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非接触式超声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非接触式超声检测系统及方法,属于既有建筑物外墙外保温系统检测
技术介绍
目前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检测与评估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满足实际工程现场检测的需求。现场检测主要依据《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规程》(DG/TJ08-2038-2008)对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性能进行检测,包括红外热成像法测量热工缺陷、钻心取样法测试保温层厚度等。工程现场对于外墙外保温系统内部的质量检测,多采用红外热成像法和敲击法。红外热成像法只适用于外保温系统饰面层与保温层之间大尺寸缺陷的定性检测,无法定量检测保温层与基体之间的异常;敲击法的打击力度和判断准则均未有定量化的标准,全凭检测人员的经验,检测结果受检测人员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传统的接触式超声检测装置需要在换能器与被检测对象之间添加耦合剂,检测效率低,且存在检测盲区,只能应用于保温层与墙体基层之间缺陷的检测,无法检测外保温系统中饰面层与保温层之间缺陷。非接触式空气耦合超声检测装置不需要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非接触式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n包括脉冲信号发生接收器(1)、机械平台(6)、控制系统;/n所述机械平台(6)上具有用于沿外墙滚动的轱辘(10),机械平台(6)上固定设置空气耦合激发换能器(2)和空气耦合接收换能器(5),所述空气耦合激发换能器(2)和空气耦合接收换能器(5)可相对于机械平台(6)转动,调整各自指向,从而改变两者与被检对象之间的夹角θ;/n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脉冲信号发生接收器(1)、空气耦合激发换能器(2)、空气耦合接收换能器(5)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非接触式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脉冲信号发生接收器(1)、机械平台(6)、控制系统;
所述机械平台(6)上具有用于沿外墙滚动的轱辘(10),机械平台(6)上固定设置空气耦合激发换能器(2)和空气耦合接收换能器(5),所述空气耦合激发换能器(2)和空气耦合接收换能器(5)可相对于机械平台(6)转动,调整各自指向,从而改变两者与被检对象之间的夹角θ;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脉冲信号发生接收器(1)、空气耦合激发换能器(2)、空气耦合接收换能器(5)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非接触式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放大器(7)、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8),所述控制系统采用便携式计算机(9),所述空气耦合接收换能器(5)、信号放大器(7)、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8)、便携式计算机(9)、脉冲信号发生接收器(1)依次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非接触式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信号发生接收器(1)、空气耦合激发换能器(2)、信号放大器(7)、空气耦合接收换能器(5)、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8)通过数据线与便携式计算机(9)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非接触式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空气耦合激发换能器(2)和空气耦合接收换能器(5)的材料是一种具有低声阻抗率和强压电活性的新型力电转换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非接触式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8)具有实时显示、存储原始波形和信号后处理结果的功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非接触式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平台(6)包括横向支架(12),横向支架(12)上设有一对可期平移的双轴位移平台(14),所述双轴位移平台(14)上设有一旋转平台(13),空气耦合激发换能器(2)和空气耦合接收换能器(5)与各自旋转平台(13)固定连接,并可随旋转平台(13)转动,调整两者指向和两者与被检对象之间的夹角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非接触式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横向支架(12)上固定设有把手(16),用于手持式操作。
8.一种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非接触式超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既有建筑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波,王卓琳,蒋利学,陈溪,张永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