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内螺旋槽的漩涡入料两段重介质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97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内螺旋槽的漩涡入料两段重介质旋流器,包括带多入口环形腔的给料漏斗、一段旋流器和二段旋流器,多入口环形腔内部设有多个相对于腔体中心呈对称且等分分布的倾斜导流结构,一段旋流器包括串联的中空圆柱段和中空圆台段,中空圆柱段一端设有精煤出口且一端外壁上设有与内部连通的大小合介管,中空圆台段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给料漏斗连接,中空圆柱段和中空圆台段内部设有与大小合介管相切的内螺旋槽,二段旋流器包括串联圆筒段和中空圆锥段,圆筒段通过管道与中空圆台段连接,圆筒段一端设有中煤出口,中空圆锥段另一端设有矸石出口。本申请能使原煤在给料漏斗中和悬浮液充分接触保证润湿和分散均匀,并使旋流器内部流场稳定。

A two-stage dense medium hydrocyclone with inner spiral gro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内螺旋槽的漩涡入料两段重介质旋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用分选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带内螺旋槽的漩涡入料两段重介质旋流器。
技术介绍
选煤是煤炭工业生产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各类选煤设备中,重介质旋流器具有比其它选煤设备体积小、本身无运动部件、处理量大、分选效率高等特点,因此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目前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均采用中心给料方式,悬浮液和原煤分开给入旋流器内,悬浮液在一定压力下由泵给入,从而在旋流器内部形成一定的速度场和密度场,原煤依靠重力给入旋流器,避免了原煤的过粉碎,减小了管道、设备的磨损。但是.原煤由自重进入旋流器后,由于原煤入口临近一段旋流器的中矸出口,因而可能造成部分原煤还未经分选便直接进入了二段,从而使部分精煤流失。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选原煤由中心向器壁按密度分层,低密度产物随中心内螺旋流由溢流口排出,高密度重产物很快到达器壁,并从给料端的周边沿切向排出,而中间密度产物会在距离旋流器周边排料口不远处形成一个动平衡的阻挡层,部分原煤在这里进行二次分选。由于中心给料方式的旋流器在远离中心而靠近器壁的切向速度较低,故在原煤进行二次分选时,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明显要低于在中心处的离心力,因而细粒重产物、中间密度产物与轻产物分离精度降低,从而造成轻、重产物相互搀杂。这是其分选细粒级煤精度低、效率低以及精煤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如何解决中心给料方式的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精煤污染问题是众多选煤厂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选煤厂也进行了尝试性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各厂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严格控制悬浮液的给入压力和原煤给入量;在原煤给入旋流器前设置结构合理的给料漏斗。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现有措施易导致原煤在给料漏斗中和悬浮液混合效果不佳,原煤不能得到充分润湿,而且在原煤从皮带轮处落下时,并不能保证原煤进入给料漏斗时足够均匀分散,不利于解决精煤污染的问题;同时,因为双悬浮液入口流量不同等原因,旋流器内部压降和内部流场也很不稳定,因而严重影响了旋流器的工作性能,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原煤在给料漏斗润湿不充分,分散不够均匀,以及旋流器内部流场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内螺旋槽的漩涡入料两段重介质旋流器,该旋流器通过设置内螺旋槽来提高旋流器内部流场稳定性,并通过设置在给料漏斗上的多入口环形腔,来增加原煤的润湿效果和分散均匀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内螺旋槽的漩涡入料两段重介质旋流器,包括带多入口环形腔的给料漏斗、一段旋流器和二段旋流器,所述多入口环形腔的入口包括原煤入口和多个重悬浮液入口,所述多入口环形腔的内部设有多个相对于腔体中心呈对称且等分分布的倾斜导流结构,所述一段旋流器包括中空圆柱段和中空圆台段,所述中空圆柱段一端设有精煤出口,所述中空圆柱段一端外壁上还设有与中空圆柱段内部连通的大合介管和小合介管,所述中空圆柱段另一端与中空圆台段一端串联,所述中空圆台段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给料漏斗连接,所述中空圆柱段和中空圆台段内表面设有与大小合介管相切的内螺旋槽,所述二段旋流器包括圆筒段和中空圆锥段,所述圆筒段通过管道与靠近中空圆台段另一端连接,所述圆筒段一端设有中煤出口,另一端与所述中空圆锥段一端串联,所述中空圆锥段另一端设有矸石出口。