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729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装置,包括河道,河道内设有曝气复氧装置,曝气复氧装置包括曝气管、连通曝气管的风机,曝气管上设有曝气孔,河道的一侧设有污泥净化装置,污泥净化装置包括栅格箱、处理箱、沉降箱,处理箱的一端设有污泥抽吸管,处理箱内通过隔板分隔成厌氧室和好氧室,好氧室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收管和污泥排出管,污泥回收管的一端连通厌氧室,沉降箱的一端设有排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物理与生物方法相结合,处理效果好,能耗低;曝气装置补充氧气,保证河道内好氧菌的生态平衡,阻挡片保证从曝气孔跑出的氧气缓慢上升;好氧池内产生的污泥连通至厌氧池内,对厌氧池内的厌氧菌进行供养,循环使用。

A river regul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治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
,具体是指一种河道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河道的污染主要包括人为污染和自然污染,其中自然污染主要包括河道沿线枯枝落叶等进入河道,河道内腐烂的动植物等;人为污染主要是工农业污水,城市生活污水等,是目前治理力度最大的部分。造成城市水体黑臭的根源是排入城市水体的污染物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或者说微生物过量地消耗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出现厌氧环境。现在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生化法、化学法,物理法为引水稀释、底泥疏浚,引水稀释对水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会导致水域生态体系发生变化;生化方法周期长,管理不便;化学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成本高,耗能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河道治理装置,其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河道治理装置,包括河道,所述河道内设有曝气复氧装置,所述曝气复氧装置包括曝气管、连通曝气管的风机,所述曝气管上设有曝气孔,所述河道的一侧设有污泥净化装置,所述污泥净化装置包括用于过滤的栅格箱、处理箱、沉降箱,所述处理箱的一端设有污泥抽吸管,所述污泥抽吸管的一端设置在河道底部,所述污泥抽吸管上设有泵机,所述处理箱内通过隔板分隔成厌氧室和好氧室,所述好氧室内设有生物填料,所述好氧室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收管和污泥排出管,所述污泥回收管的一端连通厌氧室,所述沉降箱的上方设有混凝剂投加装置,所述沉降箱的一端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连通河道。作为改进,所述泵机采用液压不堵塞自搅拌吸泥泵。作为改进,所述曝气管上设有曝气支架,所述曝气支架上设有若干用于缓冲氧气上升的阻挡片,所述阻挡片倾斜设置,相邻的阻挡片设置的角度相反。作为改进,所述曝气支架为透明的管状结构,所述曝气支架的内腔设有紫外线灯。作为改进,所述河道的底部设有用于检测污泥沉积高度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为光电传感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物理方法与生物方法相结合,处理效果更好,而且节省能耗;曝气装置对河道底部进行补充氧气,保证河道内的好氧菌的生态平衡,保证河道内部的水质稳定处理,曝气支架上的阻挡片保证从曝气孔内部跑出的氧气减缓上升速度;紫外线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检测装置检测到河道底部的污泥高度(密度)达到设定值时,泵机启动,带动污泥进入污泥净化装置内,好氧池内产生的污泥经污泥回收管连通至厌氧池内,对厌氧池内的厌氧菌进行供养,循环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河道治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河道治理装置的曝气复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