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卫乔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侧吸式排油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8127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侧吸式排油烟装置,包括支架、负压风环产生装置、正压风产生装置,所述负压风环产生装置包括一个入风口,入风口联接导风管一、风机及排风管,所述正压风产生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联接导风管二、风机,所述入风口和出风口环置于污染源扩散面的四周,所述正压风产生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出风口的上一层面位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正压风产生装置的优化设计,使侧吸式排油烟装置的排烟效果得到极大优化。(*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灶具上的排油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侧吸 式排油烟装置。
技术介绍
排油烟装置的出现是厨房设备领域的一个重大飞跃,极大改善了厨房的工 作环境,保护了人体的身体健康。从排油烟装置的发展来看,顶吸式排油烟装 置发展较早,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排油烟装置,但其排油烟效果还不是太理想, 因而也促进了排油烟装置的进一步技术革新,如近几年出现的侧吸式排油烟装 置,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兴排油烟装置产品,其主要特点在于是将劣弧状的 出风口和优弧状的入风口相向的设置在离锅罩污染源的扩散平面非常接近的上 方,机械的出风和吸风将油烟吸进装置内分离。采用该方式的产品也出现较多的结构形式,各有优劣。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3年6月.11日授权公告 的名称为流体隔膜吸排烟尘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111267C,以及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4年12月1日授权公告的名称为流体包络面式粉烟 尘屏蔽分离排出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178027C,上述两种结构都 具有较好的排油烟效果,能吸收大部分的油烟,但都还有不足其劣弧状的出 风口为一个,入风口为优弧状,通常,其出风口为设计得较小的单风口,而入 风口通常环设于整个锅灶上口的大部分区域,形成绝对的优弧,以尽可能的吸 风,这种结构也对出风口形状的设计要求更加严格苛刻,实际产品在使用中, 出风口吹出的风总是难以完全包络整个污染源的扩散平面,特别在锅体处于相 对高温的环境下以及锅内操作工具频繁动作时,气流紊乱,油烟等污染就很容 易冲破包络控制面逸出或者从两侧逸出。因而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内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新型侧吸式排油烟装置,通 过对出风口的优化设计,可以扩大和加强出风口出风所形成的包络面的控制范 围和强度,具有有双重防护效果,将侧吸式排油烟装置的排油烟效果得到极大 的优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侧吸式 排油烟装置,包括支架、负压风产生装置、正压风产生装置,所述负压风环产 生装置包括一个入风口,入风口联接导风管一、风机及排风管,所述正压风产 生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联接导风管二、风机,所述入风口和 第一出风口环置于污染源扩散面的四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风产生装置还 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出风口的上一层面位置 上。所述第一出风口平行于污染源的扩散面或朝向污染源的扩散面倾斜,所述 第二出风口平行于污染源的扩散面或朝向污染源的扩散面倾斜。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风口联接导风管二、风机。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椭圆形或平滑的曲线形。优选的,.所述导风管二设置为单独一根,在靠近出风位置处设置两个分别与 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对应的支管,在所述支管上还可以设有流量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的包络角大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包络角。 改进的,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正压产生装置共用一个风机,在风机前的导风 管一上安装有一个油烟分离器或风机之后再安装一个油烟分离器。改进的,所述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上设置有过滤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上也可以同时都设置有过滤器。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正压风产生装置设置为包括第一出 风口及第二出风口的两个出风口,这种结构使得整体出风口出风的包络范围更 加严密, 一部分冲破第一出风口出风包络控制面而逸出的油烟等污染可由第二 出风口出风包络控制面阻挡,并及时被入风口吸收,从而使侧吸式排油烟装置 的排烟效果得到极大优化。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型侧吸式排油烟装置出风口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第一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第二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一出风口出风包络面的示意简图; 图5为本技术新型侧吸式排油烟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第一出风口上方设置三个第二出风口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7为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朝向设置的一种结构示意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5所示,为本技术一种新型侧吸式排油烟装置,包括支架、 负压风环产生装置、正压风产生装置,所述负压风环产生装置包括一个入风口 11,入风口联接导风管一 12、风机13及排风管14,所述正压风产生装置包括 一个第一出风口21,第一出风口联接导风管二22、风机13,所述入风口ll和 出风口 21环置于污染源扩散面的四周,所述正压风产生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 二出风口23,第二出分口联接导风管二22、风机13,所述第二出风口23设置 在第一出风口 21的上一层面位置上,第二出风口的处在第一出风口上一层面的具体位置可以多种结构形式设置,如第二出风口可以设置在第一出风口的正上 方或者左右两侧,或者正上方及左右两侧均设置第二出风口,而且左右的侧的 第二出风口可以设置与正中间的第二出风口在不同一个层面。优选的结构是在 第一出风口正上方设一个第二出风口 ,然后再在该正上方的第二出风口为左右对称设施若干第二出风口,如图6即为第一出风口上方设置三个第二出风口的 结构示意简图,其中左右两个第二出风口对称设置。上述第一出风口于第二出 风口大小根据产品功率要求等进行理论推导计算后灵活设计,各个第二出风口 的大小也可以灵活设置。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椭 圆形或平滑的曲线形。所述第一 出风口可平行于污染源的扩散面设置或朝向污染源的扩散面倾斜 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也可以平行于污染源的扩散面设置或朝向污染源的扩散 面倾斜设置,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朝向设置根据实际设计优选选取组合。 图1中所示的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平行于污染源的扩散面的结构,这 种结构两个出风口吹出的风为均水平风,相互干扰较小,图7为第一出风口平 行于污染源的扩散面而第二出风口朝向污染源的扩散面倾斜的结构,图中231 为下倾斜的导风底面。本实施例中,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和正压产生装置共用一 个风机13,在风机前的导风管一上安装有一个油烟分离器24,在风机之后再安 装有一个油烟分离器24,在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上还同时设置有其清洁出 风作用的过滤器,过滤器图中未示意。所述导风管二 22设置为单独一根,在靠 近出风位置处设置两个分别与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对应的支管221,并分别 设置电磁阀25控制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 23的的包络角b大于第一出风口 21 的包络角a,如图2和图3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侧吸式排油烟装置,包括支架、负压风产生装置、正压风产生装置,所述负压风环产生装置包括一个入风口,入风口联接导风管一、风机及排风管,所述正压风产生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联接导风管二、风机,所述入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环置于污染源扩散面的四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风产生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出风口的上一层面位置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侧吸式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 口平行于污染源的扩散面或朝向污染源的扩散面倾斜,所述第二出风口平行于 污染源的扩散面或朝向污染源的扩散面倾斜。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侧吸式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侧吸式排油烟装置,包括支架、负压风产生装置、正压风产生装置,所述负压风环产生装置包括一个入风口,入风口联接导风管一、风机及排风管,所述正压风产生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联接导风管二、风机,所述入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环置于污染源扩散面的四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风产生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出风口的上一层面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乔
申请(专利权)人:张卫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