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路面明色化铺装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地基层、半刚性组合基层、明色化复合铺装层和耐磨涂层,半刚性组合基层包括钢筋水泥混凝土层、乳化沥青粘接层、沥青混凝土层,明色化复合铺装层包括SMA沥青混凝土层、碎石粘接层、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耐磨涂层为改性水性环氧耐磨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各功能层层间粘接牢固,稳定性好,且防水性能优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作为明色化铺装层材料,可有效降低隧道内照明能耗,提升隧道内行车视觉舒适性,有利于安全节能隧道的建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最面层加铺透明改性水性环氧耐磨涂层,可提升明色化铺装结构的耐磨性能,提升铺装结构的服役寿命。
A kind of pavement structure with bright col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面明色化铺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铺面,具体涉及一种路面明色化铺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隧道铺装结构能较好地满足日常行车需求,如抗滑性、降噪性、透水性等,但传统的隧道铺装结构表面仍基本为黑色,由于黑色路面的吸光属性,导致隧道内单位体积的照明能耗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既大大增加了隧道后期运营成本,又不利于绿色节能社会的发展,且隧道路段由于其特殊的交通条件,时常面临交通拥堵和频繁的车辆启停,尤其是隧道进口段“黑洞效应”造成的急刹车,对隧道路面的面层结构损伤十分严重,将增加后期维修频率和维修成本,造成交通拥堵。为克服现有夜光路面结构的不足,CN206902494U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夜光功能层铺装结构,铺设于路面之上,包括纤维封层、碎石封层和夜光功能层,从路面由下至上依次为纤维封层、碎石封层和夜光功能层,纤维封层由SBS改性乳化沥青层和纤维层组成,SBS改性乳化沥青层位于纤维层下方,纤维层采用玻璃纤维铺设而成。此外,CN205893849U公开了一种耐久型彩色罩面铺装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三层结构,分别为橡胶沥青碎石封层、彩色树脂薄层罩面层和热反射涂层,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由橡胶改性沥青和碎石压制制成,彩色树脂薄层罩面层由改性环氧树脂和彩色骨料压制制成,彩色树脂薄层罩面层中彩色骨料的覆盖率为80~90%,彩色骨料的粒径为2~4cm,热反射涂层的材料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虽然该铺装结构能够降低路面温度,降低高温时段骨料在载荷作用下脱落和掉块,但是,其综合性能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明色化铺装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路面明色化铺装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地基层、半刚性组合基层、明色化复合铺装层和耐磨涂层,所述半刚性组合基层包括钢筋水泥混凝土层、沥青混凝土层,所述明色化复合铺装层包括SMA沥青混凝土层、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所述耐磨涂层为改性水性环氧耐磨涂层。为进一步提高铺装结构的稳定性,在所述钢筋水泥混凝土层与所述沥青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乳化沥青粘接层。为更进一步提高铺装结构的稳定性,在所述SMA沥青混凝土层与所述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碎石粘接层。为更进一步提高铺装结构的稳定性,所述钢筋水泥混凝土层铺设于地基层上表面,所述SMA沥青混凝土层铺设于所述沥青混凝土层上表面;作为优选,所述乳化沥青粘接层涂布量为0.2~0.5kg/m2,所述沥青混凝土层厚度为5~6cm。为进一步提升铺装结构的防水粘接性能,所述碎石粘接层中环氧沥青粘接材料涂布量为0.6~1.0kg/m2、碎石粒径为3~5mm、碎石撒布量为2.0~2.5kg/m2。为进一步降低隧道照明能耗,所述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为4-6mm。为进一步优化铺装结构的面层耐磨性能和反光性能,所述耐磨涂层为透明改性水性环氧耐磨涂层;作为优选,所述耐磨涂层的涂布量为0.3~0.6kg/m2。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路面明色化铺装结构各功能层层间粘接牢固,稳定性好,且防水性能优异;本技术采用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作为明色化铺装层材料,可有效降低隧道内照明能耗,降低隧道后期运营成本,提升隧道内行车视觉舒适性,满足行车对抗滑、耐久等性能的需求,有利于安全节能隧道的建设;本技术的最面层加铺透明改性水性环氧耐磨涂层,可提升明色化铺装结构的耐磨性能,提升铺装结构的服役寿命,降低隧道路面后期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路面明色化铺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基层、2-半刚性组合基层、3-明色化复合铺装层、4-耐磨涂层,21-钢筋水泥混凝土层、22-乳化沥青粘接层、23-沥青混凝土层,31-SMA沥青混凝土层、32-碎石粘接层