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天专利>正文

一种四腔式砌体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119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1:48
一种四腔式砌体模块。现有砌体模块因孔洞面积小,自身强度欠缺,仅能配合钢筋混凝土实现平房或二层建筑的砌筑,难以达到多层和高层的设计要求,自身应用具有局限性,通过加高孔洞的高度实现增大孔洞的截面面积会直接影响砌块本身的抗压强度,导致自身强度难以稳定保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支撑框的内部通过主加强肋和两个副加强肋分隔形成四个并列设置的孔洞,支撑框的前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有第一填充槽,第一填充槽的槽底为弧面槽底,第一填充槽的槽底与每个孔洞相连通;支撑框的后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有第二填充槽,第二填充槽的槽底为平面槽底,第二填充槽与每个孔洞相连通,支撑框的两端外壁分别有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建筑施工中。

A four cavity masonr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腔式砌体模块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腔式砌体模块。
技术介绍
砌块建筑施工,建筑用的砌块是比一般砖体型大的块状建筑制品。采用砌块构筑的建筑物称为砌块建筑,目前砌块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因砌块的自身结构限制钢筋混凝土的用量,主要表现为砌块的孔洞的截面面积限定钢筋的布置以及混凝土浇注量,使布置在孔洞内的钢筋数量有限,钢筋布置位置不够灵活,混凝土浇注量和浇注位置也受限,使砌块、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承重墙体的整体稳定性能难以提高,仅能更多应用在平房或二层建筑中,使其在多层和高层建筑中难以广泛应用,导致砌体配合建筑结构设计受限。现有大多砌块通过加高孔洞的高度实现增大孔洞的截面面积,但过大的面积的孔洞会直接影响砌块本身的抗压强度,导致自身强度难以稳定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腔式砌体模块。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四腔式砌体模块,包括支撑框、主加强肋和两个副加强肋,主加强肋和两个副加强肋均为短条形肋,支撑框为长方形框体,主加强肋和两个副加强肋并列设置在支撑框的内部,主加强肋竖直设置在支撑框的中部,两个副加强肋分别设置在主加强肋的两侧,支撑框的内部通过主加强肋和两个副加强肋分隔形成四个并列设置的孔洞,支撑框的前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第一填充槽,第一填充槽的槽底为弧面槽底,第一填充槽的槽底与每个孔洞相连通;支撑框的后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第二填充槽,第二填充槽的槽底为平面槽底,第二填充槽与每个孔洞相连通,支撑框的两端外壁分别加工有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作为优选方案:孔洞的截面面积为21450mm2。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填充槽的槽底上设置有弧形槽、两个单槽和两个凸块,弧形槽沿第一填充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单槽并列设置在弧形槽的两侧,每个单槽对应设置有一个凸块,每个单槽通过其对应的凸块与第一填充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单槽为平槽。作为优选方案:弧形槽和单槽之间设置有凸棱。作为优选方案:支撑框包括上板体、下板体和两个端板,上板体和下板体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两个端板竖直并列设置在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上板体、下板体和两个端板固定连接制为一体,两个端板中的一个所述端板的外壁上加工有第一插接口,两个端板中的另一个所述端板的外壁上加工有第二插接口。作为优选方案:上板体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槽体,每个第一槽体的长度方向与上板体的宽度方向同向,上板体的内壁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槽体,每个第二槽体的长度方向与上板体的宽度方向同向;第一填充槽的上侧壁上加工有第一插槽总成,第一插槽总成包括多个第一上凹槽和多个第一下凹槽,多个第一上凹槽沿上板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在上板体前侧部的顶面上,每个第一上凹槽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槽体,每个第一上凹槽与其对应的第一槽体的一端相连通,每个第一槽体的槽深小于其对应的第一上凹槽的槽深;多个第一下凹槽沿上板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在上板体前侧部的底面上,每个第二槽体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下凹槽,每个第二槽体与其对应的第一下凹槽相连通,每个第二槽体的槽深小于其对应的第一下凹槽的槽深。作为优选方案:下板体的内壁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槽体,每个第三槽体的长度方向与上板体的宽度方向同向,下板体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有若干个第四槽体,每个第四槽体的长度方向与上板体的宽度方向同向;第一填充槽的下侧壁上加工有第二插槽总成,第二插槽总成包括多个第二上凹槽和多个第二下凹槽,多个第二上凹槽沿下板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在下板体前侧部的顶面上,每个第三槽体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上凹槽,每个第三槽体与其对应的第二上凹槽相连通,每个第三槽体的槽深小于其对应的第二上凹槽的槽深;多个第二下凹槽沿下板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在下板体前侧部的底面上,每个第二下凹槽对应设置有一个第四槽体,每个第二下凹槽与其对应的第四槽体相连通,每个第四槽体的槽深小于其对应的第二下凹槽的槽深。