河道,2、曝气复氧装置,2.1、曝气管,2.2、风机,2.3、曝气孔,3、污泥净化装置,4、栅格箱,5、处理箱,5.1、厌氧室,5.2、好氧室,6、沉降箱,6.1、混凝剂投加装置,7、污泥抽吸管,7.1、泵机,8、污泥回收管,9、污泥排出管,10、排液管,11、曝气支架,11.1、阻挡片,11.2、紫外线灯,12、检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河道治理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一种河道治理装置,包括河道1,河道1内设有曝气复氧装置2,曝气复氧装置2包括曝气管2.1、连通曝气管2.1的风机2.2,曝气管2.1上设有曝气孔2.3,曝气管2.1上设有曝气支架11,曝气支架11上设有若干用于缓冲氧气上升的阻挡片11.1,阻挡片11.1倾斜设置,相邻的阻挡片11.1设置的角度相反,曝气支架11为透明的管状结构,曝气支架11的内腔设有紫外线灯11.2,河道1的一侧设有污泥净化装置3,污泥净化装置3包括用于过滤的栅格箱4、处理箱5、沉降箱6,处理箱5的一端设有污泥抽吸管7,污泥抽吸管7的一端设置在河道1底部,污泥抽吸管7上设有泵机7.1,泵机7.1采用液压不堵塞自搅拌吸泥泵,河道1的底部设有用于检测污泥沉积高度的检测装置12,检测装置12为光电传感器,处理箱5内通过隔板分隔成厌氧室5.1和好氧室5.2,好氧室5.2内设有生物填料,好氧室5.2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收管8和污泥排出管9,污泥回收管8的一端连通厌氧室5.1,沉降箱6的上方设有混凝剂投加装置6.1,沉降箱6的一端设有排液管10,排液管10的另一端连通河道1。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河道内部的曝气复氧装置定期启动,风机通过曝气管将氧气传送至曝气孔,氧气不断上升,氧气被阻挡板不断减缓上升速度,沿一个阻挡板朝下的一侧向朝上的一侧上升,对河道内部进行补充氧气,保证河道内的好氧菌的生态平衡,保证河道内部的水质稳定处理,透光的曝气支架内紫外线灯对河水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检测装置检测到河道底部的污泥高度(密度)达到设定值时,泵机启动,带动污泥进入污泥净化装置内,好氧池内产生的污泥经污泥回收管连通至厌氧池内,对厌氧池内的厌氧菌进行供养,循环使用,物理方法与生物方法相结合,处理效果更好,而且节省能耗。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治理装置,包括河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1)内设有曝气复氧装置(2),所述曝气复氧装置(2)包括曝气管(2.1)、连通曝气管(2.1)的风机(2.2),所述曝气管(2.1)上设有曝气孔(2.3),所述河道(1)的一侧设有污泥净化装置(3),所述污泥净化装置(3)包括用于过滤的栅格箱(4)、处理箱(5)、沉降箱(6),所述处理箱(5)的一端设有污泥抽吸管(7),所述污泥抽吸管(7)的一端设置在河道(1)底部,所述污泥抽吸管(7)上设有泵机(7.1),所述处理箱(5)内通过隔板分隔成厌氧室(5.1)和好氧室(5.2),所述好氧室(5.2)内设有生物填料,所述好氧室(5.2)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收管(8)和污泥排出管(9),所述污泥回收管(8)的一端连通厌氧室(5.1),所述沉降箱(6)的上方设有混凝剂投加装置(6.1),所述沉降箱(6)的一端设有排液管(10),所述排液管(10)的另一端连通河道(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治理装置,包括河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1)内设有曝气复氧装置(2),所述曝气复氧装置(2)包括曝气管(2.1)、连通曝气管(2.1)的风机(2.2),所述曝气管(2.1)上设有曝气孔(2.3),所述河道(1)的一侧设有污泥净化装置(3),所述污泥净化装置(3)包括用于过滤的栅格箱(4)、处理箱(5)、沉降箱(6),所述处理箱(5)的一端设有污泥抽吸管(7),所述污泥抽吸管(7)的一端设置在河道(1)底部,所述污泥抽吸管(7)上设有泵机(7.1),所述处理箱(5)内通过隔板分隔成厌氧室(5.1)和好氧室(5.2),所述好氧室(5.2)内设有生物填料,所述好氧室(5.2)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收管(8)和污泥排出管(9),所述污泥回收管(8)的一端连通厌氧室(5.1),所述沉降箱(6)的上方设有混凝剂投加装置(6.1),所述沉降箱(6)的一端设有排液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