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智能无线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201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智能无线系统。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壳体结构,包括底座以及充电座,所述充电座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一端铰接,所述充电座设有供所述待充电设备放置的充电面,所述充电面背离所述底座设置;以及无线充电发射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座内的充电线圈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线路板,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将电能转化成无线充电信号并向所述充电面发射所述无线充电信号。通过使线路板和充电线圈所产生的热量分别经底座和充电座进行散发,从而提供了无线充电装置的散热效率。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intelligent wireless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智能无线系统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智能无线系统。
技术介绍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开始在各领域中探索并运用。无线充电技术使待充电器摆脱了线路的限制,实现电器和电源的完全分离。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各种充电装置,根据待充电器的摆放状态,分为平充式和立充式。对应于不同的场合,来设定待充电器的摆放状态。通常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线圈和线路板是设置在一起,从而方便充电线圈与线路板的电性连接。但是,在长时间进行充电工作时,由于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比较紧凑,充电线圈和线路板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从而传导至待充电设备上的热量容易过高,导致待充电设备充电效率慢,甚至不充电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旨在解决目前无线充电装置散热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壳体结构,包括底座以及充电座,所述充电座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一端铰接,所述充电座设有供所述待充电设备放置的充电面,所述充电面背离所述底座设置;以及无线充电发射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座内的充电线圈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线路板,所述线路板的一端电性连接外部电源,所述线路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将电能转化成无线充电信号并向所述充电面发射所述无线充电信号。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无线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将线路板与充电线圈分别设置在底座与充电座内,从而使线路板和充电线圈所产生的热量分别经底座和充电座进行散发,从而提供了无线充电装置的散热效率,避免无线充电装置温度过高,有利于无线充电装置充电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后视图;图3是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图1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无线系统的立体结构图;图7是图6的智能无线系统的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图。附图中标号与名称对应的关系如下所示:100、无线充电装置;200、智能无线系统;300、手机;400、电源线;101、壳体结构;215、止挡槽;214、导光孔;125、散热孔;50、脚垫;227、感光孔;228、充电接口;11、上盖件;111、充电面;302、充电线圈;12、下盖件;121、充电腔;40、阻尼转接结构;41、阻尼部;42、转接轴;411、转接孔;122、过线孔;21、上底盖件;211、转接部;212、上底盖板;213、转动槽;23、硅胶垫;32、导光柱;31、线路板;33、感光元件;221、线路腔;22、下底盖件;20、底座;10、充电座;301、导线;30、无线充电发射结构;123、容置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垂直”、“平行”、“底”、“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100,无线充电装置100用于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请参阅图4至图5,无线充电装置100包括:壳体结构101以及无线充电发射结构30。壳体结构101包括底座20以及充电座10。壳体结构101的材料可为纯PC材质并通过注塑成型工艺进行生产制造。充电座10的一端与底座20的一端铰接,即充电座10与底座20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设定。充电座10设有供待充电设备放置的充电面111。可选地,底座20一般平铺设置在工作台上,充电面111背离底座20设置,即充电面111与水平面呈预设夹角设置,其中充电面111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0~60°。通过调节充电面1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可以使待充电设备实现平/立/卧三模式进行充电。无线充电发射结构30包括设置于充电座10内的充电线圈302以及设置于底座20内的线路板31,线路板31的一端电性连接电源,线路板3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充电线圈302,具体地,无线充电发射结构30还包括导线301,充电线圈302与线路板31之间通过导线301电性连接。充电线圈302用于将电能转化成无线充电信号并向充电面111发射无线充电信号,待充电设备接收到无线充电信号并将无线充电信号转化成电能。通过将线路板31与充电线圈302分别设置在底座20与充电座10内,从而使线路板31和充电线圈302所产生的热量分别经底座20和充电座10进行散发,起到分散热量的作用,减少无线充电装置100热量过于集中,避免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热量过高,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装置100的散热效率,避免无线充电装置100温度过高,有利于无线充电装置100充电的稳定性。请参阅图7,可选地,充电座10朝向底座20的表面开设有容置槽123,充电座10相对底座20转动且充电座10的一侧表面抵接至容置槽123的槽底。可以理解的是,底座20相对充电座10转动,直至底座20的部分结构收容至容置槽123内,从而降低了无线充电装置100的整体厚度,便于无线充电装置100的携带。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座10包括与底座20铰接的下盖件12以及与下盖件12连接的上盖件11,容置槽123开设于所述下盖件12,下盖件12还开设有呈开口腔结构的充电腔121,充电线圈302设置于充电腔121,且上盖件11盖合于充电腔121的开口处,充电面111设于上盖件11的外表面。可选地,上盖件11与下盖件12可拆卸地进行连接,具体地,上盖件11与下盖件12之间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进行连接,从而方便上盖件11和下盖件12之间的装配和拆卸。请参阅图4至图5,可选地,下盖件12上还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孔125,散热孔125连通充电腔121且供充电线圈302所产生的热量或待充电设备传递至上盖件11上的热量通过。多个散热孔125呈两排设置,容置槽123位于两排散热孔125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线圈302设置有多个,各充电线圈302均向外发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n壳体结构,包括底座以及充电座,所述充电座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一端铰接,所述充电座设有供所述待充电设备放置的充电面,所述充电面背离所述底座设置;以及/n无线充电发射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座内的充电线圈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线路板,所述线路板的一端电性连接外部电源,所述线路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将电能转化成无线充电信号并向所述充电面发射所述无线充电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壳体结构,包括底座以及充电座,所述充电座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一端铰接,所述充电座设有供所述待充电设备放置的充电面,所述充电面背离所述底座设置;以及
无线充电发射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座内的充电线圈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线路板,所述线路板的一端电性连接外部电源,所述线路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将电能转化成无线充电信号并向所述充电面发射所述无线充电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朝向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充电座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且所述充电座的一侧表面抵接至所述容置槽的槽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包括与所述底座铰接的下盖件以及与所述下盖件连接的上盖件,所述下盖件开设有呈开口腔结构的充电腔,所述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充电腔,且所述上盖件盖合于所述充电腔的开口处,所述充电面设于所述上盖件的外表面,所述容置槽开设于所述下盖件,所述充电线圈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充电线圈均向外发射所述无线充电信号并共同形成辐射区域,所述充电面位于所述辐射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连接于外部结构件的下底盖件以及与所述下底盖件连接的上底盖件,所述下底盖件开设有供所述线路板设置的线路腔,所述线路腔呈开口腔结构,且所述上底盖件盖合于所述线路腔的开口处;所述上底盖件包括上底盖板以及连接所述上底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芳王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