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网关的跨域协同交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915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协同网关的跨域协同交互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包括多个工作域中分别设置有协同网关、与所述协同网关连接的协同服务、以及与所述协同服务连接的多个协同客户端,其中:所述协同网关,用于对各个工作域间的系统指令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所述协同服务,用于在跨域协同发生时,通过本域的协同网关与对方建立连接,完成服务间的交互;为域内的多个协同客户端提供协作支撑环境,对域内的协同指令进行处理和分发;所述协同客户端,用于为用户提供协同操作的接口。

Cross domain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 method based on Collaborative gate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协同网关的跨域协同交互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系统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协同网关的跨域协同交互系统。
技术介绍
跨域协同交互是指协同办公业务应用通过异构平台协同交互支撑环境进行跨网域的业务协作和信息共享。目前,常用的协同交互系统主要技术模式有集中式结构模型、复制式结构模型和混合式结构模型,集中式结构由一个或多个集中式的服务器来处理数据和提供服务,但系统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差,响应速度低;复制式结构弱化了服务器的作用,可以避免集中式结构所带来的可靠性差以及响应速度降低等缺点,但系统复杂程度提高,需要完备的调度策略保证各站点所维护的目标对象的一致性;而混合式结构是将传统的复制式结构与集中式结构进行综合,发挥其各自的优点,并避免它们的缺点。为了满足异构平台下的跨域协同工作和域内自治协作,需要建立一套符合网络中心、兼容异构平台协同工作的协同交互支撑环境,通过跨域协同网关,完成跨域访问和协同业务数据交换,为跨域协同工作提供支持。目前,协同交互系统主要技术模式是集中式的,集中式的网络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集中式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集中式的服务器及多个与服务器交互的客户端。在服务端,作为中央服务器的主机一般都是有强大处理能力和大带宽的高性能计算机。中央服务器在集中处理数据的同时还要对互联网上其他客户机提供服务。系统中的所有事件及对象均由集中式服务器来维护和管理,所有的事件也将被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按照某种调度方式(如先来先服务策略或基于某种优先级的策略)依次对这些事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与这些事件相应的客户端,由客户方根据这些结果去刷新它所显示的内容。集中式结构可以简化事件的调度,在保证各种类型对象的一致性及用户视图的一致性方面不需要做复杂的控制处理,因此便于管理和监控协同工作过程。但是,整个系统可靠性低,当服务器崩溃之后整个系统将陷于瘫痪,而且客户端响应速度低,客户端所产生的事件需要经服务器处理之后才有结果;此外,系统可扩展性差,庞大的客户端数量会增加服务器的处理压力。复制式结构弱化了服务器的作用,甚至取消服务器。在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对等的,既充当服务器,也作为客户端享用其他节点提供的服务。每个节点可以在将用户的操作直接作用于它所维护的对象。由于协作用户的操作结果可能会对其他协作用户产生某种影响,因此各节点还需要将它所生成的事件发送到有关的其他节点处。每个节点都可接收其他节点传来的事件,并将这些事件作用于它所维护的对象,如图2所示。复制式结构可以避免集中式结构所带来的可靠性差以及响应速度降低等缺点,适合在一些交互性较强的同步协作系统采用。但系统复杂程度提高,需要完备的调度策略保证各站点所维护的目标对象的一致性。混合式结构实际上是将集中式结构与复制式结构进行综合,以发挥其各自的优点,并避免它们的缺点。与复制式结构类似,参与协作的各节点各自维护目标对象的一个备份,因此,能够在本地完成的各种处理将在本地立即被执行,而对于那些可能造成不一致的事件才借助于集中式的服务器进行统一的调度,降低系统一致性控制的复杂程度。虽然这种方式并不能完全避免集中式结构的缺点,但由于客户端与服务器交互明显减少,它对服务器的依赖程度将比完全集中式低。同时,服务器的负载也将得以降低,响应速度会相应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协同网关的跨域协同交互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协同网关的跨域协同交互系统,包括多个工作域中分别设置有协同网关、与所述协同网关连接的协同服务、以及与所述协同服务连接的多个协同客户端,其中:所述协同网关,用于对各个工作域间的系统指令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所述协同服务,用于在跨域协同发生时,通过本域的协同网关与对方建立连接,完成服务间的交互;为域内的多个协同客户端提供协作支撑环境,对域内的协同指令进行处理和分发;所述协同客户端,用于为用户提供协同操作的接口。优选地,所述协同网关具体用于:实现各个工作域的协同服务之间的连接建立和维护;实现协同服务的定位,为跨域连接建立提供支持;实现跨域协同业务数据及协同用户信息数据的转换;进行跨域认证,保证跨域协同工作的安全性;实现协同服务具备能力的对外声明;进行流入和流出跨域协同业务数据的审核和过滤。