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上平台重心可自动调节的剪叉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881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平台,具体是一种上平台重心可自动调节的剪叉举升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液压缸的油压带动限位轮轴,并使限位轮轴沿下轨道槽位移,改变内、外叉臂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上平台得到举升或下降;举升或下降过程中,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始终处于上平台的中间位置,保证上平台的重心始终处于上平台的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可实现举升过程中叉臂负荷分配均匀,消除上平台上升过程中重心偏移产生的力矩;辅助举升臂可增大叉臂最低位置时的纵向分力。

A lifting device of scissor fork with adjustable center of gravity of upper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平台重心可自动调节的剪叉举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平台,具体是一种上平台重心可自动调节的剪叉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剪叉举升机构中,上平台与下底座之间的叉臂,其一端分别铰支固定在上平台、下底座上,另一端与上平台、下底座滑动连接,重物置于上平台举升作业时,上平台重心偏离两叉臂的中心平面,举升作业稳定性不好,影响举升作业的精度;叉臂最低位置时,很大的液压缸推力,叉臂纵向只得到极小的分力,不利于叉臂的举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上平台重心可自动调节的剪叉举升装置,举升过程中,可使上平台重心始终位于上平台中间位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平台重心可自动调节的剪叉举升装置,包括下底座、上平台以及设置于上平台与下底座之间的剪叉结构,所述剪叉结构由两组对称布置的剪叉臂以及连接两组剪叉臂的中间轴构成,每组剪叉臂由外叉臂和内叉臂交叉布置而成;其特征是,该举升装置还设有限位轮轴、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以及液压缸;两根外叉臂的底端铰接于下底座的外侧端,两根内叉臂的底端共同铰接于限位轮轴,两根外叉臂的顶端共同铰接于外叉臂齿轮轴,两根内叉臂的顶端共同铰接于内叉臂齿轮轴;所述下底座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下轨道槽,所述限位轮轴的两端通过滚轮与下底座两侧边的下轨道槽滚动连接;所述上平台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与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相匹配的上轨道槽,所述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滚轮安装于两侧的上轨道槽;所述上平台底部设有一对平行设置的齿条,所述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的中部分别设有与齿条相匹配的齿轮;所述液压缸的尾部铰接于下底座,其伸缩杆铰接于限位轮轴中部,驱动上平台升降,并带动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通过啮合的齿轮、齿条相向或背向运动。优选地,该举升装置设有一对辅助举升臂,所述限位轮轴的中部设有耳座,该耳座朝下布置,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与该耳座铰接;一对辅助举升臂的一端分别与限位轮轴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并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外叉臂正下方。优选地,所述辅助举升臂倾斜布置,其悬空端高于固定端。优选地,所述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为阶梯轴,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的齿轮错开布置,分别与一对齿条位置对应并啮合。优选地,所述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螺纹面,所述内叉臂、外叉臂的端部分别套于对应的螺纹面,并通过阶梯轴的台阶面、螺母对相应的叉臂端进行轴向限位。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液压缸的油压带动限位轮轴,并使限位轮轴沿下轨道槽位移,改变内、外叉臂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上平台得到举升或下降;举升或下降过程中,内、外叉臂之间的距离改变,使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通过滚轮沿上轨道槽位移,同时,对应的齿轮、齿条啮合传动,使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始终处于上平台的中间位置,保证上平台的重心始终处于上平台的中间位置。另外,在举升过程中,液压缸通过拉动限位轮轴下方的耳座,使限位轮轴发生转动,倾斜布置的辅助举升臂的悬空端顶住对应的外叉臂向上举升,起到辅助举升的作用。本技术装置可实现举升过程中叉臂负荷分配均匀,消除上平台上升过程中重心偏移产生的力矩;辅助举升臂可增大叉臂最低位置时的纵向分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去除上平台);图4为本技术内叉臂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外叉臂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限位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辅助举升臂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上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底座、2上平台、3中间轴、4外叉臂、5内叉臂、6限位轮轴、7内叉臂齿轮轴、8外叉臂齿轮轴、9液压缸、10下轨道槽、11滚轮、12上轨道槽、13齿条、14齿轮、15辅助举升臂、16耳座、17螺纹面、18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上平台重心可自动调节的剪叉举升装置,包括下底座1、上平台2以及设置于上平台与下底座之间的剪叉结构,剪叉结构由两组对称布置的剪叉臂以及连接两组剪叉臂的中间轴3构成,每组剪叉臂由外叉臂4和内叉臂5交叉布置而成。