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绞式相间间隔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001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引流线相间间隔棒技术领域,是一种预绞式相间间隔棒,其包括第一导线引流线、连接杆、第一挂钩,第二挂钩、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第一预绞丝、第二预绞丝、第一分隔钉和第二分隔钉,连接杆上端与第一万向节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万向节上端与第一挂钩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挂钩为前侧呈开口向下的圆弧形,第一挂钩内侧设有第一导线引流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连接杆将导线引流线分隔开,防止引流线震动和摩擦;开口相反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以及预绞丝可避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移位、脱落,减少螺栓的使用,避免因螺栓松脱带来更多问题,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Preformed interphase spac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绞式相间间隔棒
本技术涉及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引流线相间间隔棒
,是一种预绞式相间间隔棒。
技术介绍
相间间隔棒是电力行业输配电线路中减少引流线因风力扯起振动而设计。在输电线路中由于高压架空线路杆塔较高,地部分输电线路地处戈壁滩,风沙较大,极易导致引流线受风力作用时发生振动,使得分裂引流线产生摩擦。传统的相间间隔棒采用螺栓固定,安装时施工人员必须准备扭矩扳手,一旦施工队不具备这种扳手,就会造成扭矩过大或过小的情况。扭矩过大造成螺栓损伤,过小则相间间隔棒与导线间的握力不能达标,导致相间间隔棒跑偏,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绞式相间间隔棒,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相间间隔棒存在的需要用螺栓固定的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预绞式相间间隔棒,包括第一导线引流线、连接杆、第一挂钩,第二挂钩、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第一预绞丝、第二预绞丝、第一分隔钉和第二分隔钉,连接杆上端与第一万向节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万向节上端与第一挂钩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挂钩右下方设有开口,第一挂钩内侧设有第一导线引流线,第一导线引流线的左端位于第一挂钩左方,第一导线引流线的右端位于第一挂钩右方,第一挂钩后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分隔钉,每两个第一分隔钉之间均设有第一预绞丝,第一预绞丝左部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导线引流线左部外侧,第一预绞丝右部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导线引流线右部外侧;连接杆下端与第二万向节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万向节下端与第二挂钩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挂钩左上方设有开口,第二挂钩内侧设有第二导线引流线,第二导线引流线的左端位于第二挂钩左方,第二导线引流线的右端位于第二挂钩右方,第二挂钩前侧设有至少两个上下间隔的第二分隔钉,每两个第二分隔钉之间均设有第二预绞丝,第二预绞丝左部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二导线引流线左部外侧,第二预绞丝右部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二导线引流线右部外侧。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还可包括内衬,第一挂钩内侧与第一导线引流线外侧之间设有与其内轮廓一致的内衬,第二挂钩内侧与第二引流线内侧之间设有与其内轮廓一致的内衬。上述第一预绞丝与第二预绞丝外侧可设有防滑层。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连接杆将导线引流线分隔开,防止引流线震动和摩擦;开口相反的上挂钩和下挂钩以及预绞丝可避免本技术移位、脱落,减少螺栓的使用,避免因螺栓松脱带来更多问题,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第一导线引流线,2为第一预绞丝,3为第一挂钩,4为第一万向节,5为连接杆,6为第二万向节,7为第二分隔钉,8为第二挂钩,9为第二预绞丝,10为第二导线引流线,11为第一分隔钉,12为内衬。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所示,该预绞式相间间隔棒包括第一导线引流线1、连接杆5、第一挂钩3,第二挂钩8、第一万向节4、第二万向节6、第一预绞丝2、第二预绞丝9、第一分隔钉11和第二分隔钉7,连接杆5上端与第一万向节4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万向节4上端与第一挂钩3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挂钩3右下方设有开口,第一挂钩3内侧设有第一导线引流线1,第一导线引流线1的左端位于第一挂钩3左方,第一导线引流线1的右端位于第一挂钩3右方,第一挂钩3后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分隔钉11,每两个第一分隔钉11之间均设有第一预绞丝2,第一预绞丝2左部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导线引流线1左部外侧,第一预绞丝2右部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导线引流线1右部外侧;连接杆5下端与第二万向节6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万向节6下端与第二挂钩8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挂钩8左上方设有开口,第二挂钩8内侧设有第二导线引流线10,第二导线引流线10的左端位于第二挂钩8左方,第二导线引流线10的右端位于第二挂钩8右方,第二挂钩8前侧设有至少两个上下间隔的第二分隔钉7,每两个第二分隔钉7之间均设有第二预绞丝9,第二预绞丝9左部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二导线引流线10左部外侧,第二预绞丝9右部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二导线引流线10右部外侧。