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沟道流深、压力的泥石流监测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650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沟道流深、压力的泥石流监测实验装置,解决了西南山区流沟道坡度大、流通区沟道侵蚀严重造成泥石流容重监测不精准、不高效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实验储水箱、电动流量控制监测仪、排水管、泥石流水槽、流深监测仪、压力监测仪、液压支撑装置,泥石流水槽倾斜放置,泥石流水槽底部向下设有液压支撑装置,泥石流水槽向上倾斜一端连接排水管,排水管连接实验储水箱;泥石流水槽向上倾斜一端的上部槽底设有泥石流实验物源堆积体,泥石流水槽的中下部槽底上设有槽板,中部的槽板上按照间隔分布设有流深监测仪,槽板底部设有压力监测仪,压力监测仪与流深监测仪一一对应,每组对应的压力监测仪与流深监测仪位于同一竖直方向。

An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debris flow monitoring based on the depth and pressure of gully 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沟道流深、压力的泥石流监测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泥石流实验设计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沟道流深、压力的泥石流监测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泥石流是一种与流域条件、物源条件降雨条件等密切相关的灾害地貌现象,且常伴随着瞬间暴发、运动速度快、冲出距离远和冲出规模大的特点,被人们看作典型的地质灾害中。我国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山区,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后,我国西南山区泥石流的不仅暴发频率突增,而且泥石流冲出规模增加。泥石流发生过程中实时监测难度系统非常大,而实验装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目前,泥石流主要通过降雨强度、地表径流流深进行野外监测,而关于泥石流容重监测的实验系统较少,现有技术中对于泥石流容重监测的实验装置没有结合西南山区流沟道坡度大、流通区沟道侵蚀严重等特点进行实验分析,造成我国泥石流容重监测精准低、效率低的问题,不便于得到精准的泥石流容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于泥石流容重监测的实验装置没有结合流沟道坡度大、流通区沟道侵蚀严重等特点进行实验分析,造成我国泥石流容重监测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沟道流深、压力的泥石流监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储水箱(12)、电动流量控制监测仪(13)、排水管(14)、泥石流水槽(11)、流深监测仪(1、2、3)、压力监测仪(4、5、6)、液压支撑装置(8),所述泥石流水槽(11)倾斜放置,且泥石流水槽(11)底部向下设置有至少两个液压支撑装置(8),泥石流水槽(11)向上倾斜的一端连接有排水管(14),排水管(14)连接实验储水箱(12),且排水管(14)与实验储水箱(12)之间设置有电动流量控制监测仪(13);/n所述泥石流水槽(11)向上倾斜一端的上游槽底设置有泥石流实验物源堆积体,泥石流水槽(11)的两侧设置有侧向挡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沟道流深、压力的泥石流监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储水箱(12)、电动流量控制监测仪(13)、排水管(14)、泥石流水槽(11)、流深监测仪(1、2、3)、压力监测仪(4、5、6)、液压支撑装置(8),所述泥石流水槽(11)倾斜放置,且泥石流水槽(11)底部向下设置有至少两个液压支撑装置(8),泥石流水槽(11)向上倾斜的一端连接有排水管(14),排水管(14)连接实验储水箱(12),且排水管(14)与实验储水箱(12)之间设置有电动流量控制监测仪(13);
所述泥石流水槽(11)向上倾斜一端的上游槽底设置有泥石流实验物源堆积体,泥石流水槽(11)的两侧设置有侧向挡板(7),中游的水槽(11)上部按照间隔分布设置有流深监测仪,水槽(11)底部设置有压力监测仪,压力监测仪与流深监测仪一一对应,且每组对应的压力监测仪与流深监测仪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沟道流深、压力的泥石流监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监测仪与流深监测仪对应设置有三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沟道流深、压力的泥石流监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中游的水槽(11)底部上沿流向方向按照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永平肖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