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44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52
蒸汽锅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蒸汽锅炉结构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电磁加热的蒸汽锅炉的改进。提出了一种结构精巧、蒸汽产生速度快、蒸汽量稳定且安全可靠、从源头上杜绝了蒸汽室爆炸的可能性的蒸汽锅炉。所述外筒体、内芯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电磁加热组件,所述内芯体穿设在外筒体之内、且二者固定相连,所述外筒体和内芯体之间设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的顶部、底部都设有用于封口的封堵组件;所述外筒体底部或是位于下方的封堵组件中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一端与水源连通,且另一端与过流通道的下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整体上具有加热效率高、即开即用、无需储存蒸汽的特点。

Steam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锅炉
本技术涉及蒸汽锅炉结构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电磁加热的蒸汽锅炉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电磁蒸汽锅炉大多如国家局与2017年10月3日公告的一份名为“电磁蒸汽锅炉”、申请号为“201610233163.3”的中国技术专利所示,包括包裹有电磁加热线圈的加热管和蒸汽室,使用时可打开阀门,使得储存在蒸汽室中的蒸汽流入换热管道中进行使用。为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通常与在蒸汽室连通的某一管道中设置泄压阀,从而在蒸汽室中压力过高时自动打开进行泄压。然而,随着设备的使用,泄压阀极易因不断老化而出现泄压量小设置无法泄压等问题,此后,如继续使用蒸汽锅炉,将使得蒸汽室中的蒸汽不断聚集,其中的气压不断升高,最终引发设备故障,严重的甚至引发蒸汽室爆炸。综上所述,只要蒸汽锅炉中存在着储存蒸汽的蒸汽室,那么其必然在泄压阀老化、失效后具有极高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对传统蒸汽锅炉进行改造,杜绝蒸汽室爆炸的安全事故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精巧、蒸汽产生速度快、蒸汽量稳定且安全可靠、从源头上杜绝了蒸汽室爆炸的可能性的蒸汽锅炉。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1、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和内芯体,所述外筒体、内芯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电磁加热组件,所述内芯体穿设在外筒体之内、且二者固定相连,所述外筒体和内芯体之间设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的顶部、底部都设有用于封口的封堵组件;所述外筒体底部或是位于下方的封堵组件中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一端与水源连通,且另一端与过流通道的下部连通;所述外筒体的顶部或是位于上方的封堵组件中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一端与蒸汽管道连通,且另一端与过流通道的上部连通。所述封堵组件为封堵板、封堵环或封堵块。所述过流通道呈螺旋状。所述外筒体的内径大于内芯体的外径,使得外筒体和内芯体之间间隙形成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具有若干个、且呈直管状,所述进水孔和出气孔都具有若干个、且二者与过流通道一一对应。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为盘旋绕设的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设置在内芯体之内或是包覆在外筒体之外。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若干沿外筒体或内芯体的轴心均匀设置的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容置孔和一根加热丝,所述容置孔沿外筒体或内芯体的轴向贯穿所述外筒体或内芯体,所述加热丝交替穿设两个容置孔,并在两个容置孔中缠绕若干圈;相邻加热单元中的加热丝串联或并联。所述容置孔为沿外筒体或内芯体的轴向开设在外筒体或内芯体中的通孔。所述外筒体包括筒体一、筒体二和若干夹板,所述筒体一处于筒体二之内、且二者同轴心,所述夹板沿筒体一的径向设置、且若干夹板均匀的固定连接在筒体一和筒体二之间,使得相邻夹板之间形成容置孔。本技术使用时,可自进水孔向过流通道中注水,并开启电磁加热组件,使得水自过流通道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加热,并最终化为蒸汽自出气孔排出;完成初次使用后,可将过流通道中的水维持在外筒体中部的位置,从而在下次使用时,同时加水并开启电磁加热组件即可。