根据需求,预绞丝可采用现有公知的金属材料,如铝合金材料等,本技术可用于架空输电线路耐张杆塔双分裂子母导线引流线水平排列和垂直排列时的线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线引流线1和第二引流线10为双分裂子母导线引流线,本实施例为双分裂子母导线引流线垂直排列时的线路。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一导线引流线1套进第一挂钩3内,将第二导线引流线10套进第二挂钩8内,固定好即可,本技术可有效避免部分输电线路所处环境风沙较大极易导致导线引流线受风力作用时发生的振动和摩擦,通过设置第一万向节4和第二万向节6将连接杆5与导线引流线的连接转变为软连接,允许导线引流线在一定范围内震动,这种做法可减小震动时的机械强度,同时第一预绞丝2和第二预绞丝9能够固定本技术避免其移位。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连接杆5将第一导线引流线1和第二导线引流线10分隔开,防止引流线震动和摩擦;开口相反的第一挂钩3和第二挂钩8以及预绞丝可避免本技术移位、脱落,减少螺栓的使用,避免因螺栓松脱带来更多问题,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预绞式相间间隔棒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所示,还包括内衬12,第一挂钩3内侧与第一导线引流线1外侧之间设有与其内轮廓一致的内衬12,第二挂钩8内侧与第二引流线10内侧之间设有与其内轮廓一致的内衬12。根据需求,内衬12可采用现有公知的耐磨绝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增大第一挂钩3和第二挂钩8的耐磨性,且增大挂钩与导线引流线1的摩擦力,从而增大挂钩的稳定性。如附图1、2所示,第一预绞丝2与第二预绞丝9外侧设有防滑层。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可将本技术更加稳定的固定在导线引流线上,避免其移位。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绞式相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线引流线、连接杆、第一挂钩,第二挂钩、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第一预绞丝、第二预绞丝、第一分隔钉和第二分隔钉,连接杆上端与第一万向节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万向节上端与第一挂钩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挂钩右下方设有开口,第一挂钩内侧设有第一导线引流线,第一导线引流线的左端位于第一挂钩左方,第一导线引流线的右端位于第一挂钩右方,第一挂钩后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分隔钉,每两个第一分隔钉之间均设有第一预绞丝,第一预绞丝左部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导线引流线左部外侧,第一预绞丝右部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导线引流线右部外侧;连接杆下端与第二万向节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万向节下端与第二挂钩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挂钩左上方设有开口,第二挂钩内侧设有第二导线引流线,第二导线引流线的左端位于第二挂钩左方,第二导线引流线的右端位于第二挂钩右方,第二挂钩前侧设有至少两个上下间隔的第二分隔钉,每两个第二分隔钉之间均设有第二预绞丝,第二预绞丝左部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二导线引流线左部外侧,第二预绞丝右部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二导线引流线右部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绞式相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线引流线、连接杆、第一挂钩,第二挂钩、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第一预绞丝、第二预绞丝、第一分隔钉和第二分隔钉,连接杆上端与第一万向节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万向节上端与第一挂钩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挂钩右下方设有开口,第一挂钩内侧设有第一导线引流线,第一导线引流线的左端位于第一挂钩左方,第一导线引流线的右端位于第一挂钩右方,第一挂钩后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分隔钉,每两个第一分隔钉之间均设有第一预绞丝,第一预绞丝左部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导线引流线左部外侧,第一预绞丝右部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导线引流线右部外侧;连接杆下端与第二万向节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万向节下端与第二挂钩上端固定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万里高伟朱咏明孙国龙吕符斌唐磊赵文瑞马文杰刘维刚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昌吉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