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挂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714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挂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筒体、钩体、第一单向允过件和带重力球的钢丝绳;筒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钩体位于筒体的中空内,钩体与筒体的一侧相对形成有竖直的贯通滑道,带重力球的钢丝绳可在贯通滑道内下落;钩体与筒体另一侧相对形成有上提通道,钩体与筒体另一侧相对的底部为带凸起的空槽结构,用于容纳重力球;空槽结构的底面为从筒体的一侧至另一侧高度渐升的斜面,第一单向允过件的两端分别与筒体一侧底部和钩体的底部连接,用于封堵贯通滑道的底部,第一单向允过件倾斜设置且与空槽结构的底面共面,第一单向允过件仅允许带重力球的钢丝绳自上而下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挂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省时省力安全性强。

Automatic hanging and detaching device and its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挂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重物吊装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挂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海上平台及船舶上存在众多悬挂式收储及释放机构。如拖曳系统的收储及释放,由于拖曳系统本身具有重量重,一般在5吨以上;使用频率低,一般只在拖航时使用的特点。其常规收储及释放方法有:1.利用绞车悬挂在船首或船尾,使用时直接用绞车收放;2.利用绞车回收,回收后再人工将拖曳系统挂在固定钩头上,使用时,再人工将钩头与绞车钢丝绳连接,再用绞车释放。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若直接利用绞车存放,虽然下发方便,但收储时,绞车长期受力,存在脱落风险,也容易破坏绞车。2.利用人工挂钩,可以避免收储时绞车长期受力,但拖曳系统一般都设置在船舷以外,人员不容易到达位置,且拖曳系统重量重,人员操作存在困难且耗时较多,特别是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尽快下放拖曳系统时,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挂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挂脱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筒体、钩体、第一单向允过件和带重力球的钢丝绳;所述筒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钩体位于所述筒体的中空内,所述钩体与所述筒体的一侧相对形成有竖直的贯通滑道,所述带重力球的钢丝绳可在所述贯通滑道内下落;所述钩体与所述筒体另一侧相对形成有上提通道,所述钩体与所述筒体另一侧相对的底部为带凸起的空槽结构,用于容纳所述重力球;所述空槽结构的底面为从所述筒体的一侧至另一侧高度渐升的斜面,所述第一单向允过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筒体一侧底部和所述钩体的底部连接,用于封堵所述贯通滑道的底部,所述第一单向允过件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空槽结构的底面共面,所述第一单向允过件仅允许所述带重力球的钢丝绳自上而下通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空槽结构与所述筒体另一侧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允过件,用于封堵所述上提通道的底部,所述第二单向允过件仅允许所述带重力球的钢丝绳自下而上通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钩体的顶部与所述筒体另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三单向允过件,所述第三单向允过件仅允许所述带重力球的钢丝绳自下而上通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钢丝绳上设置有用于指示上提到位的标记。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条状的入绳口。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定滑轮,所述钢丝绳位于两个所述定滑轮之间,两个所述定滑轮的间隙位于所述贯通滑道的上方。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筒体的一侧底部设置有防割绳倒角。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挂脱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绞车拉动钢丝绳上移;钢丝绳上移至重力球与第一单向允过件接触后,沿第一单向允过件和钩体底部的空槽结构斜向上移动;继续拉动钢丝绳使重力球进入上提通道后,下放钢丝绳,重力球在重力作用下落在钩体底部的空槽结构上,完成挂钩过程;脱钩时,向上拉动钢丝绳至重力球越过钩体的顶端,带重力球的钢丝绳在重力作用下绕过钩体进入贯通滑道内;下放钢丝绳,重力球向下穿过第一单向允过件,完成脱钩过程。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钢丝绳的标记包括指示挂钩过程上提到位的第一指示标记、以及指示脱钩过程上提到位的第二指示标记;挂钩过程中,上提钢丝绳至第一指示标记通过参照物时,停止上提过程开始下放;脱钩过程中,上提钢丝绳至第二指示标记通过参照物时,停止上提过程开始下放。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包括:挂钩过程中,停止上提过程开始下放后,重力球沿第二单向允过件向下滑移落在空槽结构上;脱钩过程中,停止上提过程开始下放后,重力球沿第三单向允过件向下滑移进入贯通滑道内。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主要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挂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在钢丝绳上设置重力球,通过上提和下放操作即可使重力球落入钩体底部的空槽结构上,由钩体提供存放重物所需的拉力,避免绞车长时间受力而损坏。