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76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包括面板、隔热层、加强纤维层、外压板、夹层、内压板、防水层、玻璃纤维棉板以及基板,所述基板的外侧粘贴有所述玻璃纤维棉板,所述玻璃纤维棉板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内压板,所述内压板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夹层,所述夹层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外压板,所述外压板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加强纤维层,所述加强纤维层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面板,其中,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加强纤维层之间粘贴有真空板。有益效果:提高了板材吸热隔热的功能,有助于保持室内温度,减少夏天空调用电及冬天供热,节约能源。

A building heat shield used in the field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材料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
技术介绍
在炎热的夏天或酷冷的冬季,室外气温都让常人难以忍受,因而夏季中室内常常需要开空调使温度降低到人体舒适的程度,而在北方的冬季则需要集体供暖设备对住宅进行供暖,在这种情况下,房间与外界的隔热性不好的话会带来大量的能源流失。而现有中的建筑隔热板大多数都是在隔热板内部设有隔热海绵进行隔热,仅靠海绵去隔热的话,隔热效果不强,因此,现需一种增加隔热效果的建筑隔热板。综上所述,如何能够解决上述技术中的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包括面板、隔热层、加强纤维层、外压板、夹层、内压板、防水层、玻璃纤维棉板以及基板,所述基板的外侧粘贴有所述玻璃纤维棉板,所述玻璃纤维棉板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内压板,所述内压板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夹层,所述夹层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外压板,所述外压板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加强纤维层,所述加强纤维层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面板,其中,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加强纤维层之间粘贴有真空板。作为优选,所述面板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凹凸反射面,且所述凹凸反射面上涂覆有铝箔材料。作为优选,所述夹层内设有若干个第一蜂窝结构和第二蜂窝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蜂窝结构与所述第二蜂窝结构采用错落的方式布列在所述夹层内。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蜂窝结构与所述第二蜂窝结构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蜂窝结构与所述第二蜂窝结构的相接触面之间均填充有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包括泡沫、聚氨酯发泡板、纤维棉以及岩棉。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内壁均设有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其中,所述第一隔热板与所述第二隔热板之间均形成有真空腔,所述第一隔热板与所述第二隔热板之间贯穿设有若干个倾斜式的通道。作为优选,所述夹层周边设有卡条,且所述卡条卡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蜂窝结构与所述第二蜂窝结构的相接触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提高了板材吸热隔热的功能,有助于保持室内温度,减少夏天空调用电及冬天供热,节约能源。2、有效的增加隔热效果,并且还具有很好的隔音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总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夹层内部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通孔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面板;2、隔热层;3、加强纤维层;4、外压板;5、夹层;6、内压板;7、防水层;8、玻璃纤维棉板;9、基板;10、真空板;11、凹凸反射面;12、第一蜂窝结构;13、第二蜂窝结构;14、通孔;15、第一隔热板;16、第二隔热板;17、通道;18、卡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包括面板1、隔热层2、加强纤维层3、外压板4、夹层5、内压板6、防水层7、玻璃纤维棉板8以及基板9,所述基板9的外侧粘贴有所述玻璃纤维棉板8,所述玻璃纤维棉板8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防水层7,所述防水层7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内压板6,所述内压板6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夹层5,所述夹层5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外压板4,所述外压板4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加强纤维层3,所述加强纤维层3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面板1,其中,所述隔热层2与所述加强纤维层3之间粘贴有真空板10。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所述面板1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凹凸反射面11,且所述凹凸反射面11上涂覆有铝箔材料。实施例三,如图1-2所示,所述夹层5内设有若干个第一蜂窝结构12和第二蜂窝结构13,其中,所述第一蜂窝结构12与所述第二蜂窝结构13采用错落的方式布列在所述夹层5内。实施例四,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蜂窝结构12与所述第二蜂窝结构13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14,所述第一蜂窝结构12与所述第二蜂窝结构13的相接触面之间均填充有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包括泡沫、聚氨酯发泡板、纤维棉以及岩棉,所述通孔14内壁均设有第一隔热板15和第二隔热板16,其中,所述第一隔热板15与所述第二隔热板16之间均形成有真空腔,所述第一隔热板15与所述第二隔热板16之间贯穿设有若干个倾斜式的通道17。实施例五,如图2所示,所述夹层5周边设有卡条18,且所述卡条18卡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蜂窝结构12与所述第二蜂窝结构13的相接触面上。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在面板1的外侧设置若干个凹凸反射面11,将外界的热量通过凹凸反射面11反射出去,减少热量直接渗入到墙体内,同时,通过在隔热层2与加强纤维层3之间设置真空板10,不仅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外,还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同时,在加强纤维层3与防水层7之间所设的夹层5,通过夹层5内部设置高低错落式的蜂窝结构,可增加热量以及声音的传播路径,降低传播速度,其中,第一蜂窝结构12比第二蜂窝结构13的高度要矮,采用一高一矮的方式进行布列,且在蜂窝结构内部均设有通孔14,方便将传入到夹层5内部的热量以及声音进行隔绝,若干个通道17的设置则形成循环效果。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
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技术。但是应当理解,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
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隔热层(2)、加强纤维层(3)、外压板(4)、夹层(5)、内压板(6)、防水层(7)、玻璃纤维棉板(8)以及基板(9),所述基板(9)的外侧粘贴有所述玻璃纤维棉板(8),所述玻璃纤维棉板(8)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防水层(7),所述防水层(7)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内压板(6),所述内压板(6)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夹层(5),所述夹层(5)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外压板(4),所述外压板(4)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加强纤维层(3),所述加强纤维层(3)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面板(1),其中,所述隔热层(2)与所述加强纤维层(3)之间粘贴有真空板(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隔热层(2)、加强纤维层(3)、外压板(4)、夹层(5)、内压板(6)、防水层(7)、玻璃纤维棉板(8)以及基板(9),所述基板(9)的外侧粘贴有所述玻璃纤维棉板(8),所述玻璃纤维棉板(8)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防水层(7),所述防水层(7)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内压板(6),所述内压板(6)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夹层(5),所述夹层(5)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外压板(4),所述外压板(4)的外侧粘贴有所述加强纤维层(3),所述加强纤维层(3)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的外侧粘贴有所述面板(1),其中,所述隔热层(2)与所述加强纤维层(3)之间粘贴有真空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凹凸反射面(11),且所述凹凸反射面(11)上涂覆有铝箔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5)内设有若干个第一蜂窝结构(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亚伦袁海峰叶兴和吴海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