该举升装置还设有限位轮轴6、内叉臂齿轮轴7、外叉臂齿轮轴8以及液压缸9;两根外叉臂的底端铰接于下底座的外侧端,两根内叉臂的底端共同铰接于限位轮轴,两根外叉臂的顶端共同铰接于外叉臂齿轮轴,两根内叉臂的顶端共同铰接于内叉臂齿轮轴。下底座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下轨道槽10,限位轮轴的两端通过滚轮11与下底座两侧边的下轨道槽滚动连接;上平台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与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相匹配的上轨道槽12,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滚轮11安装于两侧的上轨道槽。上平台底部设有一对平行设置的齿条13,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的中部分别设有与齿条相匹配的齿轮14;液压缸的尾部铰接于下底座,其伸缩杆铰接于限位轮轴中部,驱动上平台升降,并带动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通过啮合的齿轮、齿条相向或背向运动。该举升装置设有一对辅助举升臂15,限位轮轴的中部设有耳座16,该耳座朝下布置,液压缸的伸缩杆与该耳座铰接;一对辅助举升臂的一端分别与限位轮轴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并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外叉臂正下方。辅助举升臂倾斜布置,其悬空端高于固定端。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为阶梯轴,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的齿轮错开布置,分别与一对齿条位置对应并啮合。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螺纹面17,内叉臂、外叉臂的端部分别套于对应的螺纹面,并通过阶梯轴的台阶面、螺母18对相应的叉臂端进行轴向限位。限位轮轴上焊接有液压缸耳座,最低位时方向朝下,轴的两端设计成正六边形以固定辅助举升臂(长度小于内、外叉臂的1/2),辅助举升臂与耳座成一定角度。最低位液压缸工作时对限位轮轴有逆时针方向的力矩,带动辅助举升臂向上转动对外叉臂有一个向上的分力。由于上平台上装有一对齿条,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上分别设有齿轮,对称分布。举升时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以同样速度相互靠拢,保证上平台的重心始终保持在叉臂的中间平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平台重心可自动调节的剪叉举升装置,包括下底座、上平台以及设置于上平台与下底座之间的剪叉结构,所述剪叉结构由两组对称布置的剪叉臂以及连接两组剪叉臂的中间轴构成,每组剪叉臂由外叉臂和内叉臂交叉布置而成;/n其特征是,该举升装置还设有限位轮轴、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以及液压缸;两根外叉臂的底端铰接于下底座的外侧端,两根内叉臂的底端共同铰接于限位轮轴,两根外叉臂的顶端共同铰接于外叉臂齿轮轴,两根内叉臂的顶端共同铰接于内叉臂齿轮轴;/n所述下底座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下轨道槽,所述限位轮轴的两端通过滚轮与下底座两侧边的下轨道槽滚动连接;所述上平台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与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相匹配的上轨道槽,所述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滚轮安装于两侧的上轨道槽;/n所述上平台底部设有一对平行设置的齿条,所述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的中部分别设有与齿条相匹配的齿轮;所述液压缸的尾部铰接于下底座,其伸缩杆铰接于限位轮轴中部,驱动上平台升降,并带动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通过啮合的齿轮、齿条相向或背向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平台重心可自动调节的剪叉举升装置,包括下底座、上平台以及设置于上平台与下底座之间的剪叉结构,所述剪叉结构由两组对称布置的剪叉臂以及连接两组剪叉臂的中间轴构成,每组剪叉臂由外叉臂和内叉臂交叉布置而成;
其特征是,该举升装置还设有限位轮轴、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以及液压缸;两根外叉臂的底端铰接于下底座的外侧端,两根内叉臂的底端共同铰接于限位轮轴,两根外叉臂的顶端共同铰接于外叉臂齿轮轴,两根内叉臂的顶端共同铰接于内叉臂齿轮轴;
所述下底座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下轨道槽,所述限位轮轴的两端通过滚轮与下底座两侧边的下轨道槽滚动连接;所述上平台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与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相匹配的上轨道槽,所述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滚轮安装于两侧的上轨道槽;
所述上平台底部设有一对平行设置的齿条,所述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的中部分别设有与齿条相匹配的齿轮;所述液压缸的尾部铰接于下底座,其伸缩杆铰接于限位轮轴中部,驱动上平台升降,并带动内叉臂齿轮轴、外叉臂齿轮轴通过啮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再象王辉刘龙婷王世楠王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