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及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855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及座椅,包括L形折弯板以及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下端固定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第二底部横杆,L形折弯板两侧边翻折形成翻边,L形折弯板及翻边与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中部均固定连接;底部横杆为内部中空的扁管,扁管的断面具有长轴段和短轴段;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长轴段沿着框架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短轴段沿着框架本体高度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底部横杆的间隔设置,代替了条状金属横板,在保证能够固定连接L形折弯板的基础上,两根杆间隔设置的结构是将横板中部进行了镂空;同时,底部横杆为中空扁管,在降低重量的同时满足支撑强度要求。

The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seat of a seat back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及座椅
本技术涉及座椅
,特别涉及一种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及座椅。
技术介绍
一般在带有椅背的座椅里,椅背内部大多数都设有用来支撑椅背和翘动座椅底盘翘板的框架;如图12、13所示为现有的座椅框架,图中U形框架体14是用来支撑椅背或配置网布的,可让座椅靠背前倾或后仰,具体是由圆形空心钢管弯折而制成;在U形框架体14的底部焊接有一整块条状金属板15,所述金属板15的中部焊接有一L形折弯板16,L形折弯板16作为椅背与椅座或底盘翘板的连接件;但是为保证连接强度及支撑强度,L形折弯板为金属板折弯而成,条状金属板15也是采用一整块,显然这样的框架整体的重量比较大,因而导致运输、制造成本也较高。在当前环境倡导节能、降本的趋势下,对座椅背框做一个优化,怎样能降低座椅背框的整体重量,降低成本,同时又能满足椅背连接件的连接使用强度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改善了以往结构笨重,成本高的问题;在满足使用强度、连接强度的前提下又能够降低重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包括L形折弯板以及形状为U形的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下端固定有底部横杆,所述底部横杆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底部横杆和第二底部横杆,所述的L形折弯板两侧边翻折形成翻边,L形折弯板及翻边与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底部横杆为内部中空的扁管,扁管的断面具有长轴段和短轴段;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长轴段沿着框架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短轴段沿着框架本体高度方向设置。相比较现有技术来说,本技术通过两个底部横杆的间隔设置,代替了条状金属横板,在保证能够固定连接L形折弯板的基础上,两根杆间隔设置的结构是将横板中部进行了镂空;同时,底部横杆为中空扁管,它的长轴段沿框架本体厚度方向设置,从而在框架本体应用时的前后受力方向给予有力支撑,满足支撑强度要求;同样在此处还可以减少管壁厚,节约材料,更有利于减轻重量。L形折弯板的外侧下翻形成了翻边,使得L形折弯板在厚度方向结构得到了加强,在L形折弯板使用时,翻边相当于加强筋能够有更大的支撑力,这样的设置又可降低L形折弯板的板厚,降低L形折弯板的重量,同时又满足使用强度要求。作为优选,所述L形折弯板包括竖直部、弯折部和水平部,竖直部、弯折部和水平部的两侧均翻折形成翻边;所述竖直部上、下两端以及翻边分别与第一底部横杆、第二底部横杆固定连接。竖直部分别与两横杆固定连接,使得L形折弯板与框架本体连接的更为牢固,不会脱、掉。作为优选,所述的竖直部、弯折部和水平部为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所述L形折弯板与底部横杆固定连接的方式为焊接。焊接的固定效果较好,固定的较为牢固。作为优选,所述扁管的长轴段的长度为20-24mm,扁管的短轴段的长度为12-18mm。本技术在实施例中长轴段长度为22mm,短轴段长度为15mm。作为优选,所述扁管的壁厚为1.0-1.5mm。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厚度为1.2mm。一种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两个底部横杆的间隔设置,代替了条状金属横板,在保证能够固定连接L形折弯板的基础上,两根杆间隔设置的结构是将横板中部进行了镂空;同时,底部横杆为中空扁管,它的长轴段沿框架本体厚度方向设置,从而在框架本体应用时的前后受力方向给予有力支撑,满足支撑强度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U形框架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背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背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背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2中A-A面的剖视图;图7为图2中C-C面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2中B-B面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座椅背框的侧视图;图11为图10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图12为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座椅背框一;图13为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座椅背框二;图14为图9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图15为图9中e部的放大示意图。各附图标记为:框架本体1;顶部横杆2;底部横杆3;第一底部横杆3a和第二底部横杆3b;左、右框架侧4、5;长轴段6、短轴段7;L形折弯板8;竖直部9、竖直部上、下两端9a、9b;弯折部10和水平部11;翻边12;内凹部13;U形框架体14;金属板15;L形折弯板16;扁管内壁1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本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座椅背框,如图1-11、14、15所示,包括形状为U形的框架本体1,所述框架本体1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框架侧,具体包括左框架侧4与右框架侧5;左、右框架侧4、5的上端通过顶部横杆2焊接在一起;还包括与左、右框架侧4、5的下端焊接在一起的底部横杆3及设于底部横杆3中间位置处的L形折弯板8,左、右框架侧4、5与顶部横杆2、底部横杆3一体成型,所述L形折弯板8与底部横杆3焊接。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左、右框架侧4、5,顶部横杆2及底部横杆3均为内部中空且内壁17厚为1.0-1.5mm的椭圆形扁管,相比现有技术的圆形管来说,扁管能够减少一定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具体的说,在扁管的断面上,扁管具有长度为20-24mm的长轴段6和长度为12-18mm的短轴段7,在本实施例中扁管内壁17厚1.2mm,长轴段6长度为22mm,短轴段7长度为15mm;其中左、右框架侧4、5的长轴段6沿框架本体1的厚度方向即图10中字母A所指的方向,同样也是椅背前后的方向设置,左、右框架侧4、5的短轴段7沿框架本体1的宽度方向即图4中字母C所指的方向设置;顶部、底部横杆2、3的长轴段6沿着框架本体1的厚度方向即图10中字母A所指的方向设置,顶部、底部横杆2、3的短轴段7沿着框架本体1高度方向即图10中字母B所指的方向设置。进一步说,扁管的长轴段6即扁管较长的一段沿着框架本体1的厚度方向14设置,由于长轴段6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折弯板以及形状为U形的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下端固定有底部横杆,所述底部横杆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底部横杆和第二底部横杆,所述的L形折弯板两侧边翻折形成翻边,L形折弯板及翻边与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底部横杆为内部中空的扁管,扁管的断面具有长轴段和短轴段;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长轴段沿着框架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短轴段沿着框架本体高度方向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折弯板以及形状为U形的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下端固定有底部横杆,所述底部横杆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底部横杆和第二底部横杆,所述的L形折弯板两侧边翻折形成翻边,L形折弯板及翻边与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底部横杆为内部中空的扁管,扁管的断面具有长轴段和短轴段;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长轴段沿着框架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短轴段沿着框架本体高度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框架侧,两个框架侧上端通过顶部横杆固定连接;第一、第二底部横杆固定连接于两个框架侧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折弯板包括竖直部、弯折部和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明华叶金阮正富
申请(专利权)人: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