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万向分水器,包括万向分水器接头以及竖直插入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铜管,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上端与下端的外周分别环设有密封圈,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中部设有水平贯通的冷却水进口,所述冷却水进口与所述的铜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活塞内模冷却系统。上述万向分水器解决了现有内模分水器安装复杂、密封性及安全性差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控制冷却水的水流量,使得活塞浇铸内模工作温度波动范围小,达到了准确控制内模头部工作温度、提升活塞产品合格率的目的。
Cooling system of piston internal mold and universal water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内模冷却系统及万向分水器
本技术涉及活塞浇筑
,特别涉及一种万向分水器。还涉及一种活塞内模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在传统铝活塞铸造过程中,通常会人为控制活塞浇铸模具各个组成部件的温度及冷却速度,实现活塞毛坯各部位的顺序凝固,最终得到金相组织和性能较理想的铝活塞毛坯。当前控制活塞浇铸模具各组成部件温度及冷却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向浇铸模具各组件(如内模8、模盖、左右外模等)内部通入高压冷却水,然后再通过控制冷却水的流量以及通水时间长短实现模具控温的目的。浇铸内模冷却系统是整个铸造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系统,高压冷却水通过进水管接头10流入分水器接头11,再由铜管9送至内模顶端,最后通过铜管9与内模8之间间隙形成的出水水道15流出内模8。在这个系统中,如果冷却水流量或通水时间不稳定都将会造成内模头部工作温度(正常在280-360℃之间)波动,最终可能会导致活塞毛坯头部缩松或产品外观缺陷。然而现有的内模分水器组装零件多,安装时分水器接头11具有方向性,安装过程相对复杂;现有的分水器接头11无防转设计,工作时易受高压水冲击而转动,导致内模顶部冷却水流量减少,甚至会出现冷却水“倒流”的现象;现有内模分水器无密封设计,工作时模具容易向外渗水,安全性差。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解决水流量不稳定、安装相对复杂、安全性及密封性差的问题的万向分水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万向分水器,解决了现有内模分水器安装复杂、密封性及安全性差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控制冷却水的水流量,使得活塞浇铸内模工作温度波动范围小,达到了准确控制内模头部工作温度、提升活塞产品合格率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活塞内模冷却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万向分水器,包括万向分水器接头以及竖直插入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铜管,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上端与下端的外周分别环设有密封圈,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中部设有水平贯通的冷却水进口,所述冷却水进口与所述的铜管连通。优选地,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冷却水进口连通的铜管安装孔,所述铜管与所述铜管安装孔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上端与下端的径向尺寸均大于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中部的径向尺寸。优选地,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上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下端的径向尺寸。优选地,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上端设有用以装设第一密封圈的一个密封圈安装槽,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下端设有分别用以装设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的两个所述密封圈安装槽。优选地,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下端还设有密封螺纹。优选地,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的底面设有内六角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活塞内模冷却系统,包括上述万向分水器,与冷却水进口连通的进水管接头,与铜管连通的出水管接头,所述出水管接头高于所述进水管接头。优选地,所述铜管与内模之间留有构成出水水道的间隙,所述出水水道与所述出水管接头连通。优选地,所述出水水道环绕所述铜管,所述出水水道上窄下宽。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万向分水器包括万向分水器接头和铜管,铜管竖直插入万向分水器接头,万向分水器接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分别环设在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上下两端,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中部设有冷却水进口,冷却水进口水平贯通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中部,冷却水进口与铜管连通,该万向分水器通过冷却水进口作为冷却水的进入口,冷却水进入后沿铜管流动并最终从铜管流出,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中部在上下两端的密封圈的密封作用下密封,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中部的冷却水不会向下或向上漏流,贯通的冷却水进口使得冷却水的进入口为两个,安装时无需辨认方向安装更为简便,由铜管流出的冷却水在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上端的密封圈的密封作用下不会向下漏流,该万向分水器解决了现有内模分水器安装复杂、密封性及安全性差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控制冷却水的水流量,使得活塞浇铸内模工作温度波动范围小,达到了准确控制内模头部工作温度、提升活塞产品合格率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活塞毛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活塞毛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活塞内模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分水器接头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中分水器接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万向分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万向分水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万向分水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活塞内模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冒口、2-活塞头部、3-镶圈、4-内冷油道、5-销孔、6-活塞裙部、7-进出油孔、8-内模、9-铜管、10-进水管接头、11-分水器接头、12-垫片、13-螺堵、14-出水管接头、15-出水水道、16-铜管安装孔、17-进水孔、18-第一密封圈、19-冷却水进口、20-第二密封圈、21-内六角孔、22-第三密封圈、23-万向分水器接头、24-密封圈安装槽、25-密封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11,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活塞毛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活塞毛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活塞内模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分水器接头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中分水器接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万向分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万向分水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万向分水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万向分水器接头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活塞内模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现有的活塞毛坯中,包括冒口1、活塞头部2和活塞裙部6,还包括镶圈3、销孔5、内冷油道4以及与内冷油道4连通的进出油孔7。活塞内模冷却系统是铸造过程中控温的重要系统,还包括垫片12和螺堵13,在现有的活塞内模冷却系统的分水器接头11的工作过程中,高压冷却水通过进水管接头10流入分水器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万向分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分水器接头(23)以及竖直插入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23)的铜管(9),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23)的上端与下端的外周分别环设有密封圈,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23)的中部设有水平贯通的冷却水进口(19),所述冷却水进口(19)与所述的铜管(9)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分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分水器接头(23)以及竖直插入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23)的铜管(9),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23)的上端与下端的外周分别环设有密封圈,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23)的中部设有水平贯通的冷却水进口(19),所述冷却水进口(19)与所述的铜管(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23)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冷却水进口(19)连通的铜管安装孔(16),所述铜管(9)与所述铜管安装孔(16)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23)的上端与下端的径向尺寸均大于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23)的中部的径向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23)的上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23)的下端的径向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分水器接头(23)的上端设有用以装设第一密封圈(18)的一个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德威,易绿林,朱亿鹏,王熹,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江滨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