盘电流,电路结构更简单。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包括:外部电源、负载及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通过利用半桥电磁炉电路中的两个谐振电容,从而通过在这两个电容的中点采集谐振电压作为第一电平信号,输入比较电路与外部输入的第二电平信号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负载电路即电磁炉中的IGBT器件的通断进行控制,实现对IGBT器件的过流保护,可替代传统的过流保护需要依赖电流互感器采集线圈盘电流,电路结构更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图1示出了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及比较电路1,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分别与外部电源2的一端及负载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比较电路,其中,/n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外部电源的一端及负载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及所述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n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源的另一端及所述负载的第三输入端连接;/n所述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外接电平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的控制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比较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外部电源的一端及负载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及所述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外部电源的另一端及所述负载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所述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外接电平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的控制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包括: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及线圈盘,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线圈盘的一端及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线圈盘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外接所述电平信号,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及所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电磁炉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比较电路包括:
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外接所述第一信号,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
第三比较器,所述第三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外接所述第二信号,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定武,朱永哲,贺凯,缪辉,张博超,雷志皓,严朝磊,陈和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