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钱建春专利>正文

温差能量转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04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差能量转换设备,包括:温差产生装置,包括第一产生装置和第二产生装置,所述第一产生装置位于低温区,所述第二产生装置位于高温区,从而所述第一产生装置和所述第二产生装置之间形成温差;所述第一产生装置包括第一高效罐,所述第二产生装置包括第二高效罐,所述第一高效罐和所述第二高效罐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高效罐和所述第二高效罐内均盛放有冷媒;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推动件和第一运动副,所述第一推动件通过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一高效罐连通,所述第一推动件通过第二导流管和所述第二高效罐;所述第一运动副与所述第一推动件连接,以带动传动轴旋转。

Temperature difference energy convers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差能量转换设备
本技术涉及能量转换
,具体涉及一种温差能量转换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于能源的利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根据汤姆逊效应利用温差热发电也是能源转换的研究方向。温差热发电技术利用高、低温热源之间的温差,采用低沸点工作流体为循环工质,在朗肯循环的技术上,利用高温热源加热并蒸发循环工质产生的蒸汽推动透平发电的技术。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温差能量转换机器的结构复杂,使得设备的制造和维修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差能量转换设备,其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稳定输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差能量转换设备,包括:温差产生装置,包括第一产生装置和第二产生装置,所述第一产生装置位于低温区,所述第二产生装置位于高温区,从而所述第一产生装置和所述第二产生装置之间形成温差;所述第一产生装置包括第一高效罐,所述第二产生装置包括第二高效罐,所述第一高效罐和所述第二高效罐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高效罐和所述第二高效罐内均盛放有冷媒;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推动件和第一运动副,所述第一推动件通过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一高效罐连通,所述第一推动件通过第二导流管和所述第二高效罐;所述第一运动副与所述第一推动件连接,以带动传动轴旋转。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运动副包括第一齿轮和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一推动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还包括第二推动件和第二运动副,所述第二推动件和所述第一推动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推动件通过第三导流管和所述第一高效罐连通,所述第二推动件通过第四导流管和所述第二高效罐连通;所述第二运动副包括第二齿轮和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和所述第二推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通过旋转轴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通过单向轴承与所述旋转轴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动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齿条连接,所述第二推动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齿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齿条的游离端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齿条的游离端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呈U型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温差能量转换设备包括至少两组所述能量转换装置,全部的所述能量转换装置的行程交错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三导流管分别通过第一三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一推动件和所述第二推动件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管和所述第四导流管分别通过第二三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一推动件和所述第二推动件连通;所述第一三通换向阀和所述第二三通换向阀均包括导管、阻隔体、外磁以及与所述外磁配合的内磁,所述阻隔体能够阻挡所述导管的端部,以控制所述导管的通断;所述内磁与所述阻隔体连接;两所述外磁通过联动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一三通阀和所述第二三通阀同步运动。进一步的,所述阻隔体包括第一阻隔部、第二阻隔部和若干弹性件,全部的所述弹性件均位于第一阻隔部和所述第二阻隔部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运动副或所述第二运动副上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限位组件和位于两所述限位组件之间的触发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件、按压部和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按压部之间,所述按压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移动;所述触发件包括抵接柱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供所述抵接柱穿设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联动件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联动件预设的移动距离。