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57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内壁上的定子以及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布置并且能够相对壳体旋转的转子,在所述壳体内沿轴向设有可供冷却液通过的散热水套,散热水套与所述定子形成热接触,散热水套两端分别设有与外部相通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在所述壳体内还沿轴向形成有轴向通风通道,在转子的转子轴的其中一端同步转动地连接有离心叶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冷散热结构叠加风冷散热结构,使定子与转子的热量都能够及时排出,提高了散热效率,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冷散热结构为封闭式内循环结构,没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因此噪声低,环境友好度高。

Mixed cooling structure of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混合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当电机工作时,电机定子和转子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绕组温度过高,超过绕线绝缘漆膜的耐受温度,破坏绕线表面绝缘,造成电机短路,使电机无法工作甚至燃烧;此外,转子上磁钢的温度过高,超过磁钢产生不可逆退磁的温度,会使磁钢产生不可逆退磁,严重损害电机性能,甚至无法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混合冷却结构,通过采用混合冷却方式,提高电机冷却效果,降低定子和转子最高工作点温度,保证电机工作性能,提高电机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内壁上的定子以及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布置并且能够相对壳体旋转的转子,所述壳体以金属制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沿轴向设有可供冷却液通过的散热水套,散热水套与所述定子形成热接触,散热水套两端分别设有与外部相通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在所述壳体内还沿轴向形成有轴向通风通道,在转子的转子轴的其中一端同步转动地连接有离心叶轮。所述的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其中:所述壳体由沿轴向依次相接的前密封盖、机壳与后密封盖组成,所述转子的转子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密封盖、后密封盖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散热水套以及轴向通风通道均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的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其中:在所述机壳的一端设有径向贴近于转子轴的前端盖,另一端设有径向贴近于转子轴的后端盖,前端盖与前密封盖之间具有间隙,后端盖与后密封盖之间也具有间隙,并且前端盖、后端盖上靠近转子轴的一端设有轴向贯通的前通风孔、后通风孔。所述的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机壳以金属制成。所述的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其中:所述进水口以及出水口与壳体外布置的冷却液动力机构以及散热机构循环相接。所述的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散热水套是螺旋水套或轴向水套。所述的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其中:所述冷却液是水、乙二醇水溶液或冷却机油。所述的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其中:所述轴向通风通道位于散热水套和壳体外层之间。所述的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其中:在轴向通风通道中添加有一片或多片散热片。本技术通过水冷散热结构叠加风冷散热结构,使定子与转子的热量都能够及时排出,提高了散热效率,而且本技术的风冷散热结构为封闭式内循环结构,没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因此噪声低,环境友好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机混合冷却结构的纵剖图。图2是机壳与螺旋水套组合后的轴向示意图。图3是散热通道内添加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转子;2-后通风孔;3-后密封盖;4-后端盖;5-机壳;6-轴向通风通道;7-定子;8-螺旋水套;9-前端盖;10-前密封盖;11-前通风孔;12-离心叶轮;13-散热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包括:由依次相接的前密封盖10、机壳5与后密封盖3组成的壳体;转子1,布置在壳体内,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密封盖10、后密封盖3可转动地连接;定子7,固定在所述机壳5的内壁上,与所述转子1位置相对。为了形成水冷散热结构,在所述机壳5内形成有螺旋水套8,螺旋水套8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与壳体外布置的动力机构(如水泵)以及散热机构(如散热片)循环相接。为了形成风冷散热结构,在所述机壳5内形成有轴向通风通道6,在转子1的转子轴的其中一端同步转动地连接有离心叶轮12,凭借离心叶轮12的转动,将转子轴其中一端附近的热空气沿径向向外甩出,使热空气由轴向通风通道6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并在流动过程中通过机壳5与水冷散热结构以及外部空气发生间接热接触而降温,降温后的空气由转子轴的另一端经过转子1与定子7之间空隙并吸热后,返回离心叶轮12位置,完成换热循环。为了形成更好的风冷散热效果,在机壳5的一端设有径向贴近于转子轴的前端盖9,另一端设有径向贴近于转子轴的后端盖4,前端盖9与前密封盖10之间具有间隙,后端盖4与后密封盖3之间也具有间隙,并且前端盖9、后端盖4上靠近转子轴的一端设有轴向贯通的前通风孔11、后通风孔12,可使空气的流动路径更符合预期,提高散热效率。其中,所述机壳5优选以散热良好的材质(如金属)制成。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水套8可以采用轴向水套予以替代;水冷散热结构的冷却液可以选择水,乙二醇水溶液或冷却机油等,优选的采用乙二醇水溶液。冷却过程如下:低温的冷却液通过螺旋水套8的进水口进入螺旋水套8,利用冷却液在螺旋水套8中的流动,充分吸收由定子7传导到机壳5上的热量,最后吸收完热量的高温冷却液通过出水口排出,通过外部的散热机构进行降温后又成为低温的冷却液,再次流往进水口。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轴向通风通道6优先位于螺旋水套8和机壳5外层之间,如图3所示,还可以在轴向通风通道6中添加一片或多片散热片13,以提高散热效果。通过离心叶轮12的鼓风作用,将转子1表面的高温空气从前端盖9处抽出,沿叶轮径向向外扩散进入机壳5内的轴向通风通道6,高温空气在轴向通风通道6内流过,一部分被冷却水套内的冷却液冷却,一部分被机壳5外部的环境空气冷却,最后经过冷却后的低温空气通过后端盖4流回电机内部,对转子1表面进行冷却。本技术通过水冷散热结构叠加风冷散热结构,使定子7与转子1的热量都能够及时排出,提高了散热效率,而且本技术的风冷散热结构为封闭式内循环结构,没有进风口与出风口,因此噪声低,环境友好度高。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内壁上的定子以及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布置并且能够相对壳体旋转的转子,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壳体内沿轴向设有可供冷却液通过的散热水套,散热水套与所述定子形成热接触,散热水套两端分别设有与外部相通的进水口与出水口;/n在所述壳体内还沿轴向形成有轴向通风通道,在转子的转子轴的其中一端同步转动地连接有离心叶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内壁上的定子以及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布置并且能够相对壳体旋转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内沿轴向设有可供冷却液通过的散热水套,散热水套与所述定子形成热接触,散热水套两端分别设有与外部相通的进水口与出水口;
在所述壳体内还沿轴向形成有轴向通风通道,在转子的转子轴的其中一端同步转动地连接有离心叶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沿轴向依次相接的前密封盖、机壳与后密封盖组成,所述转子的转子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密封盖、后密封盖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散热水套以及轴向通风通道均设置于所述机壳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混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的一端设有径向贴近于转子轴的前端盖,另一端设有径向贴近于转子轴的后端盖,前端盖与前密封盖之间具有间隙,后端盖与后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青松刘亚波邱瑞林刘鹏王素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稳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