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小丰专利>正文

一种侧颈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87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23
一种侧颈枕,包括沿Y轴方向竖直设置的两主边框条,两主边框条的顶端向Z轴方向倾斜延伸有两上边框条,两上边框条的延伸末端之间沿X轴方向连接有顶框条,顶框条的中部设有沿上边框条的倾斜方向下凹有上弧部,两主边框条的底端向Z轴方向倾斜延伸有两下边框条,两下边框条的延伸末端之间沿X轴方向连接有上拱的弧形状底框条,所述两主边框条、两上边框条、两下边框条、顶框条和底框条合围构成支撑内架,支撑内架内连接有带状的编织网,支撑内架和编织网的外表面覆盖有弹性材料,侧颈枕放置在脖子的侧部,使肩膀与头部侧面之间形成承托,能为颈部提供一个良好的承托力,有利于缓解使用者颈部和肩部的压力,支撑效果好、佩戴舒适。

A lateral neck pil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颈枕
本技术涉及颈枕领域,具体是一种侧颈枕。
技术介绍
现今生活压力和工作强度增大,颈椎病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颈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保健用具。无论居家、工作,还是乘车、旅游,颈部都处于支撑状态,极易劳损,配备一个颈枕随身携带,长期使用可以有效缓解颈部压力,减小颈椎病的发病率。通过对人体脊椎骨骼构造分析后我们知道,脊椎的自然弯曲是前后方向的,这是因为每块椎骨的前后方向都留有更多的空隙作为活动空间。而现在市面上的颈枕或旅行枕大多为U型设计,使用时颈部和头部不知不觉倒向两边,压迫脊椎骨,醒来时自然腰酸背痛,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另外,颈枕通常环绕在脖子周围,而传统颈枕结构设计以及材料使用不合理,在环境温度稍高或空气流通较差的环境中,容易造成颈部皮肤的闷热感,在乘坐长途飞机休息睡觉时,闷热感会影响睡眠,从而影响休息的质量,造成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侧颈枕,其作用是使肩膀与头部侧面之间形成承托,能为颈部提供一个良好的承托力。一种侧颈枕,包括沿Y轴方向竖直设置的两主边框条,两主边框条的顶端向Z轴方向倾斜延伸有两上边框条,两上边框条的延伸末端之间沿X轴方向连接有顶框条,顶框条的中部设有沿上边框条的倾斜方向下凹有上弧部,两主边框条的底端向Z轴方向倾斜延伸有两下边框条,两下边框条的延伸末端之间沿X轴方向连接有上拱的弧形状底框条;所述两主边框条、两上边框条、两下边框条、顶框条和底框条合围构成支撑内架,支撑内架内连接有带状的编织网,支撑内架和编织网的外表面覆盖有弹性材料,该结构的侧颈枕支撑力和回弹力适当,放置在脖子的侧部,使肩膀与头部侧面之间形成承托,能为头部、颈部提供一个良好的承托力,有利于缓解使用者颈部和肩部的压力,支撑效果好、侧睡方式舒适,而且使颈部其余的大部分位置与空气充分接触,避免颈部被完全包裹造成闷热等情况。另外,支撑内架内连接有带状的编织网的结构组合,其整体性强,结构强度高,变形压缩时的受力均匀,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进一步说明,所述编织网构成三个相连的端面,包括端面A、端面B和端面C;所述端面A设置在两主边框条之间,且端面A呈往Z轴方向内凹的弧形面;所述端面B设置在两上边框条和顶框条之间,且端面B呈沿Y轴方向弯曲的弧形面,端面B的底部与端面A的弧形顶部相接;所述端面C设置在两下边框条和底框条之间,且端面C呈往Y轴方向上凹的弧形面。进一步说明,所述弹性材料包括中间棉体、中间棉体的上下端连接有倾斜的上棉体和下棉体,中间棉体的弧度与端面A相匹配,上棉体的弧度与端面B相匹配,且上棉体的顶部设有与上弧部相匹配的弧形凹部,下棉体的弧度与端面C相匹配。进一步说明,所述主边框条与上边框条之间的夹角为α,110°≤α≤130°。进一步说明,所述主边框条与下边框条之间的夹角为β,90°≤β≤110°。进一步说明,所述弹性材料包括慢回弹的记忆棉、或其他用于枕具的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一种侧颈枕,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该结构的侧颈枕支撑力和回弹力适当,放置在脖子的侧部,使肩膀与头部侧面之间形成承托,能为头部、颈部提供一个良好的承托力,有利于缓解使用者颈部和肩部的压力,支撑效果好、侧睡方式舒适,而且使颈部其余的大部分位置与空气充分接触,避免颈部被完全包裹造成闷热、出汗等情况。