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200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包括: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主支路模块设置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与转移支路模块之间,分别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及转移支路模块贴合连接;转移支路模块远离主支路模块的一侧与避雷器模块贴合连接。通过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之间贴合连接的布局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结构不仅分区明确,而且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

A valve tower of DC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
,特别是指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
技术介绍
直流断路器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分断短路电流的核心部件。分两条大支路并联:第一支路是主支路和快速机械开关串联,主支路用于识别故障电流,并将故障电流转至第二支路,快速机械开关在电流全部转移至第二支路后断开;第二支路是转移支路与避雷器,转移支路用于短时承载和分断直流系统故障电流,避雷器用于抑制分断过电压和吸收能量。现有的直流断路器阀塔中避雷器与转移支路在设置时距离较远,导致直流断路器阀塔的结构不够紧凑,占用空间较大,而且不方便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以解决直流断路器阀塔的结构不够紧凑,占用空间较大,而且不方便维修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包括: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所述主支路模块设置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与所述转移支路模块之间,分别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及所述转移支路模块贴合连接;所述转移支路模块远离所述主支路模块的一侧与避雷器模块贴合连接。可选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支撑底板,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在支撑底板上多层设置,且高度相等;所述主支路模块位于支撑底板上单层设置,且高度低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的高度。可选的,所述支撑底板上方设置有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主支路光纤槽、转移支路光纤槽及避雷器光纤槽,下方设置有对地光纤槽;所述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主支路光纤槽、转移支路光纤槽、避雷器光纤槽及对地光纤槽用于放置光纤;所述对地光纤槽通过光纤槽接口分别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主支路光纤槽、转移支路光纤槽、避雷器光纤槽连接。可选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水管;所述水管包括:对地水管、转接水管、主水管和支路水管;所述对地水管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的下方,用于引入外部水资源;所述转接水管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上,用于将所述对地水管中的水资源转出;所述主水管设置于所述主支路模块中,用于接收所述对转接水管转出的水资源,并输出;所述支路水管设置于所述主支路模块中,用于接收所述主水管输出的水资源,并将水资源传输至所述主支路模块中的散热器,用于为所述主支路中的IGBT散热。可选的,所述转移支路模块包括:多个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且相邻两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之间通过第一绝缘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包括两个转移支路阀模块;两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之间设置有与所述避雷器模块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且两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关于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对称。可选的,每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上均设置有第一层间绝缘变压器以及第一供电模块;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变压器用于隔绝每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之间的电压;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供电。可选的,所述主支路模块包括:多个主支路阀模块、主支路避雷器子模块及第二供电模块,且相邻所述主支路阀模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主支路避雷器子模块与所述主支路阀模块贴合连接;每个所述主支路阀模块上均设置有第二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主支路阀模块供电。可选的,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包括:多个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且相邻两个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之间通过第四绝缘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上均设置有第二层间绝缘变压器,用于隔绝每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之间的电压。可选的,每个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层包括两个快速机械开关子模块;所述快速机械开关子模块包括:快速机械开关本体;控制柜,用于控制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本体的闭合状态;阻容,用于均衡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本体的电压;第一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本体、所述控制柜和所述阻容。可选的,所述避雷器模块包括:多个避雷器模块层,且相邻两个所述避雷器模块层之间通过第三绝缘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避雷器模块层包括两个避雷器子模块;两个所述避雷器子模块并排设置,且所述避雷器子模块上设置有多个避雷器本体。可选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屏蔽罩,用于包覆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避雷器模块和支撑底板。可选的,所述屏蔽罩包括:支撑底板屏蔽罩、层间屏蔽罩和顶层屏蔽罩;所述支撑底板屏蔽罩用于包覆所述钢盘的侧壁;所述层间屏蔽罩用于包覆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的侧壁;所述顶层屏蔽罩用于包覆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的顶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包括: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主支路模块设置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与转移支路模块之间,分别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及转移支路模块贴合连接;转移支路模块远离主支路模块的一侧与避雷器模块贴合连接。通过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之间贴合连接的布局方式,使得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结构不仅分区明确,而且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流断路器阀塔,还包括:支撑底板,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在支撑底板上多层设置,且高度相等;主支路模块位于支撑底板上单层设置,且高度低于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的高度。使得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与转移支路模块之间,即主支路模块的上方有一空隙,当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和/或转移支路模块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这一空隙对其进行维修;除此之外,支撑底板的设计还可以大大提高抗震性能。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避雷器模块和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避雷器模块和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光纤槽与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对地光纤槽与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立体图;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与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转移支路光纤槽与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避雷器光纤槽与支撑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支撑底板上的进线、供能线和支撑底板光纤槽53的结构示意图;图9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供能塔与支撑底板、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转移支路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阀塔的转移支路模块的俯视图;图12表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n所述主支路模块设置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与所述转移支路模块之间,分别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及所述转移支路模块贴合连接;/n所述转移支路模块远离所述主支路模块的一侧与避雷器模块贴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主支路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
所述主支路模块设置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与所述转移支路模块之间,分别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及所述转移支路模块贴合连接;
所述转移支路模块远离所述主支路模块的一侧与避雷器模块贴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底板,
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在支撑底板上多层设置,且高度相等;
所述主支路模块位于支撑底板上单层设置,且高度低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模块、转移支路模块和避雷器模块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上方设置有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主支路光纤槽、转移支路光纤槽及避雷器光纤槽,下方设置有对地光纤槽;
所述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主支路光纤槽、转移支路光纤槽、避雷器光纤槽及对地光纤槽用于放置光纤;
所述对地光纤槽通过光纤槽接口分别与所述快速机械开关光纤槽、主支路光纤槽、转移支路光纤槽、避雷器光纤槽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管;
所述水管包括:对地水管、转接水管、主水管和支路水管;
所述对地水管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的下方,用于引入外部水资源;
所述转接水管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上,用于将所述对地水管中的水资源转出;
所述主水管设置于所述主支路模块中,用于接收所述转接水管转出的水资源,并输出;
所述支路水管设置于所述主支路模块中,用于接收所述主水管输出的水资源,并将水资源传输至所述主支路模块中的散热器,用于为所述主支路中的IGBT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支路模块包括:多个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且相邻两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之间通过第一绝缘梁固定连接;
每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包括两个转移支路阀模块;
两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之间设置有与所述避雷器模块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且两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关于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断路器阀塔,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移支路阀模块层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治翔王成昊高冲张晓龙乔丽孙泽来欧阳文敏谢剑李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