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童车的
,尤其涉及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
技术介绍
童车是婴儿的“交通工具”,需要有人协助推着或者拉着才能走的车子。是辅助家长携带婴儿上街、散步的必须交通工具。随着童车的发展,其便携性能得到家长的重视。由于童车其展开时体积较大,通常都设置可折叠车架的方式对其进行折叠收合以方便携带运输或存放。现有的童车其折叠后由于着地点一般依靠前轮与后轮,而前轮与后轮由于自身能滚动,而且前后轮的高度一般是有差别的,导致童车收折后车架不能站立放置,一般都需要平放,但平面其占用面积大,而且也不会在平放的折叠童车上堆叠东西,导致其放置及其不方便,若改为站立放置,由于其自身站不稳,则需要额外放置其他物品作为支撑其站立,导致童车的存放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童车收折后车架无法站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包括下车架、铰接在下车架上可相对下车架转动使童车收折的上车架、设于 ...
【技术保护点】
1.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包括下车架(2)、铰接在下车架(2)上可相对下车架(2)转动使童车收折的上车架(1)、设于上车架(1)上的座椅(3),所述下车架(2)包括设有前轮(211)的下前车架(21)和设有后轮(221)的下后车架(22),且所述上车架(1)上端还铰接有扶手架(101),其特征在于,童车收折后,所述扶手架(101)与上车架(1)的铰接处(1a)与前轮(211)形成支点或扶手架(101)与上车架(1)的铰接处(1a)与后轮(221)形成支点使童车保持站立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包括下车架(2)、铰接在下车架(2)上可相对下车架(2)转动使童车收折的上车架(1)、设于上车架(1)上的座椅(3),所述下车架(2)包括设有前轮(211)的下前车架(21)和设有后轮(221)的下后车架(22),且所述上车架(1)上端还铰接有扶手架(101),其特征在于,童车收折后,所述扶手架(101)与上车架(1)的铰接处(1a)与前轮(211)形成支点或扶手架(101)与上车架(1)的铰接处(1a)与后轮(221)形成支点使童车保持站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3)铰接在上车架(1)上,且座椅(3)上设有与下后车架(22)铰接的第一铰接连杆(231),所述第一铰接连杆(231)的一端上还铰接有与下前车架(21)铰接的第二铰接连杆(232),童车收折时,以后轮(221)为支点使前轮(211)悬空,前轮(211)悬空时在自重下会自动翻转180°,且上车架(1)带动座椅(3)向下后车架(22)方向转动,通过第一铰接连杆(231)和第二铰接连杆(232)带动下前车架(21)向下后车架(22)方向转动形成联动收合,且收合后翻转的前轮与扶手架(101)和上车架(1)的铰接处(1a)形成与地面接触的支点使童车保持站立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连杆(231)与下后车架(22)铰接处还设有扭簧(233),所述扭簧(233)的一侧沿第一铰接连杆(231)向上延伸,且端部具有环扣部套设在所述第一铰接连杆(2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后车架(22)与上车架(1)和下前车架(21)设有限制上车架(1)和下前车架(21)转动的收折锁定结构,且所述扶手架(101)上设有限制扶手架(101)相对上车架(1)转动且解锁转动后可解锁所述收折锁定结构的联动锁定结构,扶手架(101)上还设有用于解锁所述联动锁定结构的解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合后可站立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架(1)的下端设有第一铰接件(11),所述下前车架(21)上端设有第二铰接件(12),所述下后车架上端设有第三铰接件(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诗,郭振明,张世强,伍晓霞,梁丽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特凯斯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