进一步的,所述抵接柱的外部套设有复位件,以辅助所述抵接柱复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第一高效罐和第二高效罐的温差推动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一运动副运动,从而实现能量的输出,结构简单并且性能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三通换向阀和第二三通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能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高效罐;11、第一导流管;12、第三导流管;2、第二高效罐;21、第二导流管;22、第四导流管;3、回流管;41、第一推动件;42、第一齿轮;43、第一齿条;44、第一连接件;51、第二推动件;52、第二齿轮;53、第二齿条;54、第二连接件;61、第一三通换向阀;62、第二三通换向阀;71、导管;72、阻隔体;721、第一阻隔部;722、第二阻隔部;723、弹性件;74、联动件;8、限位组件;81、固定件;82、按压部;83、弹簧;9、触发件;91、抵接柱;92、复位件;93、连接件;931、第一定位孔;932、第二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温差能量转换设备的一实施例,包括温差产生装置和能量转换装置,温差产生装置包括第一产生装置和第二产生装置,且第一产生装置位于低温区,第二产生装置位于高温区,从而能够利用第一产生装置和第二产生装置之间的温差推动能量转换装置工作,从而完成能量的转换。第一产生装置包括第一高效罐1,第二产生装置包括第二高效罐2,且第一高效罐1和第二高效罐2内均放置有冷媒,利用冷媒容易吸热变成气体,又容易放热变成液体的特性增加第一产生装置和第二产生装置之间的温差。本实施例中冷媒选用的R11,将第一高效罐1置于温度5—15℃,压力bar0.495—0.734的恒温环境中,将第二高效罐2置于温度25—65℃,压力bar1.056—3.558的恒温环境中,以产生不同的压力。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推动件41和第一运动副,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41优选气缸。第一推动件41通过第一导流管11和第一高效罐1连通,第一推动件41通过第二导流管21和第二高效罐2连通,且第一高效罐1和第二高效罐2之间连通有回流管3。第二高效罐2中的气体压力大于第一高效罐1中气体压力,所以第二高效罐2中的气体经第二导流管21推动第一推动件41运动。第一运动副包括第一齿轮42和和与第一齿轮42啮合的齿条,齿条和第一推动件41连接,以利用第一推动件41驱动第一齿条43运动。第一齿轮42和旋转轴配合,以利用第一齿轮42的转动带动发电机运动。在另一实施例中,能量转换装置还包括第二推动件51和第二运动副,本实施例中第二推动件51优选气缸。第二推动件51通过第三导流管12和第一高效罐1连通,第二推动件51通过第四导流管22和第二高效罐2连通。第一推动件41和第二推动件51相对设置,且第一推动件41和第二推动件51同步运动,从而能够增大能量转换装置的稳定性。第二运动副包括第二齿轮52和与第二齿轮52啮合的第二齿条53,第二齿条53和第二推动件51连接,以利用第二推动件51驱动第二齿条53运动。第一齿轮42和第二齿轮52均套设在旋转轴上,从而将能量输出。因为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差能量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温差产生装置,包括第一产生装置和第二产生装置,所述第一产生装置位于低温区,所述第二产生装置位于高温区,从而所述第一产生装置和所述第二产生装置之间形成温差;所述第一产生装置包括第一高效罐,所述第二产生装置包括第二高效罐,所述第一高效罐和所述第二高效罐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高效罐和所述第二高效罐内均盛放有冷媒;/n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推动件和第一运动副,所述第一推动件通过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一高效罐连通,所述第一推动件通过第二导流管和所述第二高效罐;所述第一运动副与所述第一推动件连接,以带动传动轴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差能量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差产生装置,包括第一产生装置和第二产生装置,所述第一产生装置位于低温区,所述第二产生装置位于高温区,从而所述第一产生装置和所述第二产生装置之间形成温差;所述第一产生装置包括第一高效罐,所述第二产生装置包括第二高效罐,所述第一高效罐和所述第二高效罐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高效罐和所述第二高效罐内均盛放有冷媒;
能量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推动件和第一运动副,所述第一推动件通过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一高效罐连通,所述第一推动件通过第二导流管和所述第二高效罐;所述第一运动副与所述第一推动件连接,以带动传动轴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能量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副包括第一齿轮和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一推动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差能量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装置还包括第二推动件和第二运动副,所述第二推动件和所述第一推动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推动件通过第三导流管和所述第一高效罐连通,所述第二推动件通过第四导流管和所述第二高效罐连通;所述第二运动副包括第二齿轮和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和所述第二推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通过旋转轴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通过单向轴承与所述旋转轴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差能量转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齿条连接,所述第二推动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齿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齿条的游离端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齿条的游离端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差能量转换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建春
申请(专利权)人:钱建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