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卫星组批发射的连接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对接机构和锁定机构;对接机构与卫星本体连接,多个对接机构重叠设置,相邻两个对接机构之间、最底部一个对接机构与底座之间均设有弹性机构,相邻的两个对接机构通过弹性机构抵接,最底部一个对接机构通过弹性机构与底座抵接;底座通过锁定机构与对接机构连接,锁定机构用于使对接机构固定于底座上。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案可同时实现大批量卫星的发射,大大降低发射成本,为卫星批量化发射和星座建设提供保障;设计满足一箭多星发射的可扩展性和卫星设计制造的统一性,发射前各卫星的组装方便,要求宽松,发射过程中满足安全性要求,在轨解锁安全方便。
A connection and separation device for satellite group lau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星组批发射的连接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卫星组批发射的连接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卫星与火箭的连接解锁结构是卫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为卫星发射提供固定支撑,另一方面在卫星与火箭分离时提供解锁动力。当前卫星发射以单星发射为主,多星发射时,各卫星与分配器均有独立的接口,其连接分离方法简单、应用广泛且技术成熟。随着卫星及星座的急速发展,卫星数量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卫星的数量需求达到数万颗,原来的独立发射方式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传统的卫星发射连接分离方式设计具有以下不足:(1)火箭包络内,需要额外设计分配器供多星发射,卫星发射空间利用率低;(2)每个卫星需要设计单独的连接分离结构及火工品,结构复杂,不利于批量化生产;(3)分离流程复杂,不利于卫星在轨进行星座的布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一箭多星发射大批量卫星的连接分离装置,弥补现阶段卫星发射方式和连接分离结构的不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卫星组批发射的连接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对接机构和锁定机构;所述对接机构与卫星本体连接,多个所述对接机构重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对接机构之间、最底部一个所述对接机构与所述底座之间均设有弹性机构,相邻的两个所述对接机构通过所述弹性机构抵接,最底部一个所述对接机构通过所述弹性机构与所述底座抵接;所述底座通过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对接机构连接,所述锁定机构用于使所述对接机构固定于底座上。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和所述对接机构的一端均设有限位卡槽,所述对接机构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限位卡槽相配合的卡环。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机构为弹簧。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为绳索。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绳索收纳机构,所述绳索的低位端与所述绳索收纳机构连接,所述绳索收纳机构用于在所述绳索断开后回收绳索。进一步地,所述绳索收纳机构包括收纳盒、卷线轴和扭簧,所述收纳盒固定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绳索的低位端缠绕于所述卷线轴的周壁,所述卷线轴的端部与所述收纳盒可旋转连接,所述扭簧设于卷线轴与所述收纳盒之间,所述扭簧用于驱动所述卷线轴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机构的中部设有让位腔,所述让位腔贯穿所述对接机构,最顶部一个所述对接机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固定桩,所述绳索的高位端穿过多个所述对接机构的让位腔并与所述固定桩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解锁机构,在解锁卫星本体时,所述解锁机构用于断开所述绳索。进一步地,所述解锁机构为火工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从卫星发射前的连接、固定,到发射后星箭分离时的解锁、弹出和附属物的收纳处理,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量,实现卫星发射的安全可靠及在轨解锁的安全方便,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案可同时实现大批量卫星的发射,大大降低发射成本,为卫星批量化发射和星座建设提供保障;(2)设计满足一箭多星发射的可扩展性,卫星发射数量可根据发射需求进行变化,设备适应性强;(3)满足卫星设计制造的统一性,各卫星接口保持一致,便于卫星的设计、生产及发射时的总体布控;(4)满足卫星连接与分离的简易和安全性,发射前各卫星的组装方便,要求宽松,发射过程中满足安全性要求,在轨解锁安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机构与对接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绳索收纳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卫星本体,2-固定桩,3-对接机构,31-限位卡槽,32-卡环,33-让位腔,4-第一弹性机构,5-绳索收纳机构,51-收纳盒,52-卷线轴,53-扭簧,6-底座,7-第二弹性机构,8-锁定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卫星组批发射的连接分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6、对接机构3、锁定机构8和解锁机构;对接机构3与卫星本体1连接,多个对接机构3重叠设置,相邻两个对接机构3之间、最底部一个对接机构3与底座6之间均设有弹性机构,相邻的两个对接机构3通过弹性机构抵接,最底部一个对接机构3(即靠近底座6的那个对接机构3)通过弹性机构与底座6抵接。