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柔性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310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柔性环,包括多个外柔性环和多个内柔性环;所述外柔性环的内壁的两端设有锥面A和锥面B,所述内柔性环的外壁的两端设有锥面C和锥面D,外柔性环的锥面A与内柔性环的锥面C或者锥面D接触适配,外柔性环的锥面B与内柔性环的锥面D或者锥面C接触适配;相邻两个外柔性环之间设置有一个内柔性环,相邻两个内柔性环之间设置有一个外柔性环,多个外柔性环和多个内柔性环组合成圆环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拥有相应的刚性和弹性,满足了一些特殊领域对连接环的应用要求。

A connecting flexible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柔性环
本技术涉及缓冲
,具体涉及一种连接柔性环。
技术介绍
总所周知,轴通常是配合套筒或者弹簧一起使用。然而,在一些特殊领域,对轴上套设的连接环有特殊要求,该连接环对应刚性和弹性都有一定的要求,连接环的刚性要高于弹簧,连接环的弹性要高于套筒。因此,针对这些特殊领域,亟待提出一种新的连接环,以满足相应的刚性和弹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连接柔性环,拥有相应的刚性和弹性,满足了一些特殊领域对连接环的应用要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柔性环,包括多个外柔性环和多个内柔性环;所述外柔性环的内壁的两端设有锥面A和锥面B,所述内柔性环的外壁的两端设有锥面C和锥面D,外柔性环的锥面A与内柔性环的锥面C或者锥面D接触适配,外柔性环的锥面B与内柔性环的锥面D或者锥面C接触适配;相邻两个外柔性环之间设置有一个内柔性环,相邻两个内柔性环之间设置有一个外柔性环,多个外柔性环和多个内柔性环组合成圆环柱。优选地,所述外柔性环的锥面A和锥面B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锥面A和锥面B在外柔性环上呈对称布置。优选地,所述内柔性环的锥面C和锥面D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锥面C和锥面D在外柔性环上呈对称布置。优选地,所述外柔性环的锥面A或锥面B的母线和锥面A或者锥面B的中心轴的夹角记为γ,γ的角度范围为10°-15°。优选地,所述内柔性环的锥面C或锥面D的母线和锥面C或锥面D的的中心轴的夹角记为a,a的角度范围为10°-15°。优选地,所述外柔性环的数量为N个,内柔性环的数量为N-1个,且N大于等于2。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外柔性环的锥面A与内柔性环的锥面C或者锥面D接触适配,外柔性环的锥面B与内柔性环的锥面D或者锥面C接触适配,使得相邻两个外柔性环之间设置有一个内柔性环,相邻两个内柔性环之间设置有一个外柔性环,多个外柔性环和多个内柔性环组合成圆环柱;该圆环柱的刚性要高于弹簧,该圆环柱的弹性要高于套筒,该圆环柱套设在芯轴拥有相应的刚性和弹性,满足了一些特殊领域对连接环的应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横向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外柔性环的横向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内柔性环的横向截面图。附图标记:1-外柔性环,11-锥面A,12-锥面B,2-内柔性环,21-锥面C,22-锥面D。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柔性环,包括多个外柔性环1和多个内柔性环2;外柔性环1的内壁的两端设有锥面A11和锥面B12,内柔性环2的外壁的两端设有锥面C21和锥面D22,外柔性环1的锥面A11与内柔性环2的锥面C21或者锥面D22接触适配,外柔性环1的锥面B12与内柔性环2的锥面D22或者锥面C21接触适配;相邻两个外柔性环1之间设置有一个内柔性环2,相邻两个内柔性环2之间设置有一个外柔性环1,多个外柔性环1和多个内柔性环2组合成圆环柱。该圆环柱的刚性要高于弹簧,该圆环柱的弹性要高于套筒,该圆环柱套设在芯轴拥有相应的刚性和弹性,满足了一些特殊领域对连接环的应用要求。进一步地,外柔性环1的锥面A11和锥面B1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锥面A11和锥面B12在外柔性环上呈对称布置。