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架空线缆快速敷设装置,包括框架结构和设置在框架结构一侧的至少两个延伸支架;所述框架结构的下部设置有行走机构或者与行走工具连接的连接机构,带动框架结构向前移动;所述延伸支架的设置高度不同,延伸端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延伸支架包括高支架和低支架,所述低支架设置在框架结构移动方向的前侧,所述高支架设置在框架结构移动方向的后侧,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部设置有顶面梁,左右两侧设置有侧面梁,所述顶面梁和侧面梁均沿框架结构的移动方向设置,所述高支架连接在顶面梁上,所述低支架连接在侧面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敷设装置能提升线缆敷设时的安装速度和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A fast laying device of overhead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架空线缆快速敷设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缆敷设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架空线缆快速敷设装置。
技术介绍
架空电缆(全称架空绝缘电缆),是装有绝缘层和保护外皮的架空导线,采用类似于交联电缆生产工艺制造的一种专用电缆,是介于架空导线和地下电缆之间的新的输电方式。线缆敷设是指沿经勘査的路由布放、安装电缆以形成线缆线路的过程。根据使用场合,可分为架空、地下(管道和直埋)、水底、墙壁和隧道等几种敷设方式。合理选择电缆的敷设方式对保证线路的传输质量、可靠性和施工维护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在隧道快速路桥架路贯通后,长距离直线段电缆敷设(特别是大规格的长距离电缆敷设)是工程施工中的重点任务之一。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隧道内线缆敷设,特别是沿隧道快速路长距离直线段电缆敷设时,常规方法使用人工密集结合挑杆交替推放到桥架进行敷设,比较费时费力,特别是在放大规格电缆时,线缆重量较大,人力难以长时间将线缆举起,更是力不从心,整个敷设过程耗时较长,并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升安装速度和降低劳动强度的用于隧道快速路直线段架空线缆快速敷设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架空线缆快速敷设装置,包括框架结构和设置在框架结构一侧的至少两个延伸支架;所述框架结构的下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和/或与行走工具连接的连接机构,带动框架结构向前移动;所述延伸支架的设置高度不同,延伸端设置有导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结构作为支撑主体,行走机构或者行走工具带动框架结构移动,随着框架结构的向前移动,延伸支架将线缆逐渐挑起,线缆逐渐爬升,被延伸支架上的导向轮向线缆桥架方向导向并推进线缆桥架中,逐渐的将线缆全部敷设到线缆桥架中,不需要人力长时间挺举,就能够快速完成线缆的敷设。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支架包括高支架和低支架,所述低支架设置在框架结构移动方向的前侧,所述高支架设置在框架结构移动方向的后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支架的高度不同,低支架在前侧,将地上的线缆逐渐挑起来,高支架在后侧,将线缆进一步抬升至线缆桥架上方,并顶进线缆桥架中,线缆逐渐爬升减小单个延伸支架受到的压力,同时使抬升过程更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部设置有顶面梁,左右两侧设置有侧面梁,所述顶面梁和侧面梁均沿框架结构的移动方向设置,所述高支架连接在顶面梁上,所述低支架连接在侧面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面梁和侧面梁的设置,能够对框架结构起到加固的作用,当承受较大规格的线缆时,防止框架结构变形;高支架连接在顶面梁上,既能够增强高支架的固定强度,又能够提高高支架的固定高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支架中间位置连接在顶面梁上,延伸端向上翘起,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顶面梁上向下伸出的立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支架呈倾斜设置,固定点设置两处,能将其固定的更牢固,同时抬升高度更大,能够敷设更高的线缆桥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支架的延伸端向框架结构移动方向的后端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线缆的抬升跨度,使线缆在抬升过程中弯度较小,敷设时与导向轮的摩擦力更小,线缆敷设更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低支架中间位置连接在侧面梁上,延伸端横向伸出,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顶面梁上向下伸出的立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低支架横向伸出,使其延伸端高度较低,更容易将线缆抬升起来,低支架也采用两点固定,增加了低支架的结构强度和支撑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低支架的延伸端向框架结构移动方向的前端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线缆的抬升跨度,使线缆在抬升过程中坡度