底座6通过锁定机构8与对接机构3连接,锁定机构8用于使对接机构3固定于底座6上,此时弹性机构内储存有弹性势能,弹性机构一方面起到缓冲的作用,一方面为卫星在轨解锁提供动力。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对接机构3圆柱体形,每个卫星本体1的四个角上均设置对接机构3,卫星本体1之间通过四个对接机构3连接。相邻的对接机构3之间是第一弹性机构4,最底部一个对接机构3与底座6之间为第二弹性机构7,第一弹性机构4和第二弹性机构7结构相同,第一弹性机构4和第二弹性机构7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尺寸、弹力等参数相同或不同的工件。为了防止装配过程中卫星本体1的滑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对接机构3之间、对接机构3与底座6之间均采用内嵌结构连接。具体地,如图2所示,底座6的顶部和对接机构3的一端均设有限位卡槽31,对接机构3的另一端设有与限位卡槽31相配合的卡环32,重叠设置时,上方一个对接机构3的卡环32卡设在下方一个对接机构3的限位卡槽31内。同样参考图2,弹性机构可以采用弹簧实现,弹簧设在限位卡槽31内,锁紧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卡槽31底部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上一个对接机构3的32卡环底部抵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机构8为绳索,锁定时绳索处于绷紧的状态。底座6上设有绳索收纳机构5,绳索的低位端与绳索收纳机构5连接,绳索收纳机构5用于在绳索断开后回收绳索。具体地,请参考图3,绳索收纳机构5包括收纳盒51、卷线轴52和扭簧53,收纳盒51固定设于底座6,绳索的低位端缠绕于卷线轴52的周壁,卷线轴52的端部与收纳盒51可旋转连接,扭簧53设于卷线轴52与收纳盒51之间,扭簧53用于驱动卷线轴52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为了进一步提升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接机构3的中部设有让位腔33,让位腔33贯穿对接机构3,最顶部一个对接机构3远离底座6的一端固定设有固定桩2,绳索的高位端穿过多个对接机构3的让位腔33并与固定桩2连接(如图2所示)。在解锁卫星本体1时,解锁机构用于断开绳索,考虑到解锁机构是用于卫星发射装置,所以解锁机构采用现有的火工品实现,通过解锁机构断开绳索靠近固定桩2的一端。绳索断开后,扭簧53驱动卷线轴52转动,绳索逐步缠绕在卷线轴52上,达到回收绳索的目的,防止绳索杂物对卫星产生影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顶部”、“底部”、“低位”和“高位”等方位词只是出于便于结合附图描述各个部件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需要,并非绝对的顶部、底部、低位和高位。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卫星发射前:将对接机构3、卫星本体1、弹性装置按照装配顺序进行装配,将绳索穿过让位腔33,使其一端固定于固定桩2,另一端固定于绳索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卫星组批发射的连接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对接机构和锁定机构;所述对接机构与卫星本体连接,多个所述对接机构重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对接机构之间、最底部一个所述对接机构与所述底座之间均设有弹性机构,相邻的两个所述对接机构通过所述弹性机构抵接,最底部一个所述对接机构通过所述弹性机构与所述底座抵接;所述底座通过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对接机构连接,所述锁定机构用于使所述对接机构固定于底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组批发射的连接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对接机构和锁定机构;所述对接机构与卫星本体连接,多个所述对接机构重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对接机构之间、最底部一个所述对接机构与所述底座之间均设有弹性机构,相邻的两个所述对接机构通过所述弹性机构抵接,最底部一个所述对接机构通过所述弹性机构与所述底座抵接;所述底座通过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对接机构连接,所述锁定机构用于使所述对接机构固定于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组批发射的连接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的顶部和所述对接机构的一端均设有限位卡槽,所述对接机构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限位卡槽相配合的卡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组批发射的连接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机构为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组批发射的连接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锁定机构为绳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卫星组批发射的连接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上设有绳索收纳机构,所述绳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增俊,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