从整体上具有加热效率高、即开即用、无需储存蒸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仰视图;图4是本案实施例D21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向剖视图,图6是图4的B-B向剖视图;图7是本案实施例D22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的C-C向剖视图,图9是图4的D-D向剖视图;图10是本案实施例A4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案实施例A4的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2是本案实施例B中内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图14是本案实施例B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5是本案实施例B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6是本案实施例C1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的俯视图,图18是本案实施例C4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的俯视图,图20是本案实施例C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21是本案实施例C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中1是外筒体,11是进水孔,12是出气孔,13是筒体一,14是筒体二,15是夹板,2是内芯体,21是螺旋状凸棱,22是长条状凹槽一,23是长条状凸棱,3是电磁加热组件,31是容置孔,32是加热丝,4是过流通道,5是封堵组件,51是封堵板,52是封堵环,53是封堵块。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21所示,包括外筒体1和内芯体2,所述外筒体1、内芯体2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电磁加热组件3,所述内芯体2穿设在外筒体1之内、且二者固定相连,所述外筒体1和内芯体2之间设有过流通道4,所述过流通道4的顶部、底部都设有用于封口的封堵组件5;所述外筒体1底部或是位于下方的封堵组件中开设有进水孔11,所述进水孔11的一端经过水管、高压水泵等设备与水源连通,且另一端与过流通道4的下部连通;所述外筒体1的顶部或是位于上方的封堵组件中开设有出气孔12,所述出气孔12的一端与蒸汽管道连通,且另一端与过流通道4的上部连通。使用时,可自进水孔向过流通道中注水,并开启电磁加热组件,使得水自过流通道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加热,并最终化为蒸汽自出气孔排出;完成初次使用后,可将过流通道中的水维持在外筒体中部的位置,从而在下次使用时,同时加水并开启电磁加热组件即可。从整体上具有加热效率高、即开即用、无需储存蒸汽的特点。具体来说,一、其中由于过流通道中储存的水以及蒸汽都极少,且取消了传统设备中必不可少的蒸汽室,因此,可从源头上杜绝蒸汽室爆炸的可能性;二、本案实际使用时可通过对过流通道尺寸的设计,使得临时存水小于30KG,从而全方位符合我国的安全要求;三、正由于过流通道中存水、存汽量小,因此,具有着蒸汽产生速度快、即开即用的优点;四、由于电磁加热组件的存在,将使得本案具有加热速度快、蒸汽产生速度快、能耗低的优点。此外,考虑到实用性,本案实际使用时可在外筒体外包裹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保温层,使得过流通道中的水始终不低于90℃,这样,在设备停机再启动时,可显著降低能源的额外浪费,并可迅速产生蒸汽,满足使用需求。所述封堵组件5为封堵板51、封堵环52或封堵块53。下面通过实施例A、B、C对过流通道进行代表性阐述:实施例A,如图10-11所示:所述过流通道4呈螺旋状,所述封堵组件5为与外筒体内壁适配的封堵板51,所述封堵板51固定连接在外筒体1的顶口和底口处、且分别与内芯体2的两端面固定相连。下面通过几个实施例对如何实现螺旋状的过流通道进行代表性阐述:实施例A1:所述内芯体2的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一,所述外螺纹一的外径不小于外筒体1的内径,使得外筒体1和内芯体2之间形成呈螺旋状的过流通道4。实施例A2:所述外筒体1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和内芯体,所述外筒体、内芯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电磁加热组件,所述内芯体穿设在外筒体之内、且二者固定相连,所述外筒体和内芯体之间设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的顶部、底部都设有用于封口的封堵组件;/n所述外筒体底部或是位于下方的封堵组件中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一端与水源连通,且另一端与过流通道的下部连通;/n所述外筒体的顶部或是位于上方的封堵组件中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一端与蒸汽管道连通,且另一端与过流通道的上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和内芯体,所述外筒体、内芯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电磁加热组件,所述内芯体穿设在外筒体之内、且二者固定相连,所述外筒体和内芯体之间设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的顶部、底部都设有用于封口的封堵组件;
所述外筒体底部或是位于下方的封堵组件中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一端与水源连通,且另一端与过流通道的下部连通;
所述外筒体的顶部或是位于上方的封堵组件中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一端与蒸汽管道连通,且另一端与过流通道的上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为封堵板、封堵环或封堵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通道呈螺旋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的内径大于内芯体的外径,使得外筒体和内芯体之间间隙形成过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通道具有若干个、且呈直管状,所述进水孔和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美华苗培顺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凯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