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提手的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392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带提手的电磁炉。包括有由面盖(1)及底座(2)组成的壳体,其中底座(2)的两侧分别设有插入提手(3)的插槽(2A),提手(3),提手(3)的一端插入插槽(2A),并通过活动销(4)穿过插槽(2A)的槽壁所设的插孔(2B)及提手(3)所设的插孔(3A)铰接在底座(2)上。所述提手(3)包括有插杆(3B)及操作杆(3C),其中插杆(3B)的一端插入底座(2)的插槽(2A)内,另一端固装在操作杆(3C)上。所述提手(3)设有1~4条插杆(3B),设有1条操作杆(3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设有提手的结构,因此,其在搬动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带提手的电磁炉。(*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提手的电磁炉1、
:本技术是一种带提手的电磁炉,特别是一种带可伸缩提手的电磁炉,属于电磁炉的改进技术。2、
技术介绍
:目前市售的电磁炉都没有带专门的提手,一般都是直接在其外壳上设置凹槽,用户是通过其外壳上的凹槽来搬动电磁炉,这不仅操作不便,且用户难于用力,费时费力,特别是远距离的搬动,更是令用户苦不堪言。3、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在搬动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带提手的电磁炉。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由面盖(1)及底座(2)组成的壳体,其中底座(2)的两侧分别设有活动提手(3)。所述活动提手(3)为转动提手,底座(2)的两侧分别设有插入提手(3)的插槽(2A),提手(3)的一端插入插槽(2A),并通过活动销(4)穿过插槽(2A)的槽壁所设的插孔(2B)及提手(3)所设的插孔(3A)铰接在底座(2)上,提手(3)的另一端露置在导向槽(21)外。所述活动提手(3)为推拉提手,底座(2)的两侧分别设有使提手(3)沿其上滑动的导向槽(21),提手(3)的一端置于导向槽(21)内,提手(3)的另一端露置在导向槽(21)外。所述导向槽(21)由底座(2)上的底槽和固装在底座(2)上的压块(5)围成。-->所述导向槽(21)的横截面形状与提手(3)置于导向槽(21)内的一端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所述提手(3)置于导向槽(21)内的端部设有挡在导向槽(21)的槽口外的外凸挡块(6)。所述提手(3)包括有插杆(3B)及操作杆(3C),其中插杆(3B)的一端插入底座(2)的插槽(2A)内或置于导向槽(21)内,另一端固装在操作杆(3C)上。所述提手(3)设有1~4条插杆(3B),设有1条操作杆(3C)。所述提手(3)的插杆(3B)与操作杆(3C)一体做出,或插杆(3B)与操作杆(3C)分别分开做出,再连接为一体。本技术由于采用设有提手的结构,因此,其在搬动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本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带提手的电磁炉。4、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在提手(3)未转动的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在提手(3)刚转动的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在提手(3)转动至极限位置的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在提手(3)未拉出的状态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在提手(3)刚拉出的状态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在提手(3)完全拉出的状态图。5、具体实施方案:实施例1: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由面盖1及底座2组成的-->壳体,其中底座2的两侧分别设有活动提手3,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提手3为转动提手,其底座2的两侧分别设有插入提手3的插槽2A,提手3的一端插入插槽2A,并通过活动销4穿过插槽2A的槽壁所设的插孔2B及提手3所设的插孔3A铰接在底座2上,提手3的另一端露置在导向槽21外。为方便安装及使用,所述提手3包括有插杆3B及操作杆3C,其中插杆3B的一端插入底座2的插槽(2A)内,另一端固装在操作杆3C上。所述提手3设有1~4条插杆3B,设有1条操作杆3C,本实施例中,提手3设有2条插杆3B,设有1条操作杆3C。所述提手3的插杆3B与操作杆3C一体做出,或插杆3B与操作杆3C分别分开做出,再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加工,插杆3B与操作杆3C分别分开做出,再连接为一体。此外,所述提手3的插杆3B为直杆,操作杆3C也为直杆,插杆3B与操作杆3C之间的角度为90度。此外,为使人手作用在操作杆3C上更舒适,操作杆3C也可做成弧形杆。本技术在使用时,如需搬动电磁炉,则使人手抓在提手3的操作杆3C上,转动操作杆3C,使与之连接的插杆3B绕活动销4转动,如图3所示,直至如图4所示的位置时,则可搬动电磁炉。搬动电磁炉至所需位置后,则使人手抓在提手3的操作杆3C上,反向转动操作杆3C,使与之连接的插杆3B绕活动销4反向转动,直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实施例2: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如图5所示,本技术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活动提手3为推拉提手,底座2的两侧分别设有使提手3沿其上滑动的导向槽21,提手3的一端置于导向槽21内,提手3的另一端露置在导向槽21外。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安装,所述导向槽21由底座2上的底槽和固装在-->底座2上的压块5围成,压块5通过螺钉7固装在底座2上。所述导向槽21的横截面形状与提手3置于导向槽21内的一端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为避免提手3拉出电磁炉外,所述提手3置于导向槽21内的端部设有挡在导向槽21的槽口的外凸挡块6。本实施例中,所述提手3也可包括有插杆3B及操作杆3C,其中插杆3B的一端置于导向槽21内,另一端固装在操作杆3C上。同样,所述提手3也可设有1~4条插杆3B,设有1条操作杆3C。所述提手3的插杆3B与操作杆3C一体做出,或插杆3B与操作杆3C分别分开做出,再连接为一体,其中插杆3B为直杆,操作杆3C为直杆或弧形杆。本技术在使用时,如需搬动电磁炉,则使人手抓在提手3的操作杆3C上,向外用力拉操作杆3C,则与之连接的插杆3B沿导向槽21向外滑动,如图7所示,直至如图8所示的位置时,则可搬动电磁炉。搬动电磁炉至所需位置后,则使人手抓在提手3的操作杆3C上,向内用力推操作杆3C,则与之连接的插杆3B沿导向槽21向内滑动,直至如图6所示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的带提手的电磁炉,包括有由面盖(1)及底座(2)组成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底座(2)的两侧分别设有活动提手(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的带提手的电磁炉,包括有由面盖(1)及底座(2)组成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底座(2)的两侧分别设有活动提手(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提手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提手(3)为转动提手,底座(2)的两侧分别设有插入提手(3)的插槽(2A),提手(3)的一端插入插槽(2A),并通过活动销(4)穿过插槽(2A)的槽壁所设的插孔(2B)及提手(3)所设的插孔(3A)铰接在底座(2)上,提手(3)的另一端露置在导向槽(21)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提手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提手(3)为推拉提手,底座(2)的两侧分别设有使提手(3)沿其上滑动的导向槽(21),提手(3)的一端置于导向槽(21)内,提手(3)的另一端露置在导向槽(21)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提手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21)由底座(2)上的底槽和固装在底座(2)上的压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祥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