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用间隔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86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筋用间隔件,其向钢筋安装的安装作业容易,安装于钢筋后能够稳定地保持与模板之间的距离,安装于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中的任一者都能够确保纯保护层。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进行施工时在钢筋的交叉部安装的钢筋用间隔件(10)包括:由混凝土或者砂浆构成的间隔件主体(1)和由弹簧材料构成的一对安装配件(2a、2b),间隔件主体(1)是由主部(11)和一对腿部(12a、12b)一体地形成的结构,该主部(11)与模板和近前侧的钢筋抵接,来确保保护层厚度,该一对腿部(12a、12b)隔开间隔地突出设置在主部(11)的靠钢筋侧的面,该一对腿部(12a、12b)之间的间隔为近前侧的钢筋的直径以上,该一对腿部(12a、12b)的长度为近前侧的钢筋的直径以下,一对安装配件(2a、2b)是这样的结构:它们各自的一端部分别卡定于一对腿部(12a、12b)中的一者,另一端部挂装于里侧的钢筋。

Spacer for reinfor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钢筋用间隔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用间隔件,其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中用于确保从钢筋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保护层厚度)。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钢筋用间隔件,其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进行施工时安装于钢筋,以保持钢筋与模板之间的距离。
技术介绍
在土木建筑领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中,为了保证结构耐力、耐久性和耐火性,在法律等中规定为:混凝土相对于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预定值以上。因此,通常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进行施工时,在组装好的钢筋上安装间隔件,在将钢筋表面与模板之间的距离保持为预定长度的状态下浇筑混凝土,来确保保护层厚度。如今,已销售或者提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用间隔件存在塑料制、混凝土制、砂浆制、金属制或者将它们组合而成的间隔件,形状、安装方法分别不同(参照专利文献1~5)。例如,在塑料制的间隔件的情况下,除了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的中央部开孔的圆板状的间隔件以外,还存在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那样的包括腿部、臂部的复杂形状的间隔件。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不锈钢制的间隔件,其是将设有带内螺纹的贯通孔的圆台形状的圆锥与固定螺栓和紧固螺栓这两种螺栓组合而成的结构。另外,作为混凝土、砂浆制的间隔件,例如存在以下结构的间隔件:如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那样的在侧视时呈大致扇状的间隔件主部埋设有安装用线材的结构、如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那样的在将钢筋的顶端埋入到块状的砂浆部中而成的主体部焊接固定有由十字交叉钢筋构成的固定部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714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7519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4452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155571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4-2346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前述的以往的钢筋用间隔件在作业性、结构物的长期耐久性和纯保护层(日文:純かぶり)的稳定确保等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而言,如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那样的塑料制的间隔件虽然廉价且轻量,但是与混凝土的粘接性较差,热膨胀率也相差较大,因此从长期来看存在混凝土产生裂纹、钢筋生锈或者结构物的耐力下降的隐患。如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那样的金属制的间隔件虽然与混凝土的粘接性、强度优异,但是向钢筋安装的安装性较差,另外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后取下部件,利用砂浆填埋取下部件后的孔,因此作业效率较差。在金属制的钢筋用间隔件中也存在保持安装有部件的状态的间隔件,但是在该情况下,金属零部件暴露于结构物的表面,除了外观上的问题之外,还存在从间隔件零部件开始生锈以致腐蚀波及至内部的钢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4、5中记载的那样的混凝土、砂浆制的间隔件虽然与混凝土的粘接性良好,在强度方面也优异,但是向钢筋安装的安装作业烦杂,安装于钢筋后还存在容易发生旋转、脱落等的问题。而且,混凝土、砂浆制的间隔件为了固定于钢筋而需要安装用构件,但是该安装用构件的种类限定了能够安装的钢筋的粗细、位置,必须根据钢筋的粗细、安装位置来备齐安装构件的大小不同的多个分隔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用间隔件,其向钢筋安装的安装作业容易,安装于钢筋后能够稳定地保持与模板之间的距离,安装于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中的任一者都能够确保纯保护层。