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侑臻专利>正文

排油烟机的前置式除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619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油烟机的前置式除油结构,以提高排油烟机的油烟净化效果。所述排油烟机在壳体内所形成的导流空间内增设有一立向向下延伸的导流板,进以将导流空间隔设形成一凹形导流通道,该凹形导流通道的前信道或/及后信道内并组设有喷水管路;当油烟被导入时,在通过抽风装置之前,会先经过该凹形导流通道,并通过所述喷水管路所喷洒形成的水幕区,因此将在第一时间内即进行除油净化的动作,可达到快速冷却油烟温度以消除油烟中所含带的臭味,可大幅降低抽风装置以及排油烟机累积油垢的速度,达到最佳油烟净化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油烟机,特别是指一种排油烟机的前置式除油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厨房瓦斯炉上方通常会设置有排油烟机,其主要功用在于可 将翻炒、烧烤、烹煮食物时所产生的油烟透过排油烟机抽离排放出去,以防止 油烟沾染附着于厨房周遭墙壁以及壁缝里面,且现有排油烟机是通过风扇叶片 转动所造成的吸力而达到抽离油烟的目的。其现有相关前案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编号458254所述的《洒水式排油 烟机结构改良》,该案所述是在机体上方设有一长开口的油烟吸入室,并在该油 烟吸入室内设有洒水喷嘴的出水管。但是,此种现有结构型态在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的问题点1、 由于现有长开口的油烟吸入室的口径为由外向内逐渐扩大的设置,因此 当油烟进入时,并不能完全于第一时间内便达到油烟净化处理,进而将造成部 份油烟往排风管处飘散,而造成排风管处所设置的抽风机经常与油烟相接触, 因此长期使用下来,常会发现抽风机的扇叶上附着有一油烟污垢层,进而将造 成排烟效果不佳。2、 由于所述长开口的油烟吸入室的口径为逐渐往内扩增的设置,因此当油 烟进入时便会形成分布式的流动,使得洒水喷嘴的出水管只能净化局部的油烟, 而无法将油烟完全有效净化。因此,针对上述现有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 的创新结构,,为使用消费者所殷切企盼的,也是相关人员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油烟机的前置式除油结构,以提高排油烟机的油烟 净化效果。一种排油烟机的前置式除油结构,所述排油烟机具有一中空的壳体,该壳 体上部设有吸风口,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导流空间,所述壳体上部并具一排风口,该排风口相对应处组设有抽风装置;该导流空间在吸风口的内部间隔处增设有一立向向下延伸的导流板,且该 导流板底端与导流空间底壁之间留有间距,进以将该导流空间隔设形成一凹形 导流通道,所述凹形导流通道包括一前信道、 一后信道以及一回折空间,令该 吸风口与前通道上端相通,该后通道上端则与排风口相通;该凹形导流通道的前通道或/及后通道内并组设有喷水管路,所述喷水管路 设有间隔排列的喷水孔,且令该喷水孔对向其间隔相对的壁缘,以令从吸风口 导入的气流可通过该等喷水孔所喷出的水幕区;该导流空间底壁设有排水管路;该壳体下方设有一除油净化装置,该除油净化装置具有一污水导入部以及 一净水回流部,令前述排水管路底端与污水导入部相接;设置一抽水帮浦,该抽水帮浦的入水管路与除油净化装置的净水回流部相 接,抽水帮浦的出水管路则与喷水管路相接。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提供一种前置式的排油烟机除油结构型态,其运作上,油烟在通过抽 风装置之前,会先经过该凹形导流通道,并通过所述喷水管路的喷水孔所喷出 的水幕区,因此可在油烟导入排油烟机的第一时间点即进行除油净化的动作,如此可大幅降低抽风装置以及排油烟机累积油垢的速度,达到最佳的油烟净化 效果。二通过所述凹形导流通道的先向下再回折朝上的路径导引,使得喷水管 路的喷水孔所喷出的水幕与油烟的流动路线均为顺向同动状态,故水幕的喷洒 不但不会造成抽风的阻力,更能对抽风产生适当推助力,且该水幕的喷洒将有 助于油烟中油垢的快速凝结,进以达到最佳油烟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动作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所示,为本技术排油烟机的前置式除油结构的较佳实施 例,但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排油烟机A具有一中空的壳体10,该壳体10上部设有吸风口 11,壳 体10内部形成有导流空间12,壳体10上部并具一排风口 13,该排风口 13相 对应处组设有抽风装置14;其中该导流空间12在吸风口 11的内部间隔处增设 有一立向向下延伸的导流板15,所述导流板15可为一弧形板体,且令该导流板 l5呈一倾斜配置型态,并在该导流板15底端与导流空间12底壁之间留有间距, 进以将该导流空间12隔设形成一凹形导流通道20。