作为优选方案:第二填充槽的上侧壁上加工有第三插槽总成,第二填充槽的下侧壁上加工有第四插槽总成,第三插槽总成的结构与第一插槽总成的结构相同,第四插槽总成的结构与第二插槽总成的结构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本技术为一种扁平形状的砌块结构,结构简单合理,支撑框的内部通过短条形的主加强肋和两个副加强肋划分形成四个并列设置的孔洞,每个孔洞为一个腔室,从而形成四腔结构的模块,打破常规五腔模块的结构形式,为钢筋提供的合理的摆放空间,为混凝土提供足够的浇注空间,使房屋及楼房混凝土结构、钢筋摆放数量和位置更合理、更稳定,符合建筑设计参数的要求,有利于配合结构设计应用于多层或高层建筑中。二、本技术为带有四个并列设置的孔洞的模块,不但能够为钢筋和混凝土提供的合理的摆放空间和浇筑空间,还能够在增大孔洞截面面积的基础上确保整体结构的抗压强度,其抗压强度的优势高于从高度上提升孔洞截面面积的砌体模块。三、支撑框的前端面上加工有第一填充槽,支撑框的后端面上加工有第二填充槽,第一填充槽和第二填充槽均用于填充混凝土,为混凝土浇注提供更多空间,第一填充槽、第二填充槽配合四个并列设置的孔洞形成横纵交错的混凝土布置结构,增强本技术的承重性能,有利于提升整体模块的使用性能。四、本技术通过样品检测,各项指标均能够达到国家建筑设计标准。五、支撑框、主加强肋与两个副加强肋固定连接制为一体,能够使本技术的四腔式砌体模块牢固稳定,主加强肋与两个副加强肋的个数和设置位置能够有效避免四腔式砌体模块发生断裂和变形,使本技术尤其适用于多层或高层的施工中。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如下:1-支撑框;1-1-上板体;1-2-下板体;1-3-端板;2-1-主加强肋;2-2-副加强肋;3-孔洞;4-第一填充槽;5-第二填充槽;6-第一槽体;8-第一上凹槽;9-第一下凹槽;10-第三槽体;12-第二上凹槽;13-第二下凹槽;14-弧形槽;15-单槽;16-凸块;17-凸棱;18-第一插接口;19-第二插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支撑框1、主加强肋2-1和两个副加强肋2-2,主加强肋2-1和两个副加强肋2-2均为短条形肋,支撑框1为长方形框体,主加强肋2-1和两个副加强肋2-2并列设置在支撑框1的内部,主加强肋2-1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腔式砌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1)、主加强肋(2-1)和两个副加强肋(2-2),主加强肋(2-1)和两个副加强肋(2-2)均为短条形肋,支撑框(1)为长方形框体,主加强肋(2-1)和两个副加强肋(2-2)并列设置在支撑框(1)的内部,主加强肋(2-1)竖直设置在支撑框(1)的中部,两个副加强肋(2-2)分别设置在主加强肋(2-1)的两侧,支撑框(1)的内部通过主加强肋(2-1)和两个副加强肋(2-2)分隔形成四个并列设置的孔洞(3),支撑框(1)的前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第一填充槽(4),第一填充槽(4)的槽底为弧面槽底,第一填充槽(4)的槽底与每个孔洞(3)相连通;支撑框(1)的后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第二填充槽(5),第二填充槽(5)的槽底为平面槽底,第二填充槽(5)与每个孔洞(3)相连通,支撑框(1)的两端外壁分别加工有第一插接口(18)和第二插接口(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腔式砌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1)、主加强肋(2-1)和两个副加强肋(2-2),主加强肋(2-1)和两个副加强肋(2-2)均为短条形肋,支撑框(1)为长方形框体,主加强肋(2-1)和两个副加强肋(2-2)并列设置在支撑框(1)的内部,主加强肋(2-1)竖直设置在支撑框(1)的中部,两个副加强肋(2-2)分别设置在主加强肋(2-1)的两侧,支撑框(1)的内部通过主加强肋(2-1)和两个副加强肋(2-2)分隔形成四个并列设置的孔洞(3),支撑框(1)的前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第一填充槽(4),第一填充槽(4)的槽底为弧面槽底,第一填充槽(4)的槽底与每个孔洞(3)相连通;支撑框(1)的后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第二填充槽(5),第二填充槽(5)的槽底为平面槽底,第二填充槽(5)与每个孔洞(3)相连通,支撑框(1)的两端外壁分别加工有第一插接口(18)和第二插接口(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腔式砌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孔洞(3)的截面面积为21450mm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腔式砌体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一填充槽(4)的槽底上设置有弧形槽(14)、两个单槽(15)和两个凸块(16),弧形槽(14)沿第一填充槽(4)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单槽(15)并列设置在弧形槽(14)的两侧,每个单槽(15)对应设置有一个凸块(16),每个单槽(15)通过其对应的凸块(16)与第一填充槽(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腔式砌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单槽(15)为平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四腔式砌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弧形槽(14)和单槽(15)之间设置有凸棱(17)。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四腔式砌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支撑框(1)包括上板体(1-1)、下板体(1-2)和两个端板(1-3),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两个端板(1-3)竖直并列设置在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之间,上板体(1-1)、下板体(1-2)和两个端板(1-3)固定连接制为一体,两个端板(1-3)中的一个所述端板(1-3)的外壁上加工有第一插接口(18),两个端板(1-3)中的另一个所述端板(1-3)的外壁上加工有第二插接口(19)。


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天
申请(专利权)人:夏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