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锂电池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包括:一针床框架;至少一针板部装,活动设于所述针床框架上端的下表面;一升降组件,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内部,用于调整所述针床框架的高度;一电芯料盒,设于所述针床框架下端的上表面;一风扇组件,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外表面;至少一烟雾传感器,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上端;至少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上端;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针板部装、升降组件、风扇组件、烟雾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极大的提升了化成分容检测的效率,降低了检测的人力成本。
A kind of testing equipment fo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volume s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检测
,特别指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化成即电芯在生成完成后的第一次充放电的过程,分容即区分电芯的容量,用于筛选出合格的电芯,电芯在化成分容检测完成后需要进行配组形成锂电池。针对电芯的化成分容检测,传统的检测设备存在如下缺陷:1、需要根据电芯的大小手动调节检测探针的位置,动作繁琐、效率低下;2、探针机构通过螺栓锁付于针床框架上,需要两个人分别在两侧同时拆卸螺栓进行位置的调整,无法实现单人操作;3、探针机构的两端均通过螺栓锁付于针床框架上,无法实现快速拆装,一旦出现问题,影响电芯的检测效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实现提升化成分容检测的效率,降低检测的人力成本,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实现提升化成分容检测的效率,降低检测的人力成本。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包括:一针床框架;至少一针板部装,活动设于所述针床框架上端的下表面;一升降组件,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内部,用于调整所述针床框架的高度;一电芯料盒,设于所述针床框架下端的上表面;一风扇组件,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外表面;至少一烟雾传感器,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上端;至少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上端;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针板部装、升降组件、风扇组件、烟雾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针床框架包括:一下框架;一上框架,通过所述升降组件设于下框架的上端。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限位片,设于所述下框架的上端,所述电芯料盒设于两个限位片之间。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刻度尺,设于所述上框架的侧边,且与所述针板部装的运动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针板部装包括:一水平位置调节组件,设于所述针床框架上端的下表面;两个L型的第一固定板,设于所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的下端;一自动固定装置,设于所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的下端,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一探针机构,上端滑动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并通过所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进行水平位置调节;一第二固定板,设有两个孔洞,固设于所述探针机构的上端,且位于前方,用于通过所述孔洞将探针机构固定于水平位置调节组件的下端,并将所述探针机构卡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一楔形的第三固定板,设于所述探针机构的上端,且位于后方,与所述自动固定装置相互嵌合,并将所述探针机构卡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滑轨,对称设于所述针床框架上端的下表面两侧;两个齿条,对称设于所述针床框架上端的下表面两侧,且位于两个所述滑轨的内侧;两个滑块,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滑轨内,并在所述滑轨内滑动;一第一底座,与位于前方的所述滑块固接,且中间贯穿设有一第一通孔;一第二底座,与位于后方的所述滑块固接;两个齿轮,分别与两个所述齿条啮合,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以及第二底座上;一传动轴,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固接,用于联动两个所述齿轮;一手轮,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齿轮固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底座以及第二底座的水平位置;一卡钳,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底座在滑轨上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固定装置包括:一第三底座,上端设有一矩形凹槽,贯穿所述矩形凹槽设有两个第二通孔,且上端与所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固接;一销,固设于所述矩形凹槽内;一楔形的浮动板,与所述第三固定板相互嵌合,且侧边设有一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与销相互嵌合;一联动片;两个活动杆,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一端与所述浮动板固接,另一端与所述联动片固接;两个弹簧,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活动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三底座与浮动板之间;一压板,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活动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三底座与联动片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探针机构包括:一护罩;两个转接板,分别设于所述护罩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以及第三固定板固接;一第四固定板,设于所述护罩的下端;复数个探针,设于所述第四固定板的下端,并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升降装置,分别对称设于所述针床框架内部的两侧;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顶升气缸,设于所述针床框架内,并位于侧边的中间,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两个滑动杆,分别设于所述顶升气缸的两侧,用于所述顶升气缸升降时进行联动以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两个缓冲杆,分别设于所述顶升气缸的两侧,且位于所述针床框架的下端,用于为所述针床框架降低高度时提供缓冲。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组件包括:两个风扇,分别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所述针板部装活动设于针床框架上端的下表面,即只要旋转所述手轮,即可通过所述齿轮、滑块以及传动轴等部件联动探针机构进行水平位置的调节;通过将所述升降组件设于针床框架的内部用于调整所述针床框架的高度,只要通过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升降组件进行升降,即可实现联动探针机构进行垂直位置的调节;通过在所述第三固定板以及自动固定装置,当解锁所述第二固定板后,所述探针机构即可在自动固定装置的弹簧的作用下弹出,实现所述探针机构的快速拆装;即极大的提升了化成分容检测的效率,且上述操作由一名操作人员即可轻松完成,极大的降低了检测的人力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针板部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针板部装的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的电路图。标记说明:100-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1-针床框架,2-针板部装,3-升降组件,4-电芯料盒,5-风扇组件,6-烟雾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1-下框架,12-上框架,13-限位片,14-刻度尺,21-水平位置调节组件,22-第一固定板,23-自动固定装置,24-探针机构,25-第二固定板,26-第三固定板,251-孔洞,211-滑轨,212-齿条,213-滑块,214-第一底座,215-第二底座,216-齿轮,217-传动轴,218-手轮,219-卡钳,231-第三底座,232-销,233-浮动板,234-联动片,235-活动杆,236-弹簧,237-压板,2311-矩形凹槽,2331-U型凹槽,241-护罩,242-转接板,243-第四固定板,244-探针,31-升降装置,311-顶升气缸,312-滑动杆,313-缓冲杆,51-风扇。具体实施方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针床框架;/n至少一针板部装,活动设于所述针床框架上端的下表面;/n一升降组件,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内部,用于调整所述针床框架的高度;/n一电芯料盒,设于所述针床框架下端的上表面;/n一风扇组件,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外表面;/n至少一烟雾传感器,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上端;/n至少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上端;/n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针板部装、升降组件、风扇组件、烟雾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针床框架;
至少一针板部装,活动设于所述针床框架上端的下表面;
一升降组件,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内部,用于调整所述针床框架的高度;
一电芯料盒,设于所述针床框架下端的上表面;
一风扇组件,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外表面;
至少一烟雾传感器,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上端;
至少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针床框架的上端;
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针板部装、升降组件、风扇组件、烟雾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床框架包括:
一下框架;
一上框架,通过所述升降组件设于下框架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限位片,设于所述下框架的上端,所述电芯料盒设于两个限位片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刻度尺,设于所述上框架的侧边,且与所述针板部装的运动方向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板部装包括:
一水平位置调节组件,设于所述针床框架上端的下表面;
两个L型的第一固定板,设于所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的下端;
一自动固定装置,设于所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的下端,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
一探针机构,上端滑动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并通过所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进行水平位置调节;
一第二固定板,设有两个孔洞,固设于所述探针机构的上端,且位于前方,用于通过所述孔洞将探针机构固定于水平位置调节组件的下端,并将所述探针机构卡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
一楔形的第三固定板,设于所述探针机构的上端,且位于后方,与所述自动固定装置相互嵌合,并将所述探针机构卡位于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化成分容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位置调节组件包括:
两个滑轨,对称设于所述针床框架上端的下表面两侧;
两个齿条,对称设于所述针床框架上端的下表面两侧,且位于两个所述滑轨的内侧;
两个滑块,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滑轨内,并在所述滑轨内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作斌,张乃柱,杨煜赟,许声浩,张飞,郭联晓,赖秋凤,郭金鸿,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