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门用走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18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伸缩门用走轮结构,其包括传动系统部、门体、伸缩部以及设置在门体上的走轮,门体通过伸缩部与传动系统部或者门体连接;还包括门体底梁以及轮轴,门体底梁与门体固定连接;轮轴的顶端设置有顶平面,轮轴的两端均为轮轴体,门体底梁设置有贯穿的轮轴腔;轮轴穿过轮轴腔,顶平面与轮轴腔的顶壁贴合,轮轴体分别从门体底梁的两端外露;轮轴体穿过走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轮轴不易随意转动、弯曲、可以保证走轮不易松弛随意转动;轮轴与门体的组装比较方便,有利于降低成本;以可以防止走轮沿走轮的轴心向内移动、抵持门体而造成走轮滚动不畅。

Walking wheel structure for expansion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伸缩门用走轮结构
本技术涉及伸缩门用走轮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伸缩门用走轮结构,走轮套在轮轴体一端,轮轴体的另一端插入长方体形的包胶件,包胶件分别嵌入门体底梁的两端,门体底梁与门体固定连接从而使走轮设置在门体上。在使用时,门体的重量由走轮承受,使用传统的塑料件与铁制轮轴组合件发生轻微地弹性形变、导致塑料件松弛或者爆裂走轮倾斜【即走轮的轴心非水平、走轮的顶端相对走轮的底端靠近门体底梁】,随着使用伸缩门使用时间的增加,走轮倾斜会逐渐加剧,严重时会导致无法滚动,伸缩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伸缩门用走轮结构,轮轴不容易老化、生锈、可以保证走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伸缩门用走轮结构,其包括传动系统部、门体、伸缩部以及设置在门体上的走轮,门体通过伸缩部与传动系统部或者门体连接;还包括门体底梁以及轮轴,门体底梁与门体固定连接;轮轴的顶端设置有顶平面,轮轴的两端均为轮轴体,门体底梁设置有贯穿的轮轴腔;轮轴穿过轮轴腔,顶平面与轮轴腔的顶壁贴合,轮轴体分别从门体底梁的两端外露;轮轴体穿过走轮。进一步地,门体底梁的底壁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筋条,限位筋条的顶端抵持轮轴。可以进一步地使轮轴不易随意转动、弯曲、可以保证走轮不易松弛随意转动;另外,若遇到下雨,雨水进入到定位筋条内后在自重的作用下汇集在轮轴腔的底部,可以防止轮轴长时间与雨水接触而被腐蚀,可以提高轮轴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限位筋条的顶端弯曲形成限位台;限位台为环扇形且与轮轴贴合。可以提高限位筋条的顶端与轮轴的接触面面积,进一步地使轮轴不易随意转动、弯曲;同时,将轮轴与门体底梁组装时,将轮轴插入轮轴腔即可,比较方便,轮轴抵持限位台可以使限位台发生轻微地弹性变形而提供弹力,可以保证限位台与轮轴紧密地贴合、轮轴不易随意转动、弯曲。进一步地,轮轴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面;轮轴腔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定位筋条,定位筋条分别抵持定位面。将轮轴插入轮轴腔时,定位筋条可以起到限位作用,比较方便。进一步地,还包括轴向锁紧螺丝;轮轴设置有螺丝孔;轴向锁紧螺丝穿过门体底梁旋入螺丝孔。可以防止轮轴沿走轮的轴心移动、导致走轮抵持门体而滚动不畅。进一步地,轮轴体的内端向外延伸形成走轮限位台,走轮限位台与走轮贴合。以防止走轮沿走轮的轴心向内移动、抵持门体而造成走轮滚动不畅。进一步地,还包括卡簧;轮轴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卡簧槽;卡簧嵌入卡簧槽抵持走轮。以防止走轮沿走轮的轴心向外移动、从轮轴体上脱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轮轴不容易老化、生锈、弯曲、可以保证走轮不因为生锈导致内腔卡死,在维修过程中无法拆卸的问题;(2)轮轴与门体的底梁系统组装比较方便,且不需要制造模具成本,有利于降低成本;(3)以可以防止走轮沿走轮的轴心向内移动、抵持门体而造成走轮滚动不畅。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技术的伸缩门用走轮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门体底梁4、轮轴5、走轮6、卡簧7以及轴向锁紧螺丝8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门体底梁4、轮轴5、走轮6、卡簧7以及轴向锁紧螺丝8的剖视示意图。图3中,剖面为垂直于走轮6的轴心的竖直平面。图4是本技术中的门体底梁4、轮轴5、走轮6、卡簧7以及轴向锁紧螺丝8的剖视示意图。图4中,剖面为穿过走轮6的轴心的竖直平面。传动系统部1;驱动轮11;门体2;伸缩部3;门体底梁4;轮轴腔41;限位筋条42;限位台43;定位筋条44;轮轴5;轮轴体51;走轮限位台52;定位面54;顶平面55;走轮6;走轮盖61;卡簧7;卡簧槽71;轴向锁紧螺丝8;螺丝孔81;轮罩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本技术的伸缩门用走轮结构,其包括传动系统部1、门体2、伸缩部3以及设置在门体2上的走轮6,门体2通过伸缩部3与传动系统部1或者门体2连接。