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730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包装盒为一体成型盒,包装盒包括依次折弯连接的外盒盖、外盒体和内衬,外盒体包括底壁以及分别折弯连接于底壁四周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内衬包括第一平折段、第一竖折段、第二平折段和第二竖折段,内衬从第三侧壁向盒腔内弯折,第三侧壁、第一平折段、第一竖折段及第二平折段依次折弯连接,第一竖折段将盒腔分隔为靠近第一侧壁的明腔和靠近第三侧壁的暗腔,第二竖折段折弯连接于第二平折段上,第二竖折段将明腔分隔为靠近第二侧壁的第一腔和靠近第四侧壁的第二腔。整个包装盒仅采用一个零件形成,不会出现多个零部件松散脱落的情况;有利于包装盒的生产,有利于提升包装盒的生产效率。

pack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装盒
本技术涉及包装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包装盒。
技术介绍
电器产品一般都具有电源线等附件,附件一般采用附件包装盒进行收纳,为了将各种附件放置整齐,往往采用内衬将包装盒的盒腔分隔成多个与不同附件匹配的小腔,现有附件包装盒的盒体与内衬大多为分离设计,这样包装盒的零件数量较多,不利于附件包装盒的生产,且在装配后容易导致盒体与内衬配合不良,导致内衬在盒体内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生产的包装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包装盒为一体成型盒,包装盒包括依次折弯连接的外盒盖、外盒体和内衬,外盒体包括底壁以及分别折弯连接于底壁四周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相对,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相对;外盒盖包括折弯连接于第一侧壁的顶壁,顶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及底壁围成包装盒的盒腔;内衬包括第一平折段、第一竖折段、第二平折段和第二竖折段,内衬从第三侧壁弯折于盒腔内,第三侧壁、第一平折段、第一竖折段及第二平折段依次折弯连接,第一平折段位于盒腔的靠近顶壁的一侧,第二平折段位于盒腔的靠近底壁的一侧,第一竖折段将盒腔分隔为靠近第一侧壁的明腔和靠近第三侧壁的暗腔,第二竖折段折弯连接于第二平折段上,第二竖折段将明腔分隔为靠近第二侧壁的第一腔和靠近第四侧壁的第二腔。由上可见,本技术通过对包装和的结构设计,整个包装盒仅采用一个零件形成,并且分隔出暗腔、第一腔和第二腔用于放置不同的电器附件,满足使用要求,尤其是第二竖折段的设置将明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有利于规范不同附件的放置规律,且不额外增加零部件数量,这样一方面由于包装盒为一体成型盒,不会出现多个零部件松散脱落的情况;另一方面,零部件数量减少也有利于包装盒的生产,有利于提升包装盒的生产效率;本技术中,两个段/壁/部折弯连接是指:该两个段/壁/部原本属于同一平直板体,将该平直板体绕分界折线弯折形成该两个段/壁/部。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平折段上开设有贯通第一平折段的透视窗口。由上可见,这样便于通过透视窗口检查暗腔内的附件放置情况。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内衬还包括第三竖折段,第三侧壁、第一平折段、第一竖折段、第二平折段及第三竖折段依次折弯连接,第三竖折段与第一侧壁贴合。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竖折段上开设有插接口和/或第三竖折段上开设有插接口,第二竖折段嵌于插接口中。由上可见,这样有利于使第二竖折段固定在装配位置,有利于包装盒结构稳定。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沿从第一侧壁指向第二侧壁的方向,第二竖折段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二平折段的宽度尺寸。由上可见,这样有利于第二竖折段更好的嵌入第一竖折段及第二竖折段上的插接口中。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侧壁包括第一主体段、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第一主体段与底壁折弯连接,沿从第二侧壁指向第四侧壁的方向,第一连接耳折弯连接于第一主体段的后端,第二连接耳折弯连接于第一主体段的前端,第一连接耳与第二侧壁连接,第二连接耳与第四侧壁连接;和/或,第三侧壁包括第三主体段、第三连接耳和第四连接耳,第三主体段与底壁折弯连接,沿从第二侧壁指向第四侧壁的方向,第三连接耳折弯连接于第三主体段的后端,第四连接耳折弯连接于第三主体段的前端,第三连接耳与第二侧壁连接,第四连接耳与第四侧壁连接。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侧壁包括第二主体段和第一翻折段,底壁、第二主体段及第一翻折段依次折弯连接,第一翻折段与第二主体段主面相对;和/或,第四侧壁包括第四主体段和第二翻折段,底壁、第四主体段及第二翻折段依次折弯连接,第二翻折段与第四主体段主面相对。进一步的方案是,底壁的邻接第二主体段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插接口,第一翻折段插接于第一插接口中;底壁的邻接第四主体段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插接口,第二翻折段插接于第二插接口中。进一步的方案是,外盒盖还包括第五连接耳和第六连接耳,沿从第二侧壁指向第四侧壁的方向,第五连接耳折弯连接于顶壁的后端,第六连接耳折弯连接于顶壁的前端,第五连接耳及第六连接耳均插于盒腔中,第五连接耳插接于第二侧壁与内衬之间,第六连接耳插接于第四侧壁与内衬之间。进一步的方案是,盒盖还包括前侧壁,前侧壁包括第五主体段、第七连接耳和第八连接耳,第一侧壁、顶壁及第五主体段依次折弯连接,第五主体段覆盖在第三侧壁外侧;沿从第二侧壁指向第四侧壁的方向,第七连接耳折弯连接于第五主体段的后端,第八连接耳折弯连接于第五主体段的前端,第七连接耳插接于第二主体段与第一翻折段之间,第八连接耳插接于第四主体段与第二翻折段之间。附图说明图1是生产本技术包装盒的纸板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包装盒实施例的外盒盖打开且内衬翻出盒腔的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包装盒实施例的外盒盖打开且内衬从盒腔翻起的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包装盒实施例的外盒盖打开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包装盒实施例: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包装盒通过如图1所示的整块纸板折叠而成,本实施例将该整块纸板置于XOY平面内进行描述,X轴方向为图1视角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为图1视角的上下方向,该整块纸板由盒盖板1、盒体板2和内衬板3组成,盒盖板1、盒体板2和内衬板3沿X轴正向(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分布,盒盖板1折叠形成包装盒的外盒盖4,盒体板2折叠形成包装盒的外盒体5,内衬板3折叠形成包装盒的内衬6。