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介电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721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介电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方法,在所述介电材料表面复合一层与所述介电材料不同的异类物质层,所述异类物质层选自金属或无机非金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介电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方法简单,异类物质只复合在介电材料的表面,并不影响材料的其它性能,并且对介电材料结构和形状没有影响。

A method to control the apparent flexoelectric effect of dielectric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介电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控制介电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方法。
技术介绍
表观挠曲电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被定义为材料在应变梯度作用下的电极化响应现象(正表观挠曲电效应),或者在电场梯度作用下的应力响应现象(逆表观挠曲电效应)。由于表观挠曲电效应和压电效应类似,所以通过设计特殊的材料结构或几何形状可以产生类压电响应的效果。同时,由于表观挠曲电效应不受材料对称性的限制可以存在于所有介电材料中,所以基于表观挠曲电效应制备的挠曲电压电复合材料可以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产生类压电响应。现在常用的压电材料的都是经过极化作用之后的铁电材料,因为常规铁电材料内的自发极化方向是随机排列的,整体不表现出压电性。经过极化后,自发极化方向排列取向,表现出压电性,所以当温度超过退极化温度时会发生压电性消失的现象,但是材料的表观挠曲电效应不需要经过这么复杂的过程。所以,挠曲电压电复合材料具有传统压电材料不可能具备的高温度稳定性优点。压电材料的性能研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可能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对材料压电性能的控制,以便使材料的压电效应适应不同器件中的应用。但是,对材料的挠曲电性能的调节手段并不是很多。一些方法可用来控制材料的表观挠曲电效应,比如介电常数控制和尺寸效应控制。材料的表观挠曲电系数与材料的介电常数呈线性关系,所以可以通过化学掺杂方法调节材料的介电常数,进而控制材料的表观挠曲电效应。由于表观挠曲电效应具有尺寸效应,即在较小尺度小可以产生较大的应变梯度,从而产生较强的表观挠曲电效应,这种方法的尺度变化跨度通常是从宏观尺度到微观尺度的巨大变化。对于这些方法,介电常数方法需要重新制备原料,工艺流程复杂而尺寸效应方法则是对材料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变化巨大,一般情况下在比较小的尺寸下,增强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控制介电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简单,不影响介电材料的其他性能以及形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介电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方法,在所述介电材料表面复合一层与所述介电材料不同的异类物质层,所述异类物质层选自金属或无机非金属。本专利技术以介电材料作为控制介电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原料。其中,所述介电材料选自铁电陶瓷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介电陶瓷材料选自钛酸铋钠基陶瓷、钛酸钡、钛酸锶、钛酸铅、锆酸铅、铁酸铋、铌酸钾纳铁电氧化物和由上述成分的掺杂物,以及由上述成分组成的二元和多元固溶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钛酸铋钠基陶瓷选自0.92Na1/2Bi1/2TiO3-0.08BaTiO3陶瓷、BaTiO3陶瓷、硬性掺杂的锆钛酸铅铁电陶瓷(PZT-81)、0.94Na1/2Bi1/2TiO3-0.06BaTiO3陶瓷片或BST陶瓷。参见图1,图1为介电材料的结构断面示意图。在刚烧结好的或经过高温热处理的陶瓷片表面,有一层的表面作用层,它与材料的内部体相材料在结构和性能上有所不同,表面层的存在对材料的表观挠曲电效应有大幅增强的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在材料表面层复合一层异类物质来影响材料的挠曲电性能,达到控制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对所述介电材料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制,可以自行制备,也可以为市售产品,其中,对于自行制备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能够得到介电材料的方法都可以应用于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进行介电材料制备时,优选采用固相烧结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固相烧结法具体为:将制备介电材料的原料球磨后混合,进行预烧,得到预烧产物;将所述预烧产物球磨加入粘结剂进行压制后进行烧结,得到片层介电材料。其中,所述预烧的温度为650~1200℃,优选为850~1000℃,预烧的时间为2小时;所述烧结的温度为800~1450℃,优选为1180~1200℃,所述烧结的时间为1小时。制备完成介电材料之后,将所述介电材料进行打磨,即得到双面磨平的介电材料。所述打磨的厚度为大于0cm且小于介电材料的厚度。然后,在所述介电材料表面复合一层与所述介电材料不同的异类物质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复合为单面或双面复合。所述复合的方式为覆盖于介电材料表面或者渗入介电材料表面。其中,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复合的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为蒸发镀膜、离子溅射、磁控溅射或高温烧渗。所述异类物质层在所述介电材料表面的复合的厚度为1nm~10μm,优选为0.1μm~8μm,更优选为0.5μm~8μ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金属选自常用的导电电极材料金、银、铂、铝、镍或铜,所述无机非金属选自与材料的组分不同的非金属氧化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打磨之后,在所述介电材料表面复合一层与所述介电材料不同的异类物质层之前,还包括热处理,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在高于所用介电陶瓷材料居里温度或介电峰值温度至陶瓷材料烧结温度之间,所述热处理的时间为0~120min,优选为30~90min。经过热处理之后,在打磨之后的介电材料表面又形成了一层表面层。当异类物质覆盖于在具有表面层的介电材料表面时,参见图2,图2为异类物质覆盖于介电材料表面的结构断面示意图。其中,异类物质对表面层作用影响较小,此时材料可以保持较高的挠曲电性能。当异类物质渗入介电材料的表面层时,参见图3,图3为异类物质渗入介电材料表面的结构断面示意图。其中,渗入介电材料的异类物质会影响到表面层作用对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材料的挠曲电性能增强或降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介电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方法,在所述介电材料表面复合一层与所述介电材料不同的异类物质层,所述异类物质层选自金属或无机非金属。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介电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方法简单,异类物质只复合在介电材料的表面,并不影响材料的其它性能,并且对介电材料结构和形状没有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介电材料的结构断面示意图;图2为异类物质覆盖于介电材料表面的结构断面示意图;图3为异类物质渗入介电材料表面的结构断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介电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方法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利用固相合成法制备0.92Na1/2Bi1/2TiO3-0.08BaTiO3陶瓷。将一定比例的Bi2O3,Na2CO3,BaCO3,TiO2(分析纯,国药集团)加入酒精球磨6-8小时后烘干,在850℃保温2小时合成。然后将合成后的粉体球磨,加入10%的质量分数为5%的PVA溶液作为粘结剂,压成直径为25.4mm圆片,在1180-1200℃下保温1小时烧结后直径为20毫米,厚度为0.7mm。将陶瓷片双面磨平至厚度为0.4mm,测定其表观挠曲电系数为-1.5μC/m。在上述三个陶瓷片的两表面用离子溅射法分别镀厚度为100nm的金、200nm的银和100nm的铝三种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介电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介电材料表面复合一层与所述介电材料不同的异类物质层,所述异类物质层选自金属或无机非金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介电材料表观挠曲电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介电材料表面复合一层与所述介电材料不同的异类物质层,所述异类物质层选自金属或无机非金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材料选自铁电陶瓷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电陶瓷材料选自钛酸铋钠基陶瓷、钛酸钡、钛酸锶、钛酸铅、锆酸铅、铁酸铋、铌酸钾纳铁电氧化物和由上述成分的掺杂物,以及由上述成分组成的二元或多元固溶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的方式为覆盖于介电材料表面或者渗入介电材料表面,所述复合为单面复合或双面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的方法为蒸发镀膜、离子溅射、磁控溅射或高温烧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宝进周万丰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