通常,传动系统部1设置有驱动轮11,驱动轮11与设置在传动系统部1内的动力装置【附图未画出,动力装置通常为减速电机等】连接,使驱动轮11通电旋转,驱动轮11可带动传动系统部1移动、传动系统部1带动门体2移动、使伸缩部3展开、收缩。通常,传动系统部1的数量为一个,门体2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伸缩部3通常为栏栅状,也可以为板状,也可以为栏栅状与板状的组合。本技术的伸缩门用走轮结构,还包括门体底梁4以及轮轴5,门体底梁4与门体2固定连接。通常,门体底梁4为铝合金型材制成,且通过螺丝钉等紧固件固定在门体2的底端。轮轴5的顶端设置有顶平面55,轮轴5的两端均为轮轴体51,门体底梁4设置有贯穿的轮轴腔41。轮轴5穿过轮轴腔41,顶平面55与轮轴腔41的顶壁贴合,轮轴体51分别从门体底梁4的两端外露;轮轴体51穿过走轮6,使走轮6分别与轮轴5铰接。轮轴体51通常为铝合金制成,以防止轮轴体51生锈。通常,轮轴体51的内端向外延伸形成走轮限位台52,走轮限位台52与走轮6贴合;以防止走轮6沿走轮6的轴心向内移动、抵持门体2而造成走轮6滚动不畅。通常,本技术的伸缩门用走轮结构,还包括卡簧7;轮轴体51的两端均设置有卡簧槽71;卡簧7嵌入卡簧槽71抵持走轮6;以防止走轮6沿走轮6的轴心向外移动、从轮轴体51上脱落。本技术的伸缩门用走轮结构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使驱动轮11通电旋转,驱动轮11带动传动系统部1移动,传动系统部1带动门体2、由走轮6支撑门体2移动。由于轮轴体51为一个整体、强度较高;并且,顶平面55与轮轴腔41的顶壁贴合,门体2的重量通过轮轴腔41的顶壁均匀地分散在轮轴5上,使轮轴5不易随意转动、弯曲、可以保证走轮6不易松弛随意转动。进一步地,门体底梁4的底壁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筋条42,限位筋条42的顶端抵持轮轴5。可以进一步地使轮轴5不易随意转动、弯曲、可以保证走轮6不易松弛随意转动;另外,若遇到下雨,雨水进入到定位筋条44内后在自重的作用下汇集在轮轴腔41的底部,可以防止轮轴5长时间与雨水接触而被腐蚀,可以提高轮轴5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限位筋条42的顶端弯曲形成限位台43;限位台43为环扇形且与轮轴5贴合。可以提高限位筋条42的顶端与轮轴5的接触面面积,进一步地使轮轴5不易随意转动、弯曲;同时,将轮轴5与门体底梁4组装时,将轮轴5插入轮轴腔41即可,比较方便,轮轴5抵持限位台43可以使限位台43发生轻微地弹性变形而提供弹力,可以保证限位台43与轮轴5紧密地贴合、轮轴5不易随意转动、弯曲。进一步地,轮轴5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面54;轮轴腔41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定位筋条44,定位筋条44分别抵持定位面54。将轮轴5插入轮轴腔41时,定位筋条44可以起到限位作用,比较方便。进一步地,本技术的伸缩门用走轮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伸缩门用走轮结构,其包括传动系统部(1)、门体(2)、伸缩部(3)以及设置在门体(2)上的走轮(6),门体(2)通过伸缩部(3)与传动系统部(1)或者门体(2)连接;/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体底梁(4)以及轮轴(5),门体底梁(4)与门体(2)固定连接;轮轴(5)的顶端设置有顶平面(55),轮轴(5)的两端均为轮轴体(51),门体底梁(4)设置有贯穿的轮轴腔(41);轮轴(5)穿过轮轴腔(41),顶平面(55)与轮轴腔(41)的顶壁贴合,轮轴体(51)分别从门体底梁(4)的两端外露;轮轴体(51)穿过走轮(6)。/n

【技术特征摘要】
1.伸缩门用走轮结构,其包括传动系统部(1)、门体(2)、伸缩部(3)以及设置在门体(2)上的走轮(6),门体(2)通过伸缩部(3)与传动系统部(1)或者门体(2)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体底梁(4)以及轮轴(5),门体底梁(4)与门体(2)固定连接;轮轴(5)的顶端设置有顶平面(55),轮轴(5)的两端均为轮轴体(51),门体底梁(4)设置有贯穿的轮轴腔(41);轮轴(5)穿过轮轴腔(41),顶平面(55)与轮轴腔(41)的顶壁贴合,轮轴体(51)分别从门体底梁(4)的两端外露;轮轴体(51)穿过走轮(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伸缩门用走轮结构,其特征在于:门体底梁(4)的底壁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筋条(42),限位筋条(42)的顶端抵持轮轴(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伸缩门用走轮结构,其特征在于:限位筋条(42)的顶端弯曲形成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学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鹰胜煌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