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开关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457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开关及燃气灶,涉及旋钮控制技术领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气灶具在通过旋钮点火时,可能需要多次点火的技术问题。该控制开关包括轴套和旋钮,旋钮滑动连接于轴套内,并能沿所述轴套的轴向移动,且旋钮能够相对轴套转动;轴套的内侧壁上设有阻尼结构,用于使旋钮的端面与阻尼结构触碰。该燃气灶包括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用于燃气灶上。

Control switch and gas st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开关及燃气灶
本技术涉及旋钮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开关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厨房装修风格以及厨房烹饪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燃气灶成为厨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地,燃气灶通过旋钮转动调节旋塞阀。具体为:旋钮设置于产品外部,阀体设置于内部,旋塞阀阀轴穿过旋钮孔,旋钮安装于阀轴上,便可实现调节。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燃气灶大多为机械旋钮控制,其均为固定式旋钮直接装配在阀体的阀杆上,利用外力作用于固定式旋钮上,使得阀杆做下压、旋转动作(旋钮本身固定无动作),从而使灶具点火、燃烧。该种安装方式使得固定式旋钮一直裸露于灶具台面上方,在烹饪过程中表面易粘油污,其旋钮下方更是清洁死角,用户的清洁体验感较差。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设计了一种伸缩旋钮,能够使旋钮伸出或缩回灶具台面,但是,该种结构形式中伸缩旋钮需要实现多种动作,如:用户在点火时,可能需要多次下压旋钮才能点火成功,这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开关,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气灶具在通过旋钮点火时,可能需要多次点火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控制开关,包括:轴套和旋钮,所述旋钮滑动连接于所述轴套内,并能沿所述轴套的轴向移动,且所述旋钮能够相对所述轴套转动。所述轴套的内侧壁上设有阻尼结构,用于使所述旋钮的下端面与所述阻尼结构触碰。进一步的,所述阻尼结构为设在所述轴套的内侧壁上的凸起,所述旋钮的下端面能够与所述凸起的上表面相触碰。进一步的,所述凸起设置为环状凸起。进一步的,所述轴套在所述环状凸起处的内径小于所述旋钮的外径;所述环状凸起能够在所述旋钮的挤压力下产生弹性变形,使所述旋钮的下端部穿过所述环状凸起的中心孔。进一步的,所述轴套的下端部与所述旋钮之间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旋钮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轴套内沿其轴向设有限位开口,所述旋钮上沿其轴向设有与所述限位开口相配合的限位肋。所述限位肋能够插入至所述限位开口内。进一步的,所述轴套内设有环形凹陷,所述环形凹陷的开口朝向所述旋钮,所述限位开口设在所述环形凹陷的侧壁上。所述旋钮的下端部能够插入至所述环形凹陷内,且能够使所述限位肋插设于所述限位开口内。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肋凸出于所述旋钮的内侧壁,且沿所述旋钮的轴向延伸。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控制开关,由于旋钮能够沿轴套的轴向移动,因而能够实现旋钮的上端面高于或低于灶具面板的所在平面,进而使旋钮裸露在外或者隐藏在灶具面板内;再者,在使用旋钮点火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下压旋钮,在下压旋钮的过程中,旋钮的下端面将会与该阻尼结构相碰触,对旋钮起到一定的阻尼作用,提醒用户可以在此位置处转动旋钮进行点火,从而可保证点火的成功率,相对现有技术中不同用户下压旋钮的力度不同(按压力度不同,使得旋钮下移的距离不同,从而可能导致点火的失败)来说,该控制开关能够确保任一用户都能将旋钮按压至能够点火成功的位置,大大减小了点火的次数,即能够实现一次成功点火。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气灶具在通过旋钮点火时,可能需要多次点火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燃气灶,包括:灶具面板和控制开关;所述灶具面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轴套嵌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旋钮的上端面能够高于或低于所述灶具面板的所在平面。进一步的,所述轴套的上端开口的边缘处设有翻边,所述轴套通过所述翻边插设于所述灶具面板的所述安装孔处。本技术提供的燃气灶,包括上述的控制开关,其中,该控制开关的具体结构、连接关系以及有益效果等已在上述文字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开关与灶具面板、阀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控制开关处于零位弹出状态;图2为图1所示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旋钮与升降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控制开关在零位状态下的俯视图;图5为图4所示控制开关处于零位压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在某一高度位置处的截面图;图7为图4所示控制开关处于零位卡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控制开关在非零位状态下的俯视图;图9为图8所示控制开关处于非零位弹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所示控制开关处于非零位限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在某一高度位置处的截面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安装有控制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左侧控制开关处于零位压缩状态,右侧控制开关处于零位弹出状态。图标:100-轴套;110-凸起;120-限位开口;130-环形凹陷;140-翻边;200-旋钮;210-限位肋;220-指示线;230-第一弹簧;300-灶具面板;400-阀体;410-阀杆;420-第二弹簧;500-升降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开关,如图1所示,该控制开关包括轴套100和旋钮200,旋钮200滑动连接于轴套100内,并能沿轴套100的轴向移动,且旋钮200能够相对轴套100转动;轴套100的内侧壁上设有阻尼结构,用于使旋钮200的下端面与所述阻尼结构触碰。本技术提供的控制开关,由于旋钮200能够沿轴套100的轴向移动,因而能够实现旋钮200的上端面高于或低于灶具面板300的所在平面,进而使旋钮200裸露在外或者隐藏在灶具面板300内;再者,在使用旋钮200点火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下压旋钮200,在下压旋钮200的过程中,旋钮200的下端面将会与该阻尼结构相碰触,对旋钮200起到一定的阻尼作用,提醒用户可以在此位置处转动旋钮200进行点火,从而可保证点火的成功率,相对现有技术中不同用户下压旋钮200的力度不同(按压力度不同,使得旋钮200下移的距离不同,从而可能导致点火的失败)来说,该控制开关能够确保任一用户都能将旋钮200按压至能够点火成功的位置,大大减小了点火的次数,即能够实现一次成功点火。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阻尼结构为设在轴套100的内侧壁上的凸起110,旋钮200的下端面能够与凸起110的上表面相触碰。在使用时,当需要点火时,可以下压旋钮200,当旋钮200的下端面与凸起110的上表面相触碰时,人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100)和旋钮(200),所述旋钮(200)滑动连接于所述轴套(100)内,并能沿所述轴套(100)的轴向移动,且所述旋钮(200)能够相对所述轴套(100)转动;/n所述轴套(100)的内侧壁上设有阻尼结构,用于使所述旋钮(200)的下端面与所述阻尼结构触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100)和旋钮(200),所述旋钮(200)滑动连接于所述轴套(100)内,并能沿所述轴套(100)的轴向移动,且所述旋钮(200)能够相对所述轴套(100)转动;
所述轴套(100)的内侧壁上设有阻尼结构,用于使所述旋钮(200)的下端面与所述阻尼结构触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结构为设在所述轴套(100)的内侧壁上的凸起(110),所述旋钮(200)的下端面能够与所述凸起(110)的上表面相触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10)设置为环状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00)在所述环状凸起处的内径小于所述旋钮(200)的外径;
所述环状凸起能够在所述旋钮(200)的挤压力下产生弹性变形,使所述旋钮(200)的下端部穿过所述环状凸起的中心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00)的下端部与所述旋钮(200)之间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旋钮(200)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00)内沿其轴向设有限位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刘涛孟德奇班永曾庆中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