外柔性环1的锥面A11和锥面B12设计,方便了外柔性环1的使用,避免了操作人员每次都要去区分锥面A11和锥面B12,使得外柔性环1的锥面A11和锥面B12均能与内柔性环2的锥面C21或者锥面D22接触适配。进一步地,内柔性环2的锥面C21和锥面D2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锥面C21和锥面D22在外柔性环2上呈对称布置。内柔性环2的锥面C21和锥面D22的设计,方便了内柔性环2的使用,避免了操作人员每次都要去区分锥面C21和锥面D22,使得内柔性环2的锥面C21和锥面D22均能与外柔性环1的锥面A11或锥面B12接触适配。值得注意的是,外柔性环1的数量为N个,内柔性环2的数量为N-1个,且N大于等于2。当内柔性环2和外柔性环1配合时,不用去注意外柔性环1的锥面A11与内柔性环2的锥面C21或者锥面D22的配合关系,或者外柔性环1的锥面B12与内柔性环2的锥面D22或者锥面C21的配合关系;只需将外柔性环1和内柔性环2逐个的堆垛起来,即组合成圆环柱。具体地,外柔性环1的锥面A11或锥面B12的母线和锥面A11或者锥面B12的中心轴的夹角记为γ,γ的角度范围为10°-15°。内柔性环2的锥面C21或锥面D22的母线和锥面C21或锥面D22的的中心轴的夹角记为a,a的角度范围为10°-15°。实践表明,a和γ的角度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多个外柔性环1和多个内柔性环2组合成圆环柱的刚性和弹性。为了进一步了解多个外柔性环1和多个内柔性环2组合成圆环柱的刚性和弹性,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具体如下:例一,外柔性环1的外径为41.5mm,外柔性环1的内径为36.5mm,γ为12°,外柔性环1的宽度为7.98mm;内柔性环2的外径为39mm,内柔性环2的内径为34.7mm,γ为12°,内柔性环2的宽度为7.98mm;多个外柔性环1和多个内柔性环2组合成圆环柱的长度为1362mm,且外柔性环1和内柔性环2的洛氏硬度均为50-55。当多个外柔性环1和多个内柔性环2组合成圆环柱压缩到1261mm时,对应的施加力F1=6.11KN;当圆环柱压缩到1231mm时,对应的施加力F2=7.93KN;且当施加力不大于F2时,施加力和圆环柱的变形量呈线性变化。例二,外柔性环1的外径为59.5mm,外柔性环1的内径为53mm,γ为13°,外柔性环1的宽度为11.98mm;内柔性环2的外径为57mm,内柔性环2的内径为51mm,γ为13°,内柔性环2的宽度为11.98mm;多个外柔性环1和多个内柔性环2组合成圆环柱的长度为1257mm,且外柔性环1和内柔性环2的洛氏硬度均为50-55。当多个外柔性环1和多个内柔性环2组合成圆环柱压缩到1207mm时,对应的施加力F1=8.68KN;当圆环柱压缩到1177mm时,对应的施加力F2=13.9KN;且当施加力不大于F2时,施加力和圆环柱的变形量呈线性变化。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柔性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外柔性环和多个内柔性环;/n所述外柔性环的内壁的两端设有锥面A和锥面B,所述内柔性环的外壁的两端设有锥面C和锥面D,外柔性环的锥面A与内柔性环的锥面C或者锥面D接触适配,外柔性环的锥面B与内柔性环的锥面D或者锥面C接触适配;/n相邻两个外柔性环之间设置有一个内柔性环,相邻两个内柔性环之间设置有一个外柔性环,多个外柔性环和多个内柔性环组合成圆环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柔性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外柔性环和多个内柔性环;
所述外柔性环的内壁的两端设有锥面A和锥面B,所述内柔性环的外壁的两端设有锥面C和锥面D,外柔性环的锥面A与内柔性环的锥面C或者锥面D接触适配,外柔性环的锥面B与内柔性环的锥面D或者锥面C接触适配;
相邻两个外柔性环之间设置有一个内柔性环,相邻两个内柔性环之间设置有一个外柔性环,多个外柔性环和多个内柔性环组合成圆环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柔性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柔性环的锥面A和锥面B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锥面A和锥面B在外柔性环上呈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柔性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彦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