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施工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733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施工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和清水缓存池,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连通有污泥缓存池,污泥缓存池的出料口连通有脱水装置;还包括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具有与调节池连通的第一药剂储存室、与混凝池连通的第二药剂储存室、与絮凝池连通的第三药剂储存室和与过滤池连通的第四药剂储存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工程施工废水处理系统可提升对废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解决了污水处理不彻底的问题。

A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施工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工程施工废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工程施工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交通运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它一方面带来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以前所未有的速率改变着人类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为满足经济发展和日常交通的需要,我国规划建设大量的铁路和公路工程。在铁路和公路项目中,隧道工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修建隧道不仅有效利用了地下空间,还解决了交通问题。而隧道工程往往位于不是平原的山区丘陵地带,有些甚至处于饮用水源地或水源涵养区,且多属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得大量污水倘若得不到妥善处理,任由其排放,势必会对山区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对隧道施工污水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协调隧道施工与原始生态环境资源关系。长期以来,由于为引起足够重视,隧道施工废水往往通过隧道内部两侧的排水沟引出隧道,在经过钢筋格栅把垃圾和大颗粒杂物过滤掉后进入隧道口边上的沉淀池进行沉淀,静置沉淀后通过沉淀池出水日排到附近的自然水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施工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1)、混凝池(12)、絮凝池(13)、沉淀池(14)、过滤池(15)和清水缓存池(27),所述沉淀池(14)的底部设有排泥口(22),所述排泥口(22)连通有污泥缓存池(16),污泥缓存池(16)的出料口连通有脱水装置(18);还包括加药装置(6),所述加药装置(6)具有与调节池连通的第一药剂储存室(31)、与混凝池连通的第二药剂储存室(32)、与絮凝池连通的第三药剂储存室(33)和与过滤池连通的第四药剂储存室(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施工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1)、混凝池(12)、絮凝池(13)、沉淀池(14)、过滤池(15)和清水缓存池(27),所述沉淀池(14)的底部设有排泥口(22),所述排泥口(22)连通有污泥缓存池(16),污泥缓存池(16)的出料口连通有脱水装置(18);还包括加药装置(6),所述加药装置(6)具有与调节池连通的第一药剂储存室(31)、与混凝池连通的第二药剂储存室(32)、与絮凝池连通的第三药剂储存室(33)和与过滤池连通的第四药剂储存室(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施工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内设有将调节池分隔为2个腔室的过滤组件(2),其中一个腔室的侧壁上设有进液管(19),另一个腔室内设有搅拌机构(3);所述调节池(1)与混凝池(12)的顶部通过提升管(401)连通,所述提升管(401)的下端伸入搅拌机构所在的腔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斌言海燕黄沧王旭伟徐德良陈亚利曹文娟王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