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341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污泥在最上层翻板结构上处理完成后,控制最上层翻板结构翻转,将位于最上层翻板结构上的污泥自动落入第二层翻板结构上,进行进一步处理,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翻板本体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转动,支撑结构固定在罐体的内侧壁上,当翻板本体位于水平位置时,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翻板本体。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利用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的翻板本体转动,以此来实现翻板本体的翻转功能,在翻板为于工作状态时,支撑结构开始工作,支撑结构的工作端抵持上述翻板本体,以保证翻板本体相对罐体的稳定性。

A flap structure for sludge treatment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随之发展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在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剩余产物,污泥只有10%左右通过堆肥等技术处理后回用到土地,大约20%以上采用填埋,另有更少量采用焚烧和建材利用等,其余大部分随意外运,随处处置,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的发展环境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国外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已相对成熟,如欧洲主要方式是填埋和土地利用,北美地区一直是农用为主,日本以焚烧后做建材为主、农用与填埋为辅;现有的污泥处理设备中的,用于污泥发酵的层为固定层,当污泥发酵完成后,才对位于发酵层底板上的污泥铲除,并将铲除后的放置在下一发酵层内继续处理,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泥处理装置对污泥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包括:罐体、多个翻板结构;各所述翻板结构均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各所述翻板结构相互平行,且各所述翻板结构均平行于所述罐体的底壁;所述翻板结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转轴、翻板本体、支撑结构;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所述翻板本体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支撑结构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当所述翻板本体位于水平位置时,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翻板本体。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的连接件为齿轮组、传动带、链条中的任一种。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气缸、支撑板、滑块、滑轨;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罐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气缸的工作端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翻板结构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翻板本体的底面上,其中,所述底面为所述翻板本体朝向所述罐体底壁的一面,当所述翻板本体与所述罐体底壁平行时,所述限位结构的工作端接触所述罐体1的内侧壁。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转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轴支架、第二转轴、支撑杆;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转动电机的工作端,所述转轴支架固定在所述翻板本体的底面上,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转动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当所述翻板本体与所述罐体底壁平行时,所述转动电机转动,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传动所述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设置在转轴上的支撑杆转动,直至所述支撑杆垂直于所述翻板本体的板面,所述电机停转,此时,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罐体的内侧壁接触。可选的,在所述翻板本体上设置有凹槽,在所述支撑结构的工作端设置有凸起;当所述翻板本体与所述罐体底壁平行时,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凸起位于所述凹槽内。可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所述支撑结构。可选的,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电源为所述翻板结构供电。可选的,所述电源为外接电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中的任一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包括罐体和多个翻板结构,各翻板结构均设置在罐体的内侧壁上;各翻板结构相互平行,且各翻板结构均平行于罐体的底壁;在实际应用中,污泥在最上层翻板结构上处理完成后,控制最上层翻板结构翻转,将位于最上层翻板结构上的污泥自动落入第二层翻板结构上,进行进一步处理,上述翻板结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转轴、翻板本体、支撑结构;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翻板本体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转动,支撑结构固定在罐体的内侧壁上,当翻板本体位于水平位置时,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翻板本体。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利用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的翻板本体转动,以此来实现翻板本体的翻转功能,在翻板为于工作状态时,支撑结构开始工作,支撑结构的工作端抵持上述翻板本体,以保证翻板本体相对罐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凹槽与凸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泥处理装置对污泥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请参见图1-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包括:罐体1、多个翻板结构2;各所述翻板结构2均设置在所述罐体1的内侧壁上;各所述翻板结构2相互平行,且各所述翻板结构2均平行于所述罐体1的底壁;所述翻板结构2包括驱动电机3、第一转轴4、翻板本体5、支撑结构6;所述第一转轴4转动设置在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所述翻板本体5与所述第一转轴4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驱动所述第一转轴4转动,所述支撑结构6固定在所述罐体1的内侧壁上,当所述翻板本体5位于水平位置时,所述支撑结构6用于支撑所述翻板本体5。具体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包括罐体1和多个翻板结构2,各翻板结构2均设置在罐体1的内侧壁上;各翻板结构2相互平行,且各翻板结构2均平行于罐体1的底壁;在实际应用中,污泥在最上层翻板结构2上处理完成后,控制最上层翻板结构2翻转,将位于最上层翻板结构2上的污泥自动落入第二层翻板结构2上,进行进一步处理,上述翻板结构2包括驱动电机3、第一转轴4、翻板本体5、支撑结构6;第一转轴4转动设置在罐体1的侧壁上,翻板本体5与第一转轴4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驱动第一转轴4转动,支撑结构6固定在罐体1的内侧壁上,当翻板本体5位于水平位置时,支撑结构6用于支撑所述翻板本体5。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利用驱动电机3带动第一转轴4转动,进而带动固定在第一转轴4上的翻板本体5转动,以此来实现翻板本体5的翻转功能,在翻板为于工作状态时,支撑结构6开始工作,支撑结构6的工作端抵持上述翻板本体5,以保证翻板本体5相对罐体1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3与所述第一转轴4之间的连接件7为齿轮组、传动带、链条中的任一种。在实际应用中,传动带、齿轮组、链条均可实现电机与转轴之间的动力传递,具体采用哪一种传递结构,用户可以自行选择。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6包括气缸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多个翻板结构;/n各所述翻板结构均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各所述翻板结构相互平行,且各所述翻板结构均平行于所述罐体的底壁;/n所述翻板结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转轴、翻板本体、支撑结构;/n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所述翻板本体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支撑结构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当所述翻板本体位于水平位置时,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翻板本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多个翻板结构;
各所述翻板结构均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各所述翻板结构相互平行,且各所述翻板结构均平行于所述罐体的底壁;
所述翻板结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转轴、翻板本体、支撑结构;
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所述翻板本体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支撑结构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当所述翻板本体位于水平位置时,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翻板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的连接件为齿轮组、传动带、链条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气缸、支撑板、滑块、滑轨;
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罐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气缸的工作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泥处理罐的翻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结构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翻板本体的底面上,其中,所述底面为所述翻板本体朝向所述罐体底壁的一面,当所述翻板本体与所述罐体1底壁平行时,所述限位结构的工作端接触所述罐体的内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穗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金清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