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毅专利>正文

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733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设置在待修复的水体上,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微生物降解段、水生生物段和过滤段;所述微生物降解段包括降解池和填充在降解池内的悬浮填料;所述水生生物段包括设置有若干种植孔的种植板和种植在种植孔内的水生植物;所述过滤段包括过滤池和填充在过滤池内的过滤填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河道上依次设置微生物降解段、水生生物段和过滤段,利用悬浮填料分解油脂类有机物,再通过水生生物段和过滤段进一步分解、吸收河道中的污染物,治理河道污水。

An ecological treatment device for river sew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和生产中排放的污染物的量也呈级数上升。而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河流、湿地、湖泊等水体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河流、湿地和湖泊的生态功能丧失或者无法正常发挥。同时,河流、湿地和湖泊的水质恶化对供水水源地的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了诸多有害影响,威胁着地区的饮用水安全。而排放的污染物中,富含的大量氨氮、磷、有机物会促使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某一类或者几类大量繁衍,而大量繁衍的浮游生物又会进一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其他浮游生物难以生存,水体中的生物链失衡;同时,浮游生物大量繁衍后死亡的细胞体水体氨氮、磷、有机物等含量进一步上升,造成水体发臭、水体水质进一步恶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特别是油脂类有机物,由于其密度小,常常长时间漂浮在水面,造成水体内溶解氧下降,浮游生物死亡,水质恢复困难。此外油脂类有机物降解困难,分解时间长,分散面广,污染严重,常常对水体造成短期内难以恢复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在河道上依次设置微生物降解段、水生生物段和过滤段,利用悬浮填料分解油脂类有机物,再通过水生生物段和过滤段进一步分解、吸收河道中的污染物,治理河道污水。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设置在待修复的水体上,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微生物降解段、水生生物段和过滤段;所述微生物降解段包括降解池和填充在降解池内的悬浮填料;所述水生生物段包括设置有若干种植孔的种植板和种植在种植孔内的水生植物;所述过滤段包括过滤池和填充在过滤池内的过滤填料。进一步地,所述降解池包括进水格栅、出水格栅、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围成的上端开口的降解腔,所述悬浮填料悬浮在降解腔内,所述进水格栅设置在降解池的进水端,所述出水格栅设置在降解池的出水端。所述底板浸没在水面下,所述进水格栅、出水格栅、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下端浸在水面下,所述进水栏栅、出水栏栅、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伸出水面。所述进水格栅和出水格栅均为细格栅,使大块固体垃圾不进入降解池内造成大块固体垃圾在降解池内堆积。进一步地,所述降解腔内还设置有导流板,使降解池内形成回流,使悬浮填料不至于在水流的冲击下堆积在一起。优选地,所述导流板为从靠近进水格栅一侧延伸至靠近出水格栅一侧的“S”形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靠近进水格栅的一端位于进水格栅的一侧且与进水格栅具有间隙;所述弧形板靠近出水格栅的一端位于出水格栅的一侧且与出水格栅之间具有间隙,使水流在降解池内形成循环回流,同时使悬浮填料不至于堆积,提高降解效果。进一步地,所述降解池还设置有沿流水方向逐渐减小的进水喇叭口,所述进水喇叭口的小端与进水格栅连接,所述水流通过进水喇叭口、进水格栅进入降解池内。所述进水喇叭口可以增加进入降解池内的污水范围。进一步地,所述水生生物段还包括矩形槽,所述种植板设置在矩形槽上部,所述种植板与矩形槽的底面之间设置有水生植物的根系生长的根系空间,且所述种植板的上表面低于水面,所述种植板上设置有若干纵横交错的漫水槽,使从降解池的出水格栅排出的水流在种植板的表面漫流,使水流从种植孔均匀进入水生植物根系延伸范围之内,通过水生植物的根系对水流中的污染物经过吸收、分解,净化水流。优选地,所述漫水槽内设置有若干贯穿种植板的通孔,水流可通过通孔流入水生植物根系延伸范围之内。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池内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过滤盒,所述过滤盒为表面镂空的中空矩形板,所述过滤盒内填充过滤填料,所述填料包括质量比为2:2:6的河砂、沸石、活性炭。所述过滤池与水生生物段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根系空间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槽和种植板采用聚乙烯材料制备而成。