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用间隔件是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进行施工时安装于钢筋的交叉部的钢筋用间隔件,其中,该钢筋用间隔件具有:间隔件主体,其由混凝土或者砂浆构成;以及一对安装配件,其由弹簧材料构成,用于将所述间隔件主体固定于所述钢筋,所述间隔件主体包括:主部,其与模板和从所述间隔件主体观察时位于近前侧的钢筋抵接,来确保保护层厚度;以及一对腿部,它们分别隔开间隔地突出设置在所述主部的靠钢筋侧的面,所述主部和所述一对腿部一体地形成,所述一对腿部之间的间隔为所述近前侧的钢筋的直径以上,并且所述一对腿部的长度为所述近前侧的钢筋的直径以下,所述一对安装配件的各自的一端部分别卡定于所述一对腿部中的一者,另一端部挂装于从所述间隔件主体观察时位于里侧的钢筋。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用间隔件也可以是,在所述一对腿部形成有槽,所述一对安装配件的所述一端部卡合于所述槽。或者,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用间隔件也可以是,在所述一对腿部形成有卡定孔,所述一对安装配件的所述一端部插入于所述卡定孔。也可以是,所述一对安装配件能够装卸。另外,所述一对安装配件例如能够是钢制的。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用间隔件在安装于所述钢筋时,例如所述近前侧的钢筋位于所述一对腿部之间,与所述间隔件主体的主部抵接。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容易地安装于钢筋,在安装于钢筋后不易发生脱落、错位、旋转等,能够通用于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不论安装位置如何,都能够可靠地确保纯保护层。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钢筋用间隔件的构成例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钢筋用间隔件10的分解立体图。图3的A和图3的B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钢筋用间隔件10安装于横向钢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的A是从前方观察的图,图3的B是从后方观察的图。图4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钢筋用间隔件10安装于纵向钢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钢筋用间隔件的构成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钢筋用间隔件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用间隔件的构成例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钢筋用间隔件1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用间隔件10包括间隔件主体1和用于将间隔件主体1固定于钢筋的一对安装配件2a、2b这两种构件。【间隔件主体1】间隔件主体1配置于钢筋与模板之间,用于保持它们之间的间隔,以使在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与模板之间的距离不会短于预定值,如图1和图2所示,该间隔件主体1包括主部11和突出设置在主部11的底面的一对腿部12a、12b。该主部11和腿部12a、12b是使用混凝土或者砂浆一体形成的。间隔件主体1的主部11与模板和从钢筋用间隔件10观察时位于近前侧的钢筋3、4抵接,确保保护层厚度,从与模板抵接的部分到与钢筋30抵接的部分的距离是与所要求的保护层厚度L相同的长度。主部11只要是与模板和近前侧的钢筋30稳定地抵接且不会阻碍混凝土的流动的形状即可,除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俯视时呈大致梯形的平板形状之外,能够采用例如棱柱状、棱台形状、圆柱状和圆台形状等形状。对于间隔件主体1的主部11的形状,该主部11与模板接触的面积越小,在脱模时越不易残留痕迹,因此外观上有利,但是若该主部11与模板接触的面积过小,则有时会陷入到模板等,而产生施工上或者外观上的问题。因此,主部11不适合顶端锐利的形状。一对腿部12a、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用间隔件,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进行施工时,该钢筋用间隔件安装于钢筋的交叉部,其中,/n该钢筋用间隔件具有:/n间隔件主体,其由混凝土或者砂浆构成;以及/n一对安装配件,其由弹簧材料构成,用于将所述间隔件主体固定于所述钢筋,/n所述间隔件主体包括:主部,其与模板和从所述间隔件主体观察时位于近前侧的钢筋抵接,来确保保护层厚度;以及一对腿部,它们分别隔开间隔地突出设置在所述主部的靠钢筋侧的面,/n所述主部和所述一对腿部一体地形成,/n所述一对腿部之间的间隔为所述近前侧的钢筋的直径以上,并且所述一对腿部的长度为所述近前侧的钢筋的直径以下,/n所述一对安装配件的各自的一端部分别卡定于所述一对腿部中的一者,另一端部挂装于从所述间隔件主体观察时位于里侧的钢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钢筋用间隔件,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进行施工时,该钢筋用间隔件安装于钢筋的交叉部,其中,
该钢筋用间隔件具有:
间隔件主体,其由混凝土或者砂浆构成;以及
一对安装配件,其由弹簧材料构成,用于将所述间隔件主体固定于所述钢筋,
所述间隔件主体包括:主部,其与模板和从所述间隔件主体观察时位于近前侧的钢筋抵接,来确保保护层厚度;以及一对腿部,它们分别隔开间隔地突出设置在所述主部的靠钢筋侧的面,
所述主部和所述一对腿部一体地形成,
所述一对腿部之间的间隔为所述近前侧的钢筋的直径以上,并且所述一对腿部的长度为所述近前侧的钢筋的直径以下,
所述一对安装配件的各自的一端部分别卡定于所述一对腿部中的一者,另一端部挂装于从所述间隔件主体观察时位于里侧的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田洋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设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