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脚绕线设备用的单槽和多槽缠绕杆结构
本技术涉及绕线杆
,尤其是指一种针脚绕线设备用的单槽和多槽缠绕杆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工业生产追求高效率,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越来越受倾睬,在电子行业中,变压器、电感器等电子元器件应用的极为广泛,其中电感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将环绕于电感磁环的导线缠绕在元器件壳体上的针脚上,因该导线较为细小,同时元器件壳体本身也较为小型,所以缠绕过程非常繁琐,普通自动化设备难以完成,若采用高精度自动化设备则成本大大高于生产该电子元器件的利润,导致目前大部分厂家仍采用人工来完成缠绕,而采用人工来完成缠绕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效率低下,同时缠绕情况难以保证,会经常出现漏缠针脚,又或缠绕的不够紧固导致电子元器件出现使用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脚绕线设备用的单槽和多槽缠绕杆结构,配合普通自动化设备直接驱动该缠绕杆插入至元器件壳体的针脚,随后直接转动致使预先设于针脚旁的导线缠绕于针脚,结构设计精巧,缠绕效果紧凑不易松动且提升生产效率。为了解决上述 ...
【技术保护点】
1.针脚绕线设备用的单槽缠绕杆结构,包括第一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接槽(2),该第一卡接槽(2)的两端面延伸与第一杆体(1)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杆体(1)对应第一卡接槽(2)一端的端部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接槽(3),该第二卡接槽(3)的一端面延伸与第一杆体(1)的端面连接,该第一卡接槽(2)和第二卡接槽(3)在同一直线上且相互连通,该第一卡接槽(2)底面与第二卡接槽(3)底面之间的内夹角角度为100至165度,所述第一杆体(1)对应第一卡接槽(2)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对位槽(11),该第一对位槽(11)与第一卡接槽(2)和第二卡接槽(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针脚绕线设备用的单槽缠绕杆结构,包括第一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接槽(2),该第一卡接槽(2)的两端面延伸与第一杆体(1)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杆体(1)对应第一卡接槽(2)一端的端部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接槽(3),该第二卡接槽(3)的一端面延伸与第一杆体(1)的端面连接,该第一卡接槽(2)和第二卡接槽(3)在同一直线上且相互连通,该第一卡接槽(2)底面与第二卡接槽(3)底面之间的内夹角角度为100至165度,所述第一杆体(1)对应第一卡接槽(2)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对位槽(11),该第一对位槽(11)与第一卡接槽(2)和第二卡接槽(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脚绕线设备用的单槽缠绕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槽(2)成水平横向贯穿第一杆体(1)侧壁设置,该第一卡接槽(2)与第一杆体(1)的中轴线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脚绕线设备用的单槽缠绕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槽(3)的宽度从连接第一杆体(1)端面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脚绕线设备用的单槽缠绕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槽(3)从第一杆体(1)端面向上延伸的边线的高度为1.5至3.8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脚绕...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