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驱动装置及用于平视显示装置的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其通过驱动部的驱动力使可动部件移动。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有一种平视显示装置,其通过反射部件(凹面镜)反射来自显示元件的显示光并将其投影到车辆的挡风玻璃上,使车辆的驾驶员可以看到所投影的显示图像(虚像)。在这样的平视显示装置中,为了调节反射部件对显示光的反射角度,通常使用使保持凹面镜的镜架以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而转动的驱动装置。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了一种驱动装置,其通过将驱动力传递到从镜架朝向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局部地突出的突出片来使镜架转动。该驱动装置具有:步进电动机;由步进电动机旋转驱动的丝杠(进给螺杆);与丝杠平行配置的导向轴;支承丝杠及导向轴的框架;与丝杠螺合的螺母,且具有滑块,该滑块形成有供导向轴贯穿的导向孔,伴随丝杠的旋转而沿着丝杠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滑块具备支承被支承部件即镜架的突出片的支承部。这样一来,支承镜架的突出片的滑块往复移动,从而,能够使镜架转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270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099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驱动装置中,由于丝杠和螺母之间的余隙,滑块有可能在移动方向上晃动,其结果是,镜架晃动、显示图像有可能出现模糊。于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可动部件在移动方向上的晃动的驱动装置及用于平视显示装置的驱动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n具有:驱动部;由所述驱动部旋转驱动的丝杠;通过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移动的可动部件,/n所述可动部件具备:本体部;将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本体部的驱动力传递部;以及与所述本体部分开设置的预压赋予部,/n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具备与所述丝杠螺合的第一螺纹部,随着所述丝杠的旋转使所述本体部在所述丝杠的轴线方向上移动,/n所述预压赋予部具备与所述丝杠螺合的第二螺纹部,在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之间赋予预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15 JP 2017-177352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驱动部;由所述驱动部旋转驱动的丝杠;通过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移动的可动部件,
所述可动部件具备:本体部;将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本体部的驱动力传递部;以及与所述本体部分开设置的预压赋予部,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具备与所述丝杠螺合的第一螺纹部,随着所述丝杠的旋转使所述本体部在所述丝杠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所述预压赋予部具备与所述丝杠螺合的第二螺纹部,在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之间赋予预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具有第一螺母部件,其具备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本体部分开设置,
所述预压赋予部具有具备所述第二螺纹部的第二螺母部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母部件和所述第二螺母部件之间的施力部件,
在所述本体部形成有配置所述第一螺母部件和所述第二螺母部件的螺母配置部,
所述第一螺母部件和所述第二螺母部件以相对于所述本体部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配置于所述螺母配置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螺母配置部形成有从所述第一螺母部件接收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的驱动力接收部,
所述第一螺母部件经由所述驱动力接收部从所述施力部件赋予预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是螺旋弹簧,
所述丝杠贯穿所述螺旋弹簧的内部,
所述施力部件配置于所述驱动力接收部和所述第二螺母部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母部件具有形成有所述第一螺纹部的筒部和凸缘部,
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抵接,
在所述螺母配置部设置有限制部,其与所述凸缘部抵接,限制所述第一螺母部件的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螺母部件具有形成有所述第二螺纹部的筒部和凸缘部,
在所述螺母配置部设置有限制部,其与所述凸缘部抵接,限制所述第二螺母部件的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能旋转地支承所述丝杠的框架,
所述框架具有与所述本体部对置的板状的框架本体,
所述螺母配置部在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框架本体对置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上安装有引导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的导向轴,
所述导向轴与所述丝杠平行配置,
所述可动部件具备支承被支承部件的支承部,
所述支承部隔着所述导向轴设置于与所述丝杠相反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具备支承被支承部件的支承部,
所述支承部具有弹性支承部和固定支承部,所述弹性支承部对所述被支承部件施力,所述固定支承部在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上与所述弹性支承部对置设置,支承被所述弹性支承部施力的所述被支承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支承部具有弹性部件,其与所述被支承部件抵接,对该被支承部件朝向所述固定支承部施力;以及弹性部件固定部,其保持所述弹性部件,
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畑迫裕之,大川高徳,春日孝文,植木贵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