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通信综合缆线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68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通信综合缆线管廊,属于缆线管廊的技术领域。一种电力通信综合缆线管廊包括管廊标准段、直线综合井、电力三通综合井、电力四通综合井以及分线通信综合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管廊标准段分为电力管线孔室和通信管线孔室,并设有包括电力直线综合井和通信综合井的直线综合井,于道路的转弯和交叉口处的管廊标准段之间设有电力三通综合井或电力四通综合井来实现电力管线交叉分支,通过分线综合井分离通信管线后采用排管方式敷设,电力直线综合井的电力井壁外侧外挂与管廊标准段中通信管线孔室尺寸一致的通信管线箱体,通信综合井的通信井壁外侧外挂与管廊标准段中电力管线孔室尺寸一致的电力管线箱体,缩小了断面,降低了造价,便于建设。

A comprehensive cable gallery for power commun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通信综合缆线管廊
本专利技术涉及缆线管廊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力通信综合缆线管廊。
技术介绍
在市政电力和通信排管时,由于两者分属不同的管线单位,导致了两者的设计和施工由不同的单位实施,因此,合理对两种管线进行敷设是目前市政建设主管部门所面对的问题。目前,市面上的电力管线和通信管线一般采用套管或排管敷设来进行,部分也采用了缆沟的方式进行敷设,但是,上述方式均需要将电力管线和通信管线分开敷设,导致建造成本高,占用地下空间大的问题。虽然市场上已经使用综合管廊来实现对管线的集中敷设,但是,现有的综合管廊的断面大,同样存在造价昂贵的问题,使得与道路同步建设的管廊经常只能实施其中部分路段,不能保证规划建设与道路工程范围相同长度的综合管廊,导致在同一片区里的道路下形成综合管廊和传统电力和通信排管并存的缺陷,造成服务水平大打折扣,后期管养难度大幅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电力通信综合缆线管廊,以包括有电力管线孔室和通信管线孔室的管廊标准段,并于管廊标准段上设置有电力直线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通信综合缆线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廊标准段、直线综合井、电力三通综合井、电力四通综合井以及分线通信综合井,其中,/n所述管廊标准段敷设于道路车行道或人行道或绿化带下方,所述管廊标准段的横截面呈矩形箱体设置,所述管廊标准段包括外部的管壁和内部的分隔墙,所述管壁的横截面呈“口”字形设置,所述分隔墙竖直设置于所述管壁内并连接所述管壁的顶板和底板,且所述分隔墙将所述管壁的内空分隔成并列设置的电力管线孔室和通信管线孔室;/n所述直线综合井设置于每一所述管廊标准段上,用于管线接入接出、线缆的敷设和检修,且所述直线综合井包括呈前后位置分布的电力直线综合井和通信综合井;/n所述电力三通综合井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通信综合缆线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廊标准段、直线综合井、电力三通综合井、电力四通综合井以及分线通信综合井,其中,
所述管廊标准段敷设于道路车行道或人行道或绿化带下方,所述管廊标准段的横截面呈矩形箱体设置,所述管廊标准段包括外部的管壁和内部的分隔墙,所述管壁的横截面呈“口”字形设置,所述分隔墙竖直设置于所述管壁内并连接所述管壁的顶板和底板,且所述分隔墙将所述管壁的内空分隔成并列设置的电力管线孔室和通信管线孔室;
所述直线综合井设置于每一所述管廊标准段上,用于管线接入接出、线缆的敷设和检修,且所述直线综合井包括呈前后位置分布的电力直线综合井和通信综合井;
所述电力三通综合井设置于道路转弯处的两条呈交叉设置的所述管廊标准段之间或T型道路交叉口处的三条呈交叉设置的所述管廊标准段之间;
所述电力四通综合井设置于十字道路交叉口处的四条呈交叉设置的所述管廊标准段之间;
所述分线通信综合井设置于所述管廊标准段上且位于靠近与之连接的所述电力三通综合井或所述电力四通综合井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通信综合缆线管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管廊标准段的间距为80~100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通信综合缆线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呈矩形箱体设置的所述管廊标准段的宽度为2.0~3.5m,高度为0.70~0.8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通信综合缆线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墙设置有两道,且两道所述分隔墙之间设置有孔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通信综合缆线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直线综合井包括呈矩形设置的电力井壁和位于所述电力井壁外侧的外挂通信管线箱体,且所述电力直线综合井的所述电力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管廊标准段中的所述电力管线孔室连通的电力管线接入孔,同时,所述外挂通信管线箱体与所述管廊标准段中的所述通信管线孔室的尺寸一致且相互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琦肖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