更小、弯度更小,上升过程更平缓,敷设时与导向轮的摩擦力更小,线缆敷设更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该装置还包括支架支撑结构,所述支架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高支架与框架结构之间、低支架与框架结构之间以及高支架与低支架之间的支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的设置,增加了高支架与低支架的支撑强度,同时也提高了高支架与低支架的结构强度,整个装置不易变形,承载力更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行走机构为设置在框架结构底面上的行走轮,所述连接机构为设置在框架结构底面上的抬升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走轮的设置,便于移动整个装置行走,便于搬运,如果需要敷设的线缆桥架高度较低时,可直接推动本装置进行敷设;抬升限位槽的设置,便于将本装置与叉车结合,由叉车将本装置抬升,抬升高度范围大,适合更高线缆桥架的敷设。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的装置结构简单,制作简便,使用施工现场的材料即可当场制作,制作、使用成本低。2.在使用本装置敷设线缆过程中,随着本装置的不断行进,将线缆不断抬升,不需要人力进行托举,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同时本装置能够不间断地行进,敷设过程连贯安全。在敷设大规格的线缆时,整个装置的使用效率更高,能够节省更多的人力。3.本装置敷设电缆的高度范围大,敷设高度较低时,可直接推动本装置进行敷设,敷设高度较大时,可通过叉车等工具将本装置抬升,使其能够敷设更大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敷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敷设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敷设装置的左视图。图中,1、框架结构,11、顶面梁,12、侧面梁,13、立杆,2、延伸支架,21、高支架,22、低支架,3、导向轮,4、支撑杆,41、高架支杆,42、低架支杆,43、连接支杆,5、行走轮,6、抬升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架空线缆快速敷设装置,包括框架结构1、延伸支架2和导向轮3,延伸支架2设置在框架结构1的一侧,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每个延伸支架2的设置高度不同,导向轮3安装在延伸支架2的延伸端。框架结构1是由两个矩形框和四个立柱焊接成的立体结构,立柱固定在两个矩形框的四角位置,框架结构1的下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和/或与行走工具连接的连接机构,带动框架结构向前移动。其中,行走机构设置为在框架结构1底面上的行走轮5,四个行走轮5分别固定在框架结构1的底面上,连接机构为设置在框架结构1底面上的抬升限位槽6,四个抬升限位槽6焊接固定在框架结构1底面的长侧板上,前后两两相对,抬升限位槽6与叉车的插杆相配合,通过叉车将本装置进行抬升。行走轮5和抬升限位槽6可以单独设置在框架结构1上,也可以同时固定在框架结构1上,两个抬升限位槽6位于两个行走轮5之间,行走轮5与地面接触时,抬升限位槽6悬空而不与地面接触。本实施例中延伸支架2设置两个,并且这两个延伸支架2设置在框架结构1的同一侧短边,二者的设置高度不同,根据高度不同分为高支架21和低支架22,并且高支架21和低支架22均为空心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架空线缆快速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1)和设置在框架结构(1)一侧的至少两个延伸支架(2);/n所述框架结构(1)的下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和/或与行走工具连接的连接机构,带动框架结构(1)向前移动;/n所述延伸支架(2)的设置高度不同,延伸端设置有导向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空线缆快速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1)和设置在框架结构(1)一侧的至少两个延伸支架(2);
所述框架结构(1)的下部设置有行走机构和/或与行走工具连接的连接机构,带动框架结构(1)向前移动;
所述延伸支架(2)的设置高度不同,延伸端设置有导向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架空线缆快速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支架(2)包括高支架(21)和低支架(22),所述低支架(22)设置在框架结构(1)移动方向的前侧,所述高支架(21)设置在框架结构(1)移动方向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架空线缆快速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1)的顶部设置有顶面梁(11),左右两侧设置有侧面梁(12),所述顶面梁(11)和侧面梁(12)均沿框架结构(1)的移动方向设置,所述高支架(21)连接在顶面梁(11)上,所述低支架(22)连接在侧面梁(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架空线缆快速敷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支架(21)中间位置连接在顶面梁(11)上,延伸端向上翘起,另一端固定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占勇,王建飞,张勇广,胡松良,李静,谷京虎,刘亚科,王政,潘诚远,杨洋,陈玉娴,来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