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81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包括依次铺设在外墙的内表面上的第一保温层、防水石膏板和装饰面层,第一保温层由多块第一保温板拼接而成,防水石膏板覆盖多块第一保温板和多块第一保温板之间的接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通过在外墙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一保温层和防水石膏板,使第一保温层的保温板接缝处被防水石膏板覆盖,能有效避免墙面出现霉点、黑印和起皮现象。

A mould proof structure for internal insulation of external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
本技术涉及室内装修
,尤其是一种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
技术介绍
很多房屋尤其是老房子,采用的是外墙内保温技术,在立面墙体的内表面上,使用块状的苯板材料拼接形成保温层,由于只做了立面墙体保温,阴角位置和保温板与保温板的接缝处等部位的保温性能较差,难免形成冷热桥,该部位内表面温度较低,寒冬期间,当该部位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水蒸气就会凝结在其表面上,形成露珠,严重的还会直接形成明水,墙面涂料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长此以往容易沾上空气中的灰尘、烟雾等,导致该处逐渐变黑,生菌发霉,甚至起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以解决保温板接缝处出现变黑、生菌发霉和起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包括依次铺设在外墙的内表面上的第一保温层、防水石膏板和装饰面层,所述第一保温层由多块第一保温板拼接而成,所述防水石膏板覆盖多块所述第一保温板和多块所述第一保温板之间的接缝。如上所述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中,所述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还包括铺设在屋顶楼板的下表面上的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由多块第二保温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二保温层和所述第一保温层在房屋的阴角位置对接。如上所述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中,所述第二保温板为挤塑板。如上所述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中,所述第二保温板的厚度为4cm~6cm。如上所述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中,所述第二保温板的厚度为5cm。如上所述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保温板为挤塑板。如上所述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中,第一保温板的厚度为4cm~6cm。如上所述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保温板的厚度为5cm。如上所述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层、所述防水石膏板和所述装饰面层均由所述外墙与屋顶楼板的接缝处延伸至所述外墙与地面楼板的接缝处。如上所述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中,所述防水石膏板与所述第一保温层粘接,多块所述第一保温板之间粘接。本技术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的特点和优点是:1、本技术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通过在外墙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一保温层和防水石膏板,使第一保温层的保温板接缝处被防水石膏板覆盖,能有效避免墙面出现霉点、黑印和起皮现象;2、本技术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通过在屋顶楼板的下表面上铺设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温层和第一保温层在房屋的阴角位置对接,使房屋阴角被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共同覆盖,从而能有效避免阴角处出现霉点、黑印和起皮现象。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外墙;2、第一保温层;3、防水石膏板;4、装饰面层;5、屋顶楼板;6、第二保温层;7、地面楼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块”的含义是两块或两块以上。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包括依次铺设在外墙1的内表面上的第一保温层2、防水石膏板3和装饰面层4,第一保温层2由多块第一保温板拼接而成,防水石膏板3覆盖多块第一保温板和多块第一保温板之间的接缝,也就是,首先在外墙1的内表面上铺设第一保温层2,使第一保温层2覆盖外墙1的内表面,然后在第一保温层2上铺设防水石膏板3,使防水石膏板3覆盖第一保温层2,之后在防水石膏板3上铺设装饰面层4,使装饰面层4覆盖防水石膏板3。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水石膏板3,使任意相邻两块第一保温板之间的接缝被防水石膏板3覆盖,能有效避免墙面出现霉点、黑印和起皮现象。进一步,第一保温板为挤塑板,保温效果好。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第一保温板还可以是其它种类的保温板。进一步,第一保温板的厚度为4cm~6cm。例如,第一保温板的厚度为5cm,既能保证较好的保温性能,又不会占据过大的空间。进一步,防水石膏板3与第一保温层2粘接,多块第一保温板之间粘接,施工简单方便。进一步,装饰面层4包括界面剂层和涂料层。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还包括铺设在屋顶楼板5的下表面上的第二保温层6,第二保温层6由多块第二保温板拼接而成,第二保温层6和第一保温层2在房屋的阴角位置对接,也就是第一保温层2和第二保温层6共同将阴角处完全覆盖,从而能有效避免阴角处出现霉点、黑印和起皮现象。进一步,第二保温板为挤塑板,保温效果好。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第二保温板还可以是其它种类的保温板。进一步,第二保温板的厚度为4cm~6cm。例如,第二保温板的厚度为5cm,既能保证较好的保温性能,又不会占据过大空间。进一步,多块第二保温板之间粘接。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二保温层6的下表面上铺设防水石膏板。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温层2、防水石膏板3和装饰面层4均由外墙1与屋顶楼板5的接缝处延伸至外墙1与地面楼板7的接缝处,以防止外墙1与屋顶楼板5和地面楼板7的接缝处出现生菌发霉和起皮现象。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保温层2完全覆盖外墙1的内表面,防水石膏板3完全覆盖第一保温层2,装饰面层4完全覆盖防水石膏板3,为便于显示各层,图1仅显示了各层的一部分,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的具体施工方法为:首先将房屋的原保温结构全部拆除,将外墙1内侧清理干净,然后在外墙1(立墙)的内表面上粘贴第一保温板,在屋顶楼板5的下表面粘贴第二保温板,之后在第一保温板的表面上粘贴防水石膏板3,再按照常规的墙面装饰步骤做装饰面层4,如刷界面剂、粉刷涂料。本技术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通过在第一保温层2上铺设防水石膏板3,来防止第一保温板拼接的接缝处出现霉点和黑印现象,通过在屋顶楼板5的底面上铺设第二保温层6,来防止房屋阴角处出现发霉起皮现象,不仅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还使房屋的墙面更干净卫生。以上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技术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专利技术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包括依次铺设在外墙的内表面上的第一保温层、防水石膏板和装饰面层,所述第一保温层由多块第一保温板拼接而成,所述防水石膏板覆盖多块所述第一保温板和多块所述第一保温板之间的接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包括依次铺设在外墙的内表面上的第一保温层、防水石膏板和装饰面层,所述第一保温层由多块第一保温板拼接而成,所述防水石膏板覆盖多块所述第一保温板和多块所述第一保温板之间的接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还包括铺设在屋顶楼板的下表面上的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由多块第二保温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二保温层和所述第一保温层在房屋的阴角位置对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温板为挤塑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墙内保温防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温板的厚度为4cm~6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墙内保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伟平崔涛薛晓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今朝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北京今朝英迈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