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降低指纹识别装置的厚度。该指纹识别装置适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用于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微透镜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的表面覆盖有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用于粘结所述微透镜阵列和所述显示屏;传感器芯片,用于接收所述显示屏上方的手指返回的并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汇聚的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光信号生成所述手指的指纹图像。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指纹识别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行业的高速发展,指纹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实用化已成为大众所需。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中应用最多的是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可以采用屏幕发出的光作为光源,屏幕发出的光照射到屏幕上方的手指后会携带手指的指纹信息,携带指纹信息的光信号会被传感器芯片接收到,以进行指纹识别。但是,目前人们对电子设备的厚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指纹识别装置的厚度会对电子设备的厚度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减小指纹识别装置的厚度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降低指纹识别装置的厚度。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适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用于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微透镜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的表面覆盖有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用于粘结所述微透镜阵列和所述显示屏;传感器芯片,用于接收所述显示屏上方的手指返回的并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汇聚的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光信号生成所述手指的指纹图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微透镜阵列的表面覆盖光学胶层以将微透镜阵列粘结在显示屏上,这样能够改善微透镜阵列的热胀冷缩现象。此外,这种连接结构的指纹识别装置可以通过减小光学胶层的厚度达到减小指纹识别装置厚度的目的。光学胶层的厚度越小,指纹识别装置的厚度就越小,只要该光学胶层的设置能够保证光学胶层能够将微透镜阵列与显示屏粘贴牢靠即可。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胶层的设置使得所述微透镜阵列和所述显示屏之间没有空气间隙。该光学胶层的设置能够保证微透镜阵列与显示屏之间的介质的折射率统一,能够简化微透镜阵列下方的光学元件的设计,使得微透镜阵列与其他光学元件之间的匹配变得容易。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胶层包括第一光学胶层和第二光学胶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覆盖在所述微透镜阵列的表面,所述第二光学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上方,并用于粘结所述微透镜阵列和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微透镜阵列中微透镜的折射率。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中的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接触的表面平整。第一光学胶层的上表面保持平整,有利于提高第二光学胶层的粘结强度。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的折射率。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小于1.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为1.1或1.2。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越小,越接近空气的折射率,越能够降低指纹识别装置中各光学元件与光学胶层的匹配难度,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在设计上也会越简单。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厚度。这样能够保证第一光学胶层完全覆盖微透镜阵列,有利于实现微透镜阵列表面的平整。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比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厚度大1~2μm。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为5~10μm。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对可见光波段的光信号的透过率大于80%,和/或,所述第二光学胶层对可见光波段的光信号的透过率大于90%。对第一光学胶层和第二光学胶层设置一定的光透过率,能够保证有足够多的光信号进入到传感器芯片,提高指纹检测性能。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的厚度大于10μm。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为光学透明胶层OCA。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胶层的覆盖面积大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面积。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胶层的覆盖面积等于所述传感器芯片的面积。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胶层与所述传感器芯片的侧面上下齐平。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传感器芯片通过引线键合或硅通孔的方式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光路层,所述光路层设置在所述微透镜阵列的下方,用于将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光信号引导至所述传感器芯片。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路层包括阻光层,所述阻光层上设置有小孔阵列,小孔阵列用于将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光信号引导至所述传感器芯片。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路层包括滤光层,所述滤光层用于滤除特定波段的光信号。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滤光层用于滤除红外和/或红光波段的光信号。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滤光层镀在所述传感器芯片的上表面。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以及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指纹识别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传统的通过框贴方式连接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伴随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屏幕的屏占比越来越高,全面屏已经成为众多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为适应这种全面屏的发展趋势,电子产品中的感光器件例如指纹识别、前置摄像头等也将被放置在屏幕之下。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应用最多的是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技术,由于屏下光学指纹器件的特殊性,要求带有指纹信号的光能够透过屏幕传递到下方的指纹传感器,进而得到指纹信号。以屏下光学指纹识别为例,对指纹识别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光学指纹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光学指纹识别系统和基于光学指纹成像的医疗诊断产品,本申请实施例仅以光学指纹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实施例同样适用于其他采用光学成像技术的系统等。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指纹系统可以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等便携式或移动计算设备,以及电子数据库、汽车、银行自动柜员机(automatedtellermachine,ATM)等其他电子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在其他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终端或者其他电子设备;更具体地,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指纹识别装置可以具体为光学指纹装置,其可以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纹识别装置,适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用于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n微透镜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的表面覆盖有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用于粘结所述微透镜阵列和所述显示屏;/n传感器芯片,用于接收所述显示屏上方的手指返回的并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汇聚的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光信号生成所述手指的指纹图像。/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指纹识别装置,适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用于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
微透镜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的表面覆盖有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用于粘结所述微透镜阵列和所述显示屏;
传感器芯片,用于接收所述显示屏上方的手指返回的并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汇聚的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光信号生成所述手指的指纹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层的设置使得所述微透镜阵列和所述显示屏之间没有空气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层包括第一光学胶层和第二光学胶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覆盖在所述微透镜阵列的表面,所述第二光学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上方,并用于粘结所述微透镜阵列和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微透镜阵列中微透镜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中的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接触的表面平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的折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小于1.4。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为1.1或1.2。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比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厚度大1~2μm。
10.根据权利要求3-9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为5~10μm。
11.根据权利要求3-10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对可见光波段的光信号的透过率大于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攀,郭益平,吴宝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