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盒的设置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相邻的过滤盒之间形成水流通过的通道,水流流过的过程中,水流中的悬浮颗粒被过滤填料吸附。同时,由于过滤盒之间形成通道,不影响小的浮游生物的通过。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盒的设置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且相邻的过滤盒错位设置,相邻的过滤盒之间形成了弯折的水流通道,延长了过滤池中水流通道的长度,使过滤效果更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在河道上依次设置微生物降解段、水生生物段和过滤段,利用悬浮填料分解油脂类有机物,再通过水生生物段和过滤段进一步分解、吸收河道中的污染物,治理河道污水。(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处理装置还设置有水生生物段,且经过微生物降解段的水流通过种植板上表面均匀进入水生生物段的根系空间内,通过水生生物根系对污水进行吸收、分解,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处理装置还通过过滤盒形成过滤过滤水流的水流通道,净化水流,同时不影响浮游生物的通过,避免由于过滤作用导致浮游生物无法在河流中正常活动而影响河道健康生物的繁衍生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微生物降解段,11—降解池,111—进水格栅,112—出水格栅,113—导流板,2—水生生物段,21—种植板,211—种植孔,212—漫水槽,2121—通孔,22—矩形槽,221—根系空间,3—过滤段,31—过滤池,32—过滤盒,4—进水喇叭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用于修复水体时,其种植孔211中放入种植有水生植物的种植篓,所述水生植物采用浮生植物,如泉生眼子菜、竹叶眼子菜、睡莲、萍蓬草、荇菜、菱角、芡实、王莲、梭鱼草、再力花、美人蕉、凤眼莲、水生鸢尾,千屈菜等,这些水生植物无需土壤,且根系发达,可深入水体中,利用发达的根系吸收、吸附消化和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达到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所述浮生植物,同时可以限制水藻的生长,避免藻类大量繁衍影响水体的水质和水体的生态环境。实施例1: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设置在待修复的水体上,如图1、图2所示,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微生物降解段1、水生生物段2和过滤段3;所述微生物降解段1包括降解池11和填充在降解池11内的悬浮填料;所述水生生物段2包括设置有若干种植孔211的种植板21和种植在种植孔211内的水生植物;所述过滤段3包括过滤池31和填充在过滤池31内的过滤填料。所述悬浮填料经过挂膜成功后放入降解池11内运行使用。所述降解池11包括进水格栅111、出水格栅112、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围成的上端开口的降解腔,所述悬浮填料悬浮在降解腔内,所述进水格栅111设置在降解池11的进水端,所述出水格栅112设置在降解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设置在待修复的水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微生物降解段(1)、水生生物段(2)和过滤段(3);所述微生物降解段(1)包括降解池(11)和填充在降解池(11)内的悬浮填料;所述水生生物段(2)包括设置有若干种植孔(211)的种植板(21)和种植在种植孔(211)内的水生植物;所述过滤段(3)包括过滤池(31)和填充在过滤池(31)内的过滤填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设置在待修复的水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微生物降解段(1)、水生生物段(2)和过滤段(3);所述微生物降解段(1)包括降解池(11)和填充在降解池(11)内的悬浮填料;所述水生生物段(2)包括设置有若干种植孔(211)的种植板(21)和种植在种植孔(211)内的水生植物;所述过滤段(3)包括过滤池(31)和填充在过滤池(31)内的过滤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池(11)包括进水格栅(111)、出水格栅(112)、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围成的上端开口的降解腔,所述悬浮填料悬浮在降解腔内,所述进水格栅(111)设置在降解池(11)的进水端,所述出水格栅(112)设置在降解池(11)的出水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腔内还设置有导流板(1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13)为从靠近进水格栅(111)一侧延伸至靠近出水格栅(112)一侧的“S”形的弧形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池(11)还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
申请(专利权)人:黄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