优选地,所述协同服务具体用于:当多个工作域的协同主体和应用需要进行跨域协同交互时,获取目的域的协同服务地址,并向本域的协同网关发送目的域的协同服务地址以及连接请求指令;所述协同网关具体用于:根据收到的目的域的协同服务地址和连接请求指令,在网络内搜索和联络目的协同网关,并通过服务发现定位目的域的协同网关;通过跨域连接管理,在两域中的协同服务之间建立双向连接,并在连接成功后,与目的域的协同网关共享角色权限信息和协同应用数据,其中,跨域协同指令和数据总是从连接发起者的一方发往连接监听者一方,双向连接,一方面在数据启动时可监听本地端口,另一方面按数据需求动态连接到外域的协同网关。优选地,所述协同网关进一步用于: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所有跨域连接的活跃程度,并自动关闭不活跃的跨域连接。优选地,所述协同服务具体用于:在域内多个协同应用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为时,接收一个协同客户端的第一协同应用发起的会话请求,并将请求转发给目的协同客户端的第二协同应用,建立两者的会话连接;并接收第二协同应用返回的会话建立答复指令,并转发给第一协同应用;所述协同客户端具体用于:通过协同应用接收会话建立答复指令后,与目标协同应用建立域内数据共享通道,完成域内数据的共享与交换。优选地,所述协同服务具体用于:接收本域的协同应用发起的跨域协作请求,根据所述请求向本域的协同网关发起服务定位请求;在接收到协同网关发送的定位结果后,发起跨域连接建立请求;接收本域的协同网关发送的跨域连接建立请求,并转发给本域的协同应用;接收本域的协同应用反馈的跨域连接建立答复,将所述跨域连接建立答复转发给本域的协同网关;在接收到本域的协同网关转发的跨域连接建立答复后,将其转发给本域的协同客户端中的协同应用;接收本域协同应用发送的业务数据,并将其转发给本域的协同网关;在接收到本域的协同网关发送的业务数据后,转发给本域的协同应用;所述协同网关具体用于:通过服务发现功能实现目的域的协同服务的定位,并将结果返回本域的协同服务;将本域协同服务发送的跨域连接建立请求转发给目的域的协同网关;将接收到的其他工作域的协同网关发送的跨域连接建立请求转发给本域的协同服务;接收本域的协同服务发送的跨域连接建立答复,并将所述跨域连接建立答复发送给目的域的协同网关;在接收到其他域的协同网关发送的跨域连接建立答复后,转发给本域的协同服务;在接收到本域的协同服务发送的业务数据后,进行跨域数据传输,将所述业务数据传输到目的域的协同网关;在接收到其他域的协同网关发送的业务数据后,转发给本域的协同服务。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为跨域协同工作提供了异构平台协同交互支撑环境,提高了跨域协同交互数据的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协同网关的跨域协同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工作域中分别设置有协同网关、与所述协同网关连接的协同服务、以及与所述协同服务连接的多个协同客户端,其中:/n所述协同网关,用于对各个工作域间的系统指令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n所述协同服务,用于在跨域协同发生时,通过本域的协同网关与对方建立连接,完成服务间的交互;为域内的多个协同客户端提供协作支撑环境,对域内的协同指令进行处理和分发;/n所述协同客户端,用于为用户提供协同操作的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协同网关的跨域协同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工作域中分别设置有协同网关、与所述协同网关连接的协同服务、以及与所述协同服务连接的多个协同客户端,其中:
所述协同网关,用于对各个工作域间的系统指令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
所述协同服务,用于在跨域协同发生时,通过本域的协同网关与对方建立连接,完成服务间的交互;为域内的多个协同客户端提供协作支撑环境,对域内的协同指令进行处理和分发;
所述协同客户端,用于为用户提供协同操作的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网关具体用于:
实现各个工作域的协同服务之间的连接建立和维护;
实现协同服务的定位,为跨域连接建立提供支持;
实现跨域协同业务数据及协同用户信息数据的转换;
进行跨域认证,保证跨域协同工作的安全性;
实现协同服务具备能力的对外声明;
进行流入和流出跨域协同业务数据的审核和过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同服务具体用于:当多个工作域的协同主体和应用需要进行跨域协同交互时,获取目的域的协同服务地址,并向本域的协同网关发送目的域的协同服务地址以及连接请求指令;
所述协同网关具体用于:根据收到的目的域的协同服务地址和连接请求指令,在网络内搜索和联络目的协同网关,并通过服务发现定位目的域的协同网关;通过跨域连接管理,在两域中的协同服务之间建立双向连接,并在连接成功后,与目的域的协同网关共享角色权限信息和协同应用数据,其中,跨域协同指令和数据总是从连接发起者的一方发往连接监听者一方,双向连接,一方面在数据启动时可监听本地端口,另一方面按数据需求动态连接到外域的协同网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网关进一步用于: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所有跨域连接的活跃程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晨轶赵旭刘艳辉张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