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轨道机构及装有该上轨道机构的百叶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197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百叶窗帘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上轨道机构及装有该上轨道机构的百叶窗帘,该上轨道机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板及分别处于所述底板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在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的外部壁面的上部设置有上插槽,在所述外部壁面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下插槽,所述上插槽的开口与所述下插槽的开口相对设置且所述上插槽与所述下插槽构成安装槽。采用此种结构上轨道机构的百叶窗帘私密性较高且安装槽内可插入各种类型的窗帘饰片,通用性较高。

Upper track mechanism and blinds equipped with the upper track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轨道机构及装有该上轨道机构的百叶窗帘
本技术涉及百叶窗帘
,具体是涉及一种百叶窗帘的上轨道机构。
技术介绍
百叶窗是窗子的一种式样,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直棂窗,从战国至汉代各朝代都有运用。竖直条的被称为直棂窗。横直条的,叫卧棂窗。专利号为ZL201020245073.4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层百叶窗,其主要由第一百叶窗和第二百叶窗组成,第一百叶窗设置在第二百叶窗的前侧,所述第一百叶窗为透明百叶窗,第二百叶窗为非透明百叶窗,第一百叶窗和第二百叶窗大小相同,并列设置。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在原有的百叶窗基础上进行改进,将百叶窗重叠设置,通过固定装置将其安装于窗台上,调节透明百叶窗与非透明百叶窗可以对室内明暗程度进行相应的调节,使用起来极其方便。以该百叶窗为代表的传统百叶窗或通用百叶窗的上轨道在组装产品后上轨道与百叶帘叶片之间有一条缝隙下形成一条漏光带,严重影响用户的私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性提供一种新型百叶窗,该百叶窗的上轨道机构与窗帘叶片之间不具有间隙且不透光,保障了用户使用百叶窗的私密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上轨道机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板及分别处于所述底板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在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的外部壁面的上部设置有上插槽,在所述外部壁面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下插槽,所述上插槽的开口与所述下插槽的开口相对设置且所述上插槽与所述下插槽构成安装槽。优选的是,在所述安装槽内可活动地插入有窗帘饰片。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左侧板的顶部具有第一弯折部。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右侧板的顶部具有第二弯折部。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本体采用塑性材料制成。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之间的距离为1-5厘米。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本体具有豁口。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豁口为矩形豁口。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左侧板平行于所述右侧板。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4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45°。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百叶窗帘,该百叶窗帘采用本技术中的所述上轨道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本技术的上轨道机构的百叶窗帘私密性较高;安装槽内可插入各个类型的窗帘饰片通用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上轨道机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百叶窗的上轨道机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豁口11。所述本体采用塑性材料制成的一体式结构。所述塑性材料为聚丙烯。所述本体包括底板2及分别处于所述底板2两侧的左侧板3和右侧板4。所述左侧板3平行于所述右侧板4。左侧板3与右侧板4之间的距离为1-5厘米。优选为3厘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豁口11为矩形豁口。根据所述百叶窗帘安装方式的不同,在所述述左侧板3或右侧板4的外部壁面的上部设置有上插槽5,在所述外部壁面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下插槽6,所述上插槽5的开口与所述下插槽6的开口相对设置并且所述上插槽5与所述下插槽6构成安装槽7。在所述安装槽7内可活动地插入有窗帘饰片8。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百叶窗的上轨道机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豁口11。所述本体采用塑性材料制成的一体式结构。所述塑性材料为聚丙烯。所述本体,包括底板2及分别处于所述底板2两侧的左侧板3和右侧板4。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在所述左侧板3的顶部具有第一弯折部9。相对应的,在所述右侧板4的顶部具有第二弯折部10。根据所述百叶窗帘安装方式的不同,在所述述左侧板3或右侧板4的外部壁面的上部设置有上插槽5,在所述外部壁面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下插槽6,所述上插槽5的开口与所述下插槽6的开口相对设置并且所述上插槽5与所述下插槽6构成安装槽7。在所述安装槽7内可活动地插入有窗帘饰片8。窗帘饰片8为不透光的遮挡片。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百叶窗的上轨道机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豁口11。所述本体采用塑性材料制成的一体式结构。所述塑性材料为聚丙烯。所述本体包括底板2及分别处于所述底板2两侧的左侧板3和右侧板4。在所述左侧板3的顶部具有第一弯折部9。相对应的,在所述右侧板4的顶部具有第二弯折部10。根据所述百叶窗帘安装方式的不同,在所述述左侧板3或右侧板4的外部壁面的上部设置有上插槽5,在所述外部壁面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下插槽6,所述上插槽5的开口与所述下插槽6的开口相对设置并且所述上插槽5与所述下插槽6构成安装槽7。在所述安装槽7内可活动地插入有窗帘饰片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3与底板2之间的夹角为45°。同样,所述右侧板4与所述底板2之间的夹角为45°。通过手动调整左侧板3和有侧板4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豁口11的开合角度以适应不同的安装场合。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例如,豁口的形状等。阅读了本说明书后,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看出,本技术由现有技术的结合构成,这些构成技术的各部分的现有技术有些在此给予了详细描述,有些则出于说明书简明考虑并未事无巨细地赘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说明书后便知所云。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难看出,为构成本技术而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上轨道机构,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底板及分别处于所述底板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在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的外部壁面的上部设置有上插槽,在所述外部壁面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下插槽,所述上插槽的开口与所述下插槽的开口相对设置且所述上插槽与所述下插槽构成安装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上轨道机构,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底板及分别处于所述底板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在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的外部壁面的上部设置有上插槽,在所述外部壁面的下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下插槽,所述上插槽的开口与所述下插槽的开口相对设置且所述上插槽与所述下插槽构成安装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槽内可活动地插入有窗帘饰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的顶部具有第一弯折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板的顶部具有第二弯折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轨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采用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传云屠桐生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航宏窗饰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