挂脱钩过程均通过上提和下放自动完成,减少劳动力消耗,省时省力,安全系数高,且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挂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挂脱装置中第一单向允过件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挂脱装置中盖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挂脱装置的使用方法中挂钩过程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挂脱装置的使用方法中挂钩完成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挂脱装置的使用方法中脱钩过程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筒体、2-钩体、201-空槽结构201、3-第一单向允过件、4-重力球、5-钢丝绳、6-第二单向允过件、7-第三单向允过件、8-盖板、9-入绳口、10-定滑轮、11-防割绳倒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挂脱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筒体1、钩体2、第一单向允过件3和带重力球3的钢丝绳5。筒体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钩体2位于筒体1的中空内,钩体2与筒体1的一侧相对形成有竖直的贯通滑道,带重力球3的钢丝绳5可在贯通滑道内下落。钩体2与筒体1另一侧相对形成有上提通道,钩体2与筒体1另一侧相对的底部为带凸起的空槽结构201,用于容纳重力球3。空槽结构201的底面为从筒体1的一侧至另一侧高度渐升的斜面。第一单向允过件3的两端分别与筒体1一侧底部和钩体2的底部连接,用于封堵贯通滑道的底部,第一单向允过件3仅允许带重力球3的钢丝绳5自上而下通过,第一单向允过件3倾斜设置且与空槽结构201的底面共面。以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挂脱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使用时,钢丝绳5的一端连接在绞车上,另一端与起吊重物连接。需要上提重物并进行存放时,绞车拉动钢丝绳5上移;钢丝绳5上移至重力球3与第一单向允过件3接触后,沿第一单向允过件3和钩体2底板的空槽结构201斜向上移动。继续拉动钢丝绳5使钢丝绳5进入上提通道后,下放钢丝绳5,重力球3在重力作用下落入钩体2底部的空槽结构201上,完成挂钩过程。由钩体2提供存放重物的所需的拉力,避免在绞车上产生较大的拉力。需要下放重物时,向上拉动钢丝绳5至重力球3越过钩体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挂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筒体、钩体、第一单向允过件和带重力球的钢丝绳;/n所述筒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钩体位于所述筒体的中空内,所述钩体与所述筒体的一侧相对形成有竖直的贯通滑道,所述带重力球的钢丝绳可在所述贯通滑道内下落;/n所述钩体与所述筒体另一侧相对形成有上提通道,所述钩体与所述筒体另一侧相对的底部为带凸起的空槽结构,用于容纳所述重力球;/n所述空槽结构的底面为从所述筒体的一侧至另一侧高度渐升的斜面,/n所述第一单向允过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筒体一侧底部和所述钩体的底部连接,用于封堵所述贯通滑道的底部,所述第一单向允过件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空槽结构的底面共面,所述第一单向允过件仅允许所述带重力球的钢丝绳自上而下通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挂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筒体、钩体、第一单向允过件和带重力球的钢丝绳;
所述筒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钩体位于所述筒体的中空内,所述钩体与所述筒体的一侧相对形成有竖直的贯通滑道,所述带重力球的钢丝绳可在所述贯通滑道内下落;
所述钩体与所述筒体另一侧相对形成有上提通道,所述钩体与所述筒体另一侧相对的底部为带凸起的空槽结构,用于容纳所述重力球;
所述空槽结构的底面为从所述筒体的一侧至另一侧高度渐升的斜面,
所述第一单向允过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筒体一侧底部和所述钩体的底部连接,用于封堵所述贯通滑道的底部,所述第一单向允过件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空槽结构的底面共面,所述第一单向允过件仅允许所述带重力球的钢丝绳自上而下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挂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槽结构与所述筒体另一侧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允过件,用于封堵所述上提通道的底部,所述第二单向允过件仅允许所述带重力球的钢丝绳自下而上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挂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的顶部与所述筒体另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三单向允过件,所述第三单向允过件仅允许所述带重力球的钢丝绳自下而上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挂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上设置有用于指示上提到位的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挂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条状的入绳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挂脱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秉权贾涛李红艳张春波孟凡霸张兴杰韩亚飞吴春美
申请(专利权)人: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