所述凹形导流通道20包括 一前信道21、 一后信道22以及一回折空间23,令该吸风口 11与前通道21上 端相通,该后通道22上端则与排风口 13相通。该凹形导流通道20的前通道21或/及后通道22内并组设有喷水管路30, 该喷水管路30可为单管配置或复数组呈上、下间隔配置的型态,且所述喷水管路30设有间隔排列的喷水孔31,该喷水孔31为可以一斜向倾角对向其间隔相 对的壁缘,以令从吸风口 11导入的气流可通过该等喷水孔31所喷出的水幕区 (所述喷水管路30的喷水孔31可用以喷射出冷却水雾,可冷却油烟W);且该导 流空间12底壁设有排水管路16。该壳体10下方设有一除油净化装置40,该除油净化装置40具有一污水导 入部41以及一净水回流部42,令前述排水管路16底端与污水导入部41相接, 并设置一抽水帮浦43,该抽水帮浦43的入水管路431与除油净化装置40的净 水回流部42相接,抽水帮浦43的出水管路432则与喷水管路30相接。通过上述结构、组成设计,现就本技术的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如图1、 2、 3所示,当该排油烟机A启动时,位于排风口 13的抽风装置1 4便将该壳体10内形成的导流空间12里的空气抽离至排风口 13,因此,在该 导流空间12内将形成一真空吸引作用,以便将高温的油烟W由吸风口 11处导 入至导流空间12内;同时,在排油烟机A启动时,也将使抽水帮浦43由该除 油净化装置40的净水回流部42内抽取净水至喷水管路30,再利用所述间隔排 列的喷水孔31以一斜向倾角向下喷洒出水,以《更形成一水幕区,其中,该水幕 区可设置于凹形导流通道20的前通道21或/及后通道22处。当高温的油烟W—进入该前通道21内所形成的水幕区时,可通过与水进4亍 冷却作用,以达到降低油烟W的温度与油烟W所含带的臭p未,且同时也可通过 喷水孔31喷洒水幕的方向与油烟W^亍径方向为顺向同动关系,因此可将油烟W 中过多的油快速凝结下来,再沿着壁缘流至回折空间23内,而被净化过后的油 烟W行经回折空间23后,便转而往后通道22处飘散,进而再被抽风装置14抽 离出去。上述位于回折空间23内,油与水所相结合形成的污水则经由排水管路166被排放至除油净化装置40的污水导入部41,且在该污水导入部"与净水回流 部42之间并加装一过滤网44,以使污水导入部41内的污水可先经由过滤网44 过滤污水所含带的杂质后再流入净水回流部42内以供再次循环利用。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 本技术在提供一种前置式的排油烟机A除油结构型态,当运作时, 油烟W会先经过该凹形导流通道20,并通过所述喷水管路30的喷水孔31所喷 出的水幕区,因此可在油烟W导入排油烟机A的第一时间点即进行除油净化的 动作,且也可达到快速冷却油烟W以及消除油烟W所含带的臭味,因此,可大 幅降低抽风装置13以及排油烟机A累积油垢的速度,以达到最佳的油烟净化效 果。2、 通过所述凹形导流通道20为先向下再回折朝上的路径导引,使得喷水 管路30的喷水孔31所喷出的水幕与油烟W的流动路线均为顺向同动状态,故 水幕的喷洒不但不会造成抽风的阻力,更能对抽风产生适当推助力,且该水幕 的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油烟机的前置式除油结构,所述排油烟机具有一中空的壳体,该壳体上部设有吸风口,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导流空间,所述壳体上部并具一排风口,该排风口相对应处组设有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该导流空间在吸风口的内部间隔处增设有一立向向下 延伸的导流板,且该导流板底端与导流空间底壁之间留有间距,进以将该导流空间隔设形成一凹形导流通道,所述凹形导流通道包括一前信道、一后信道以及一回折空间,令该吸风口与前通道上端相通,该后通道上端则与排风口相通; 该凹形导流通道的前通道或/ 及后通道内并组设有喷水管路,所述喷水管路设有间隔排列的喷水孔,且令该喷水孔对向其间隔相对的壁缘,以令从吸风口导入的气流可通过该等喷水孔所喷出的水幕区; 该导流空间底壁设有排水管路; 该壳体下方设有一除油净化装置,该除油净化装置具 有一污水导入部以及一净水回流部,令前述排水管路底端与污水导入部相接; 设置一抽水帮浦,该抽水帮浦的入水管路与除油净化装置的净水回流部相接,抽水帮浦的出水管路则与喷水管路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侑臻
申请(专利权)人:江侑臻王伯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