(2)本技术一种侧颈枕,支撑内架内连接有带状的编织网的结构组合,其整体性强,结构强度高,变形压缩时的受力均匀,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内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内架与编织网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内架与编织网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的弹性材料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支撑内架角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侧颈枕,包括沿Y轴方向竖直设置的两主边框条1,两主边框条1的顶端向Z轴方向倾斜延伸有两上边框条2,两上边框条2的延伸末端之间沿X轴方向连接有顶框条3,顶框条3的中部设有沿上边框条2的倾斜方向下凹有上弧部4,两主边框条1的底端向Z轴方向倾斜延伸有两下边框条5,两下边框条5的延伸末端之间沿X轴方向连接有上拱的弧形状底框条6;所述两主边框条1、两上边框条2、两下边框条5、顶框条3和底框条6合围构成支撑内架7,支撑内架7内连接有带状的编织网8,支撑内架7和编织网8的外表面覆盖有弹性材料9。该结构的侧颈枕支撑力和回弹力适当,放置在脖子的侧部,使肩膀与头部侧面之间形成承托,能为颈部提供一个良好的承托力,有利于缓解使用者颈部和肩部的压力,支撑效果好、侧睡方式舒适,而且使颈部大部分位置与空气接触,避免颈部大面积被围造成闷热、出汗等情况。所述编织网8构成三个相连的端面,包括端面A、端面B和端面C;所述端面A设置在两主边框条1之间,且端面A呈往Z轴方向内凹的弧形面;所述端面B设置在两上边框条2和顶框条3之间,且端面B呈沿Y轴方向弯曲的弧形面,端面B的底部与端面A的弧形顶部相接;所述端面C设置在两下边框条5和底框条6之间,且端面C呈往Y轴方向上凹的弧形面。所述弹性材料9包括中间棉体901、中间棉体901的上下端连接有倾斜的上棉体902和下棉体903,中间棉体901的弧度与端面A相匹配,上棉体902的弧度与端面B相匹配,且上棉体902的顶部设有与上弧部4相匹配的弧形凹部904,下棉体903的弧度与端面C相匹配。端面A的形状使覆盖在端面A的中间棉体901适配颈部的弧度,使中间棉体901更加贴进颈部侧面,而端面B的形状使覆盖在端面B的上棉体902适配面部的弧度,使用户侧睡更加舒适,受力均匀,另外开设弧形凹部905为了给耳部让位,能够防止耳部受压,使耳部通风防止闷热,端面C的形状使覆盖在端面C的下棉体903适配肩部的弧度,使用户肩部更加舒适,受力均匀。所述主边框条1与上边框条2之间的夹角为α,110°≤α≤130°,该角度范围使面部和颈部之间保持最理想的角度,减少头部向两侧倾斜,造成脊椎不适。所述主边框条1与下边框条5之间的夹角为β,90°≤β≤110°。该角度范围使颈部和肩部之间保持最理想的角度,减少颈部向两侧肩部弯曲增加脊椎的压力,造成脊椎不适。所述弹性材料9包括慢回弹的记忆棉,通过将支撑内架7和编织网8模塑到记忆棉内使侧颈枕在保持支撑力的同时侧颈枕的外表面更加绵软舒适。上述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颈枕, 其特征在于:包括沿Y轴方向竖直设置的两主边框条(1),两主边框条(1)的顶端向Z轴方向倾斜延伸有两上边框条(2),两上边框条(2)的延伸末端之间沿X轴方向连接有顶框条(3),顶框条(3)的中部设有沿上边框条(2)的倾斜方向下凹有上弧部(4),两主边框条(1)的底端向Z轴方向倾斜延伸有两下边框条(5),两下边框条(5)的延伸末端之间沿X轴方向连接有上拱的弧形状底框条(6);/n所述两主边框条(1)、两上边框条(2)、两下边框条(5)、顶框条(3)和底框条(6)合围构成支撑内架(7),支撑内架(7)内连接有带状的编织网(8),支撑内架(7)和编织网(8)的外表面覆盖有弹性材料(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沿Y轴方向竖直设置的两主边框条(1),两主边框条(1)的顶端向Z轴方向倾斜延伸有两上边框条(2),两上边框条(2)的延伸末端之间沿X轴方向连接有顶框条(3),顶框条(3)的中部设有沿上边框条(2)的倾斜方向下凹有上弧部(4),两主边框条(1)的底端向Z轴方向倾斜延伸有两下边框条(5),两下边框条(5)的延伸末端之间沿X轴方向连接有上拱的弧形状底框条(6);
所述两主边框条(1)、两上边框条(2)、两下边框条(5)、顶框条(3)和底框条(6)合围构成支撑内架(7),支撑内架(7)内连接有带状的编织网(8),支撑内架(7)和编织网(8)的外表面覆盖有弹性材料(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侧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网(8)构成三个相连的端面,包括端面A、端面B和端面C;
所述端面A设置在两主边框条(1)之间,且端面A呈往Z轴方向内凹的弧形面;
所述端面B设置在两上边框条(2)和顶框条(3)之间,且端面B呈沿Y轴方向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丰
申请(专利权)人:刘小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