进一步,所述倾斜导流结构的形状为三角柱。进一步,所述三角柱截面的顶角为20~35°。进一步,所述三角柱的个数为8~14个。进一步,所述中空圆柱段占一段旋流器总长度40~50%,所述中空圆台段占一段旋流器总长度60~50%。进一步,所述中空圆台段的锥角为20~30°。进一步,所述内螺旋槽的槽体截面弦长与大合介管的管径相同。进一步,所述圆筒段占二段旋流器总长度40~50%,所述中空圆锥段占二段旋流器总长度60~50%。进一步,所述中空圆锥段的锥角为15~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内螺旋槽的漩涡入料两段重介质旋流器具有以下优点:1、多入口环形腔设置在给料漏斗上,多入口环形腔的内部设有多个相对于腔体中心呈对称且等分分布的倾斜导流结构,在此结构作用下,重悬浮液入口进入的介质液将形成漩涡入流,在原煤进入给料漏斗时会随漩涡旋转,因而进料更均匀,旋流器分选效率更高;2、多入口环形腔内的倾斜导流结构将环形腔分为多个相对于给料漏斗中心轴线对称的入口流道,使得悬浮液形成漩涡冲击,并带动给料漏斗内的原煤,进而使得悬浮液和原煤充分接触,原煤润湿效果更好,重介质旋流器的入料也更加均匀;3、中空圆柱段和中空圆台段内表面设置的与大小合介管相切的内螺旋槽,将引导悬浮液形成螺旋流场,可使得重介质旋流器的内部流场更加稳定;4、大小合介管入口与内螺旋槽相切,由此可以减少冲击,有利于引导悬浮液。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带内螺旋槽的漩涡入料两段重介质旋流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段旋流器内部设置的内螺旋槽示意图。图3是图1中多入口环形腔A-A剖面的局部视图。图中,1、多入口环形腔;10、原煤入口;11、重悬浮液入口;12、倾斜导流结构;2、给料漏斗;3、一段旋流器;31、中空圆柱段;32、中空圆台段;33、精煤出口;34、大合介管;35、小合介管;36、内螺旋槽;4、二段旋流器;41、圆筒段;42、中空圆锥段;43、中煤出口;44、矸石出口;5、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内螺旋槽的漩涡入料两段重介质旋流器,包括带多入口环形腔1的给料漏斗2、一段旋流器3和二段旋流器4,所述多入口环形腔1的入口包括原煤入口10和多个重悬浮液入口11,所述多入口环形腔1的内部设有多个相对于腔体中心呈对称且等分分布的倾斜导流结构12,所述一段旋流器3包括中空圆柱段31和中空圆台段32,所述中空圆柱段31一端设有精煤出口33,所述中空圆柱段31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内螺旋槽的漩涡入料两段重介质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多入口环形腔的给料漏斗、一段旋流器和二段旋流器,所述多入口环形腔的入口包括原煤入口和多个重悬浮液入口,所述多入口环形腔的内部设有多个相对于腔体中心呈对称且等分分布的倾斜导流结构,所述一段旋流器包括中空圆柱段和中空圆台段,所述中空圆柱段一端设有精煤出口,所述中空圆柱段一端外壁上还设有与中空圆柱段内部连通的大合介管和小合介管,所述中空圆柱段另一端与中空圆台段一端串联,所述中空圆台段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给料漏斗连接,所述中空圆柱段和中空圆台段内表面设有与大小合介管相切的内螺旋槽,所述二段旋流器包括圆筒段和中空圆锥段,所述圆筒段通过管道与靠近中空圆台段另一端连接,所述圆筒段一端设有中煤出口,另一端与所述中空圆锥段一端串联,所述中空圆锥段另一端设有矸石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内螺旋槽的漩涡入料两段重介质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多入口环形腔的给料漏斗、一段旋流器和二段旋流器,所述多入口环形腔的入口包括原煤入口和多个重悬浮液入口,所述多入口环形腔的内部设有多个相对于腔体中心呈对称且等分分布的倾斜导流结构,所述一段旋流器包括中空圆柱段和中空圆台段,所述中空圆柱段一端设有精煤出口,所述中空圆柱段一端外壁上还设有与中空圆柱段内部连通的大合介管和小合介管,所述中空圆柱段另一端与中空圆台段一端串联,所述中空圆台段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给料漏斗连接,所述中空圆柱段和中空圆台段内表面设有与大小合介管相切的内螺旋槽,所述二段旋流器包括圆筒段和中空圆锥段,所述圆筒段通过管道与靠近中空圆台段另一端连接,所述圆筒段一端设有中煤出口,另一端与所述中空圆锥段一端串联,所述中空圆锥段另一端设有矸石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内螺旋槽的漩涡入料两段重介质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导流结构的形状为三角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内螺旋槽的漩涡入料两段重介质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爱荣王刚刘登科丁林何昊宇杨仲卿冉景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广旺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池坝选煤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