、33-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以下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原理及其核心思想,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针对本技术进行的改进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一种路面明色化铺装结构,参照图1所示,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地基层1、半刚性组合基层2、明色化复合铺装层3和耐磨涂层4,半刚性组合基层2包括钢筋水泥混凝土层21、沥青混凝土层23,在钢筋水泥混凝土层21与沥青混凝土层23之间设置有乳化沥青粘接层22;明色化复合铺装层3包括SMA沥青混凝土层31、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33,SMA沥青混凝土层31与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33之间设置有碎石粘接层32;耐磨涂层4为改性水性环氧耐磨涂层。其中,半刚性组合基层2由钢筋水泥混凝土铣刨后涂布0.2kg/m2的乳化沥青,再铺筑5cm厚的AC-20沥青混凝土而成。在本实施例中,钢筋水泥混凝土层21铺设于地基层1上表面,SMA沥青混凝土层31铺设于沥青混凝土层23上表面,SMA沥青混凝土层31的厚度为10cm。在本实施例中,碎石粘接层32中环氧沥青粘接材料涂布量为0.7kg/m2、碎石粒径为3~5mm、碎石撒布量为2kg/m2。在本实施例中,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33的厚度为5mm,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3的各档骨料筛分通过率范围如下:16(100.0%)、13.2(94.0~96.0%)、9.5(60.8~76.5%)、4.75(26.6~53.0%)、2.36(21.8~37.0%)、1.18(18.0~26.5%)、0.6(15.5~19.0%)、0.3(13.0~14.0%)、0.15(10.0~11.9%)、0.075(6.0~9.6%)。在本实施例中,耐磨涂层4为透明改性水性环氧耐磨涂层,其涂布量为0.5kg/m2。实施例2一种路面明色化铺装结构,参照图1所示,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地基层1、半刚性组合基层2、明色化复合铺装层3和耐磨涂层4,半刚性组合基层2包括钢筋水泥混凝土层21、沥青混凝土层23,在钢筋水泥混凝土层21与沥青混凝土层23之间设置有乳化沥青粘接层22;明色化复合铺装层3包括SMA沥青混凝土层31、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33,SMA沥青混凝土层31与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33之间设置有碎石粘接层32;耐磨涂层4为改性水性环氧耐磨涂层。其中,半刚性组合基层2由钢筋水泥混凝土铣刨后涂布0.4kg/m2的乳化沥青,再铺筑6cm厚的AC-20沥青混凝土而成。在本实施例中,钢筋水泥混凝土层21铺设于地基层1上表面,SMA沥青混凝土层31铺设于沥青混凝土层23上表面,SMA沥青混凝土层31的厚度为15cm。在本实施例中,碎石粘接层32中环氧沥青粘接材料涂布量0.9kg/m2、碎石粒径为3~5mm、碎石撒布量为2.4kg/m2。在本实施例中,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33的厚度为6mm,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3的各档骨料筛分通过率范围如下:1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面明色化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地基层(1)、半刚性组合基层(2)、明色化复合铺装层(3)和耐磨涂层(4),所述半刚性组合基层(2)包括钢筋水泥混凝土层(21)、沥青混凝土层(23),所述明色化复合铺装层(3)包括SMA沥青混凝土层(31)、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33),所述耐磨涂层(4)为改性水性环氧耐磨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明色化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地基层(1)、半刚性组合基层(2)、明色化复合铺装层(3)和耐磨涂层(4),所述半刚性组合基层(2)包括钢筋水泥混凝土层(21)、沥青混凝土层(23),所述明色化复合铺装层(3)包括SMA沥青混凝土层(31)、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33),所述耐磨涂层(4)为改性水性环氧耐磨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明色化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筋水泥混凝土层(21)与所述沥青混凝土层(23)之间设置有乳化沥青粘接层(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明色化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MA沥青混凝土层(31)与所述改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层(33)之间设置有碎石粘接层(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骤屹,徐建晖,周伟,徐仁华,刘誉贵,李元飞,乔永红,蒋定然,代剑锋,况振华,秦新健,
申请(专利权)人:文山州广那高速公路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