请参照图1,盒体板2具有底部21、第四侧部22、第五侧部23、第六侧部24和第七侧部25,底部21呈矩形,第四侧部22邻接于底部21的左侧,第五侧部23邻接于底部21的上侧,第六侧部24邻接于底部21的右侧,第七侧部25邻接于底部21的下侧。盒体板2上的底部21对应为形成的外盒体5的底壁51,在盒体板2的基础上,第四侧部22翻折形成第一侧壁52,第五侧部23翻折形成第二侧壁53,第六侧部24翻折形成第三侧壁54,第七侧部25翻折形成第四侧壁55,盒体板2的第四侧部22、第五侧部23、第六侧部24及第七侧部25均朝底部21的同侧(形成包装盒的盒腔7内侧)翻折,第一侧壁52、第二侧壁53、第三侧壁54、第四侧壁55及底壁51组成外盒体5。具体地,第四侧部22具有第一段221、第二段222和第三段223,第一段221邻接于底部21的左侧,第二段222邻接于第一段221的上侧,第三段223邻接于第一段221的下侧。将第二段222相对于第一段221翻折90°形成第一连接耳(图中未示出),将第三段223相对于第一段221翻折90°形成第二连接耳(图中未示出),第二段222及第三段223朝第一段221的同侧(形成包装盒的盒腔7内侧)翻折,将第一段221相对于底部21翻折90°形成第一主体段521,第一主体段521、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组成第一侧壁52。具体地,第六侧部24具有第六段241、第七段242和第八段243,第六段241邻接于底部21的右侧,第七段242邻接于第六段241的上侧,第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包装盒,其特征在于:/n所述包装盒为一体成型盒,所述包装盒包括依次折弯连接的外盒盖、外盒体和内衬,所述外盒体包括底壁以及分别折弯连接于所述底壁四周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n所述外盒盖包括折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壁,所述顶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及所述底壁围成所述包装盒的盒腔;/n所述内衬包括第一平折段、第一竖折段、第二平折段和第二竖折段,所述内衬从所述第三侧壁弯折于所述盒腔内,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一平折段、所述第一竖折段及所述第二平折段依次折弯连接,所述第一平折段位于所述盒腔的靠近所述顶壁一侧,所述第二平折段位于所述盒腔的靠近所述底壁一侧,所述第一竖折段将所述盒腔分隔为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明腔和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暗腔,所述第二竖折段折弯连接于所述第二平折段上,所述第二竖折段将所述明腔分隔为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腔和靠近所述第四侧壁的第二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装盒为一体成型盒,所述包装盒包括依次折弯连接的外盒盖、外盒体和内衬,所述外盒体包括底壁以及分别折弯连接于所述底壁四周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
所述外盒盖包括折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壁,所述顶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及所述底壁围成所述包装盒的盒腔;
所述内衬包括第一平折段、第一竖折段、第二平折段和第二竖折段,所述内衬从所述第三侧壁弯折于所述盒腔内,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一平折段、所述第一竖折段及所述第二平折段依次折弯连接,所述第一平折段位于所述盒腔的靠近所述顶壁一侧,所述第二平折段位于所述盒腔的靠近所述底壁一侧,所述第一竖折段将所述盒腔分隔为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明腔和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暗腔,所述第二竖折段折弯连接于所述第二平折段上,所述第二竖折段将所述明腔分隔为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腔和靠近所述第四侧壁的第二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折段上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平折段的透视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衬还包括第三竖折段,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一平折段、所述第一竖折段、所述第二平折段及所述第三竖折段依次折弯连接,所述第三竖折段与所述第一侧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竖折段上开设有插接口和/或所述第三竖折段上开设有插接口,所述第二竖折段嵌于所述插接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沿从所述第一侧壁指向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二竖折段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平折段的宽度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主体段、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主体段与所述底壁折弯连接,沿从所述第二侧壁指向所述第四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耳折弯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段的后端,所述第二连接耳折弯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施国栋程海瑞汤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