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291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该组件包括吸盘;所述吸盘包括用于接触吸附面的吸附口,以及用于连接真空的真空接口;所述吸附口和所述真空接口分别开设位于所述吸盘的两端;所述真空接口的开口处设置有真空逻辑阀;在所述吸盘的内腔处于真空吸附状态时,所述真空逻辑阀开启并连通所述吸盘的内腔与真空;在所述吸盘处于真空泄气状态时,所述真空逻辑阀关闭并隔绝所述吸盘的内腔与真空。该组件能在进行真空吸附时有效防止真空泄漏,防真空泄漏效果好,且结构简单,防尘要求低,从而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高并保持长久精密性,应用环境选择性低,适用范围广,有利于工业生产成本的降低。

A vacuum adsorption module to prevent vacuum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
本技术涉及真空吸附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真空吸附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阔。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生产物料的转移、产品的下料、产品的摆放等均可见真空吸附的身影,而且,真空吸附还用于爬墙机器人的行走技术中。真空吸附技术中,需要有效防止真空泄漏,现有的防止真空泄漏的方式是在真空吸盘与真空接口处设置逻辑阀。然而,现有的逻辑阀的内部结构通常设计较为精密,防尘要求较高,在细微杂质进入阀体内部后会作出灵敏反应从而关闭阀门;由于这种逻辑阀的防尘要求较高,从而限制了其在含尘或微尘生产领域的应用,应用环境选择性高,使其应用范围局限性小;同时,现有的逻辑阀的高防尘要求使其在受到污染时的精密性变差,使用寿命降低,需要定期检修或更换,从而增加了工业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了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本技术的真空吸附组件能在进行真空吸附时有效防止真空泄漏,防真空泄漏效果好,而且,结构简单,防尘要求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盘(1);所述吸盘(1)包括用于接触吸附面的吸附口(101),以及用于连接真空的真空接口(102);所述吸附口(101)和所述真空接口(102)分别开设位于所述吸盘(1)的两端;/n所述真空接口(102)的开口处设置有真空逻辑阀(2);在所述吸盘(1)的内腔处于真空吸附状态时,所述真空逻辑阀(2)开启并连通所述吸盘(1)的内腔与真空;在所述吸盘(1)处于真空泄气状态时,所述真空逻辑阀(2)关闭并隔绝所述吸盘(1)的内腔与真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盘(1);所述吸盘(1)包括用于接触吸附面的吸附口(101),以及用于连接真空的真空接口(102);所述吸附口(101)和所述真空接口(102)分别开设位于所述吸盘(1)的两端;
所述真空接口(102)的开口处设置有真空逻辑阀(2);在所述吸盘(1)的内腔处于真空吸附状态时,所述真空逻辑阀(2)开启并连通所述吸盘(1)的内腔与真空;在所述吸盘(1)处于真空泄气状态时,所述真空逻辑阀(2)关闭并隔绝所述吸盘(1)的内腔与真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逻辑阀(2)包括阀体(20);
所述阀体(20)呈帽盖状,且帽盖的开口朝向背离所述吸盘(1)的一侧;
所述阀体(20)的帽盖包括帽盖冠部(201)和帽盖本体部(202),所述帽盖本体部(202)的边缘与所述吸盘(1)的真空接口(102)连接,所述帽盖冠部(201)位于所述吸盘(1)的内腔内;
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之间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之间另一端相互分离并形成开口;且在所述吸盘(1)处于真空泄气状态时,所述帽盖冠部(201)与所述帽盖本体部(202)可密封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真空泄漏的真空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智能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