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75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转换装置设置在给排水管道接口处;转换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两侧的突出部、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侧突出部上的卡件;底座用于固定在预埋滑槽上;给排水管道通过卡件固定在突出部上;给排水管道接口处的卡箍位于底座两侧的突出部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进行安装的安装方法。对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固定支架在盾构管片上人工打孔施工,导致隧道千疮百孔、维修保养困难等问题,以及解决了直接利用预埋滑槽架设支架,无法满足给排水管道接口处两侧规定范围内需要设置支架固定的问题。

A conversion devic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line embedded in chute 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给排水管道安装的固定支架
,具体涉及一种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今众多城市开展了大量轨道交通建设,预留预埋技术以其减少在机电安装阶段对土建结构的破坏,提高土建结构的耐久性,加快机电安装的工效,缩短机电安装的工期且有利于运营期的维修保养作业等优点,已在地铁区间隧道中逐渐推广。但是,针对给排水管道在预埋滑槽上的安装尚无专用支架,这将导致给排水管道采用传统支架安装后达不到相关安装技术要求,影响工程验收及后续使用。根据《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给排水、通风与空调系统》(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4ST201-2)要求,给排水管道接口处两侧300mm范围内需要设置支架固定,而现有的传统支架无法满足此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能够利用一个预埋滑槽在给排水管道接口处两侧的规定范围内设置支架固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设置在给排水管道接口处;所述转换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突出部、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侧所述突出部上的卡件;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在预埋滑槽上;所述给排水管道通过所述卡件固定在所述突出部上;所述给排水管道接口处的卡箍位于所述底座两侧的所述突出部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十”字型支架,所述“十”字型支架的竖向中心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底座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T型锚栓;所述“十”字型支架通过所述T型锚栓穿过所述固定孔固定在所述预埋滑槽上。进一步的,所述突出部为L型角钢,所述L型角钢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十”字型支架的横向中心线上;所述L型角钢的一条边与所述“十”字型支架的横向中心线平行,且位于所述横向中心线之上,所述L型角钢的另一条边与所述横向中心线相交。进一步的,所述L型角钢平行于所述横向中心线的边上设置有两个插接孔,所述卡件为C型卡件;所述C型卡件的开口朝下插入所述插接孔内将所述给排水管道固定在所述L型角钢上。进一步的,所述C型卡件插入所述插接孔处通过螺栓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有三个,三个所述固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十”字型支架的竖向中心线上。进一步的,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十”字型支架的竖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均为100-300mm;所述“十”字型支架的竖向中心线对应所述卡箍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材质为钢板。进一步的,所述突出部焊接在所述底座上,或所述底座与所述突出部一体成型设置。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进行安装的安装方法,其安装简便快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进行安装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所述转换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给排水管道接口处对应的所述预埋滑槽上;其中,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预埋滑槽上;S2、在未安装所述转换装置的预埋滑槽上安装传统的固定装置;S3、将所述给排水管道放置在安装好的所述转换装置和所述传统的固定装置上方,并固定;其中,所述卡箍位于所述转换装置两侧的所述突出部之间,所述给排水管道通过所述卡件固定在所述突出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转换装置设置在给排水管道接口处;转换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两侧的突出部、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侧突出部上的卡件;底座用于固定在预埋滑槽上;给排水管道通过卡件固定在突出部上;给排水管道接口处的卡箍位于底座两侧的突出部之间。对于本专利技术的转换装置,其能够利用一个预埋滑槽在给排水管道接口处两侧的规定范围内设置支架固定,解决了传统的固定支架在盾构管片上人工打孔施工,导致隧道千疮百孔、维修保养困难等问题,以及解决了直接利用预埋滑槽架设支架,无法满足《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给排水、通风与空调系统》(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4ST201-2)中给排水管道接口处两侧规定范围内需要设置支架固定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进行安装的安装方法,其安装简便快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转换装置安装在预埋滑槽区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转换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转换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转换装置的俯视图。标记说明:1、转换装置;11、底座;111、固定孔;112、固定件;12、突出部;121、插接孔;122、螺栓;13、卡件;2、给排水管道;21、卡箍;3、预埋滑槽;4、传统的固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如图1-4所示,转换装置1设置在给排水管道2接口处;转换装置1包括底座11、设置在底座11两侧的突出部12、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侧突出部12上的卡件13;底座11用于固定在预埋滑槽3上;给排水管道2通过卡件13固定在突出部12上;给排水管道2接口处的卡箍21位于底座11两侧的突出部12之间。作为一种实施例,底座11为“十”字型支架,“十”字型支架的竖向中心线上设置有固定孔111;底座11还包括固定件112,固定件112为T型锚栓;“十”字型支架通过T型锚栓穿过固定孔111固定在预埋滑槽3上。底座11、固定件112的结构设置,使得转换装置1更好地固定在预埋滑槽3上。在上述实施例中,突出部12为L型角钢,L型角钢分别垂直设置在“十”字型支架的横向中心线上;L型角钢的一条边与“十”字型支架的横向中心线平行,且位于横向中心线之上,L型角钢的另一条边与横向中心线相交。突出部12的结构设计,使得转换装置1受力更加均匀,给排水管道2更加牢固地固定在转换装置1上。在上述实施例中,L型角钢平行于横向中心线的边上设置有两个插接孔121,卡件13为C型卡件;C型卡件的开口朝下插入插接孔121内将给排水管道2固定在L型角钢上。L型角钢和C型卡件的结构设计,使得给排水管道2更加稳固地固定在转换装置1上。在上述实施例中,C型卡件插入插接孔121处通过螺栓122固定。螺栓122的设置,使得C型卡件更好地固定在L型角钢上。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孔111有三个,三个固定孔111均匀分布在“十”字型支架的竖向中心线上。固定孔111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设置在给排水管道接口处;/n所述转换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突出部、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侧所述突出部上的卡件;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在预埋滑槽上;所述给排水管道通过所述卡件固定在所述突出部上;所述给排水管道接口处的卡箍位于所述底座两侧的所述突出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设置在给排水管道接口处;
所述转换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突出部、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侧所述突出部上的卡件;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在预埋滑槽上;所述给排水管道通过所述卡件固定在所述突出部上;所述给排水管道接口处的卡箍位于所述底座两侧的所述突出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十”字型支架,所述“十”字型支架的竖向中心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底座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T型锚栓;所述“十”字型支架通过所述T型锚栓穿过所述固定孔固定在所述预埋滑槽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为L型角钢,所述L型角钢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十”字型支架的横向中心线上;所述L型角钢的一条边与所述“十”字型支架的横向中心线平行,且位于所述横向中心线之上,所述L型角钢的另一条边与所述横向中心线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角钢平行于所述横向中心线的边上设置有两个插接孔,所述卡件为C型卡件;所述C型卡件的开口朝下插入所述插接孔内将所述给排水管道固定在所述L型角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埋滑槽区间给排水管道的转换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华何旭升李挺武肖西振许秀清郑聃余海苏铭杰罗文静李志南